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赢得售后服务市场 绿源以服务“金钥匙”打开了新增长之门

2024年10月10日 13:37  CCTIME飞象网  

当下,两轮电动车市场已从高歌猛进的增量时代悄然转向存量市场的深耕细作。行业价值链的重组、市场的周期性拐点,都预示着这场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各大品牌在这场战役中纷纷寻求破局之道,而绿源电动车,则以其卓越的服务创新,成为这场变革中的佼佼者。

汽车、家电行业的历史已经证明,服务是品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绿源电动车,作为深耕服务领域27年的国民品牌,深刻理解这一点。他们知道,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只有服务才能成为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因此,绿源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坚定地以服务为突破口,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123+N”服务模式,塑造新赛道和护城河

绿源服务作为行业领先的服务品牌,在履行保修等相关义务的基础上,推出了服务闭环、配件供应全覆盖,开创性地以“123+N服务模式”塑造专业、高效、全面的服务,以“3分钟响应、30分钟到达、24小时全天候”的标准满足用户的服务需求。

123+N服务模式中的“1”代表一个调度服务平台,绿源以此平台为入口,通过专业服务和扩大会员规模来提升门店服务变现能力。同时,绿源还以平台模式提供道路救援和工时补贴等服务,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的吸引力。而“2”则代表两个标准化服务流程,确保用户能够感受到始终如一、优质的服务体验。此外,“3”代表三个服务网络建设模式,全面覆盖了不同地域的用户,让服务无死角。至于“N”服务模式,则涵盖了服务管理、业务结构、加价结构、提升营收等服务商运营模型,为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整体市场环境对经销商提出巨大挑战的背景下,绿源的服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对消费者来说,电动车使用期内的服务成本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售后服务质量往往是消费者购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销商需要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改变拓展用户和服务用户的方式。以用户为中心,打通满足用户存量换新消费的全链路,构建更高效的综合服务能力,才能在存量市场中博出新的增量,为经销商创造了新的价值。

绿源的服务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山西离石绿源为例,从30㎡的小店到如今的220㎡旗舰店,通过123+N服务模式,实现了2023年度售后营收额460多万元的佳绩。同样,江西进贤绿源旗舰店开业仅2个月,轮胎、充电器提货混搭近1500只,电池销量破200组。轮胎、充电器年销量高达5000只,涨幅达到了176%。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绿源123+N服务模式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

以用户为中心,搏出新增量和新价值

作为电动车行业第一家通过“五星品牌”和“五星级服务”双认证的品牌,绿源不仅在服务模式上创新,还在数字化服务体系上不断升级。他们推出了售后服务小程序,让用户可以轻松预约服务、查询服务进度等,大大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与此同时,还实现了信息留存,通过线上工单,江西进贤绿源成功留存约2500名有效用户信息,精准营销老客户,显著提升复购率。

此外,每年的绿源品质中国行暖冬服务季活动,更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专业的车辆检查和维护服务。包括不限品牌、不限车型、进店即享的23项免费点检项目服务,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绿源品牌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随着2024年的强制性新国标的发布在即,电动车行业市场洗牌加速,后服务市场利润空间极为可观。绿源电动车凭借其在售后服务市场的深厚积淀和不断创新的服务模式,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打造服务新基建,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贴心、高效的服务体验,也为经销商创造了新的价值。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升,绿源电动车售后服务市场的潜力将更加巨大,为经销商带来更多的商业机遇和价值。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售后服务已成为衡量一家企业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绿源电动车以服务为驱动,不断创新和升级服务模式,正引领着电动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变革和发展。

实践证明了,只有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更多的经销商来说,结合绿源的123+N服务模式,借助绿源服务平台的力量,无疑是用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新的增长之门。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邵广禄:面向AI大模型的智算集群及网络的实践和展望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