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终端 >> 正文

苹果触控版MacBook Pro或将明年问世,OLED屏+无刘海设计引关注

2025年10月17日 13:00  华尔街见闻官方  

媒体报道,苹果公司计划推出首款触控屏Mac电脑——一款重新设计的MacBook Pro,预计将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这些新机型代号为K114和K116,不仅机身更薄更轻,还将搭载M6系列芯片。

分析认为,此举标志着苹果开始追赶整个计算机行业的趋势。十多年前,许多厂商已推出触控笔电,而苹果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更优的解决方案,试图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早在2023年1月,媒体就曾披露苹果正在研发触控版MacBook Pro。知情人士对媒体表示,这种新款MacBook Pro将采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显示屏,这是iPhone和iPad Pro使用的同一标准,将是苹果首次在Mac产品中采用这种更高端、更轻薄的屏幕。

苹果股价周四午盘下跌,该消息传出后跌幅收窄。

价格或将更贵

根据报道,新款MacBook Pro将继续保留完整的触控板和实体键盘,类似戴尔、宏碁、联想和微软等厂商的做法。这意味着用户即使不习惯触控操作,也可以继续使用传统方式。

此外,新款MacBook Pro将取消现有的“刘海”设计(屏幕顶部的摄像头凹槽),改为类似iPhone“灵动岛”的打孔式设计,让摄像头被环绕在屏幕中。

苹果还开发了强化的转轴和屏幕组件,以解决常见触控笔电在触控时屏幕晃动的问题。

媒体称,由于采用了更昂贵的组件,新款14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的价格可能比现有版本贵几百美元。目前不带触控功能的高配MacBook Pro起售价为14英寸1999美元、16英寸2499美元。

现有MacBook Pro设计始于2021年,但苹果刚在本周三发布了配备M5芯片的14英寸基础版本。媒体此前报道称,苹果还计划在2026年初推出外观不变的M5 Pro与M5 Max版本。

反触屏想法有所改变

知情人士对媒体指出,苹果目前尚未积极推进更多款触控Mac的开发,而是打算先观察这款触控MacBook Pro的市场反应。这也是苹果一贯的策略——先在高端机型上试水新功能,随后再推广至更多产品线。

多年来,苹果一直反对为Mac电脑配备触控功能,认为这种设计既难用又不符合人体工学。苹果更倾向于鼓励想使用触控界面的用户去购买iPad。

已故苹果CEO乔布斯早在2010年就表示,“触控界面不适合垂直操作”,暗示这种交互不适用于电脑屏幕。现任CEO库克也曾讽刺道,将平板和笔记本结合就像“把烤面包机和冰箱拼在一起”。

苹果曾在2016年尝试折中方案,推出Touch Bar——一条位于键盘上方的触控条,替代传统功能键列,提供任务相关的控制选项。但这一功能最终未被广泛接受,近年已从产品中移除。

苹果内部曾担心触控Mac会蚕食iPad的销量。但近年来iPad增长已趋缓,而触控屏却逐渐成为PC的标配功能。

事实上,苹果已经通过统一iPad与Mac的操作界面、处理器和应用生态,逐步拉近两者之间的差距。2020年推出的iPad Magic Keyboard更是证明,用户对触控与键盘、触控板的混合操作方式持欢迎态度,该配件已成为iPad Pro的重要卖点。

为MacBook Pro配备触控功能,有望推动用户向更高端产品转移,带来新的营收机会。尽管售价999美元的MacBook Air仍是苹果最畅销的笔电,但新增触控功能的高端MacBook Pro可能吸引用户升级,或从Windows PC转向苹果生态。

此外,苹果还在开发搭载M5芯片的新款MacBook Air,代号为J813和J815,计划于明年春季发布。公司还在推进新版Mac Studio、Mac mini以及两款外接显示器,代号为J427和J527。

苹果也在探索另一项Mac产品线的重大变革:由Touch ID(指纹识别)转向Face ID(面部识别),但这一变更预计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
精彩视频
快来解锁你的智慧家庭 让家庭业务全面A1+焕新升级!
与智者同行,与时代共振,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超燃瞬间
中国移动“移动爱购”上线暨数智生活商城生态联盟发布
中国移动“点亮百城”量子试验网启动暨量子生态联盟发布
精彩专题
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中国信科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