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展望“十五五”经济访谈系列节目《信心——凝心聚力 接续奋斗》首期走进大北农集团,以《新质与新智》为主题,对话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总裁宋维平,深度解码大北农如何将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等原创科技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现代农业插上"芯"翅膀。
从实验台到万亩田
十二年嘱托结出产业硕果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委员到中关村集体学习,视察大北农最新生物育种研究成果并听取邵博士的汇报。
镜头前,邵博士再次站在操作台旁,重温当年场景。十二年来,大北农始终牢记嘱托,将“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刻进发展基因,持续攻关,久久为功。

如今,昔日的“转化苗”已长成“万亩良田”。2019年起,大北农玉米、大豆新品种相继获得国内生物安全证书和南美种植许可,携“种子芯片”走向田间与市场。优异表现吸引国内头部种企广泛合作,产业化面积持续增长,为我国种业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532战略引领
打造“2+4+X”创新平台
大北农集团以产业亟需为导向,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532创新战略(创新成果自主创新占50%,企科融合30%,孵化融合20%),打造国内领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
平台布局上,集团构建“2+4+X”创新矩阵: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牵头1个、共建1个),蛋白饲料生物工程创制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科研平台8个,7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设有北京市首家民营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分站,组成了国家与地方分级、产业布局优化、支撑有力的创新平台体系。

其中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生物学领域唯一由企业牵头的国家级平台,联合北京化工大学与清华大学,聚焦“元件设计—合成体系—集成优化”三大任务方向,支撑国家粮食安全与双碳重大战略需求。
科企融合方面,大北农与30余所头部高校、学会签署战略协议,联动国内30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持续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升级。
“新质+新智”双引擎
面向“十五五”再出发
从实验台到万亩田,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沃土,大北农用十二年时光作答。面向“十五五”,大北农将高举“新质+新智”火炬,以生物育种和生物制造为双轮,驱动现代农业加速驶向高产、优质、绿色、低碳的未来。
生物育种端,聚焦玉米、大豆、水稻、生猪,全球引进种质资源,利用生物工程育种技术,研发具有抗多种害虫、耐新型除草剂、高产抗逆、强适应、高品质重大新品种。
生物制造端,以低值底物为原料,以打造生物制造智能体系为发力点,创制低成本、绿色、低碳生物制造产品创新体系,形成生物制造赛道1+3新产业发展布局。
我们坚信,当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必将收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邵博士在节目最后坚定表示:“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总书记的嘱托,未来大北农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大北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