今年的招聘市场上,比亚迪以“校招一天收12万份简历”的火爆程度冲上了各大平台热搜。与此同时,许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以及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也呈现出人气越来越旺的迹象。

这似乎在呈现一个就业新趋势:年轻人们的就业观正悄悄发生转变,互联网大厂逐渐跌落神坛,更接地气的新兴制造业爆发增长,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逐梦之地”。
此现象迅速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引发关注,有脉友发起投票:“如今制造业,已经比大厂香了?”

投票显示,持肯定和反对以及中立态度的人数不相上下,对此脉友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并不是年轻人主动“逃离”大厂,这其中有着更多的无奈。
大厂的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员工需要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大厂的晋升空间有限,员工很难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大厂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在激烈的更新迭代过程中,一不留神就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裁员。


因此,部分年轻人体现出对大厂工作的失望和厌倦,在自己还可以选择的时候,他们开始思考和审视,他们觉得互联网行业的工作虚而无实,缺乏创新和价值,只是重复地做着无聊和枯燥的事情。他们也不满意互联网行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觉得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加班频繁、没有尊重和归属感。接着,他们开始寻觅新的去路,新的“逐梦之地”,把目光投向了制造业,体现出对制造业的向往和认同,最起码,制造业能够提供更稳定和更有保障的工作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理性而勇敢的选择,也是一种有益而有趣的尝试,抛开“逃离”,用一位脉友所用的“奔赴”一词,或许更为恰当。

总而言之,这一现象反映了年轻人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的追求,在这种趋势下,值得重新审视制造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换个角度来看待,这波人才涌入,对制造业来说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千里马不期而至,“就看谁是伯乐,慧眼识英才”。
在这个趋势下,制造业首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适应年轻人的需求。相较于传统制造业“拧螺丝、做苦力”的刻板印象,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工厂正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越来越具备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这类产业的复合性、前沿性,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高端制造业未来或许会成为吸引年轻人就业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