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计育青/文)近年来,地处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的AI基础设施不断加速,AI与实体产业融合的应用案例也大量涌现,这背后,内蒙古联通及其合作伙伴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日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韩敏在接受飞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内蒙古联通作为自治区基础电信运营商,围绕AI基础设施建设、大模型研发、行业应用探索三个方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发展,着力成为AI基础设施的“筑基者”、AI创新应用的“引领者”和AI生态繁荣的“推动者”。

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智算基础设施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同时还有光伏和风能等充沛的清洁能源供给,加上位置接近京津冀城市圈,天然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联通近年来针对AI基础设施、大模型、行业应用做了大量工作。韩敏表示,在AI基础设施方面,内蒙古联通启动了“算力领航行动”,加快建设智算基础设施,并大力推动算力网络互联互通。
韩敏表示,目前内蒙古联通已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三地建成了大型智算中心。位于新城区的是中国联通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是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重要数据中心节点,也是中国联通集团超大规模训练中心节点,规划总机架3万架,建成后可提供37万PFlops算力,将成为中国联通集团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和辐射全国的高性能算力枢纽。和林格尔、乌兰察布建设的智算中心则与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形成双城互备,为自治区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在加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内蒙联通还持续推进算网融合,建成了算力智联网和“2-5-20”超低时延圈,实测自治区内呼、包、鄂、乌四城市间时延小于2ms,呼和浩特到“京津冀”小于5ms、到“长三角”小于12ms、到“大湾区”小于14ms。目前,内蒙古联通算力智联网可直达“东数西算”八大节点、22个省市,让算力互联更简单、传数用算更安全。
积极推进大模型基础研究和赋能应用
在高质量的AI基础设施之上,还需要建设高质量的AI大模型和面向各个细分领域的AI解决方案,帮助各行各业方便快捷地拥抱AI。据韩敏介绍,内蒙古联通一直在与合作伙伴联手探索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开放共享,同时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体等研究。比如中国联通呼和浩特云数据中心在为党政机关、金融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等数十个头部客户提供多样化算力服务的同时,还承担了通用大模型训练、行业大模型训练、推理、云渲染、传统计算、AI原生存储等业务。
此外,内蒙古联通还以中国联通自研的元景大模型为基础,推出了元景MaaS平台,向客户提供开放训练算力、开放通用大模型、开放MaaS、开放行业专家团队等服务。在DeepSeek异军突起后,内蒙古联通又全面接入DeepSeek,推出“元景MaaS-DeepSeek”平台,形成覆盖智能算力与行业模型应用的双轮驱动体系。
AI赋能,服务千行百业
算力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与场景深度融合,才能释放赋能行业的最大价值。韩敏告诉记者,内蒙古联通近年来陆续启动了AI赋能、云智万家、云创绽放等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千场万景,深入政务服务、工业生产、教育教学、智慧交通等多个行业。
在政务服务领域,内蒙古联通将呼和浩特12345政务热线与AI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政务热线受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在工业生产领域,内蒙古联通与伊利集团合作成立了“人工智能+智慧乳业”联合实验室,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设计优化、生产管理等全流程。在教育领域,内蒙古联通与内蒙古大学共建了智算与网络安全实验室,依托元景网络安全大模型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将实验室成果服务于客户安全需求。在智慧交通领域,内蒙古联通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呼和浩特“青城智慧交管项目”,实现了从“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转变,路口平均通行效率提升了25%,主干线通行效率提升了20%。
对于家庭用户,内蒙古联通启动了“云智万家”行动,将AI与5G-A、万兆光网深度融合,推出了“联通看家”、“云智手机”、“云智电脑”、“智家通通”等云智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AI应用体验。对于个人用户,内蒙古联通启动了“云创绽放”行动,推出了将人工智能应用融入个人生活的联通云创卡。“联通云创卡具有AI绘画、AI音乐、AI课堂、数字分身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数字创作、体验数字生活,全面开启个人畅享智能新生活。”韩敏说。
如今在每个人的手机上、每个办公室的电脑上、每辆新车上,以及现代化的工厂车间里,AI智能体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人们很难相信,普通人在2025年初以前基本触摸不到AI大模型。这一切既是人工智能产业积极研发的成果,同时也极大依赖于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在基础设施、大模型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不懈努力。韩敏表示,内蒙古联通接下来将继续以 “数智融合促进数实融合”,推动算力与垂直场景深度结合,激活产业升级动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联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