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坚定开放 华为做好行业数智化转型“黑土地”

2025年10月27日 09:59  CCTIME飞象网  

近日,以“AI赋能商业 携手伙伴共赢数智未来”为主题的2025华为商业市场秋季产品方案发布会在深圳举行。华为中国政企商业销售部部长刘勇围绕“开放”这一核心理念,从产品方案、商业模式、伙伴合作三大维度,深度拆解华为在行业数智化转型中的战略布局与实践路径。

华为中国政企商业销售部部长 刘勇

以“黑土地”定位开放产品生态

“华为做‘黑土地’,就是把扎根最深、最有营养的核心技术研发工作自己消化完,再将成熟能力反哺出去,让合作伙伴能够在‘黑土地’上种出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玉米、高粱’。”刘勇用这一形象比喻,精准定位华为在商业市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层面的核心角色。经过三年多商业市场的深耕探索,华为明确产品解决方案的开放方向,聚焦“五易”特性打造开放的技术平台与应用生态,而开放的对象不仅包括客户,更涵盖了广大合作伙伴。

“从冷冰冰的设备到客户的笑呵呵,中间的距离需要靠开放来缩短。”刘勇表示,产品方案的开放适配是联接技术与需求的关键。在教育领域,针对部分客户动手能力较弱的痛点,华为推出的F5G-A全光宝方案,凭借工具化、智能化、云化等能力,展现出“规划快、交付快、体验快”三大优势。原本需要依托寒暑假完成的全光网络部署,如今一个月即可落地,且通过集中式运维工具,多校区管理仅需一人就能高效完成,真正实现了“即插即用”的便捷体验。

在自主创新领域,为将硬件优势转化为实际解决客户需求的智能化方案,华为凭借业界领先的算力能力,联合ISV伙伴,通过代码适配、调优、样机测试等一系列工作,以开放创新释放价值。同时推动硬件能力与软件生态深度融合,推出的各类一体机产品精准破解了不同行业的细分痛点。

从伙伴视角弥补行业数智鸿沟

商业模式的核心同样锚定“开放”。刘勇表示,华为需转变视角,从伙伴需求出发,通过开放自身资源弥补伙伴能力短板,构建“伙伴+华为”的协同体系。在AI时代,行业普遍存在“懂业务不懂技术,懂技术不懂业务”的鸿沟,同时部分伙伴面临“有技术但缺销售渠道”或“有渠道但缺业务能力”的困境。

针对不同类型伙伴的痛点,华为设计了差异化的协同策略。对于具备业务能力但缺乏销售网络的ISV伙伴,华为开放自身庞大的销售体系,让伙伴“站在华为的肩膀上”覆盖更多客户。而对于有销售能力但缺少业务解决方案的伙伴,华为则搭建资源对接平台,让其与具备软件方案能力的 ISV伙伴连接,避免重复开发与资源浪费。

此次发布会上,华为联合12家伙伴推出的“3+18”重磅产品方案,正是开放商业模式的集中体现。其中,3大AI基础设施方案包括Atlas 300I A2推理标卡和Atlas 800I A3大模型一体机、鲲鹏920新产品,以及星河AI高品质数据中心网络;18个场景化解决方案覆盖教育、医疗、制造/企业、政府和金融等多个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协同合力。同步发布的“十亿众行”工作计划,将为伙伴提供全流程资源保障。

以分类赋能建“三位一体”合作体系

在伙伴合作模式上,华为以分类赋能为原则,将伙伴划分为“加速增长型”与“协同作战型”两大类:前者侧重客户销售能力,后者侧重技术方案、服务能力等,在统一的伙伴政策指导下开展精准赋能。刘勇明确定位:“我们要在伙伴实现客户商业闭环的过程中做好补位。”

“沿着行业做商业”是刘勇推进伙伴合作的核心思路。为推动昇腾、鲲鹏等生态发展,华为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分工协作体系:华为提供开放的生态与高性能产品,ISV伙伴负责软件适配与方案优化,集成商伙伴承担市场落地与客户服务工作。依托该体系,华为在油气矿山、区县政府、电力等领域实现方案快速复制。

例如在教育行业,华为选择优质ISV与区域集成商,明确各省标杆场景,以“伙伴主导、华为使能”模式推广,通过提供数字化工具与技术培训,帮助伙伴在不增加过多人力成本的情况下,从传统硬件销售转向全光网络、AI解决方案服务,践行“科技平权”。

刘勇表示,伙伴在生态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三重角色:行业洞察的承载者、技术落地的关键枢纽、市场拓展的执行先锋。未来,华为将持续深化开放战略,通过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协同创新,着力消除客户需求与问题解决之间的鸿沟、技术与销售之间的鸿沟,以及AI从辅助应用到核心业务应用的鸿沟,与广大伙伴携手并肩,在数智化浪潮中抢抓机遇、共赢未来。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
精彩视频
中国智造:从跟跑到领跑的绝地反击
快来解锁你的智慧家庭 让家庭业务全面A1+焕新升级!
与智者同行,与时代共振,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超燃瞬间
中国移动“移动爱购”上线暨数智生活商城生态联盟发布
精彩专题
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中国信科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