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胡凯伟:以6G技术演进与产业创新,共赴移动通信新纪元丨2025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
11月21日,以“非凡‘十四五’ 聚力启新程”为主题的2025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中兴通讯无线产品线副总经理胡凯伟作题为“以6G技术演进与产业创新,共赴移动通信新纪元”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系统回顾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剖析了“十五五”期间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趋势与挑战,并详细阐述了中兴通讯面向6G时代的技术布局与产业创新思考。
承启“十四五”,智绘“十五五”
胡凯伟认为,“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快速扩张的五年,其收官堪称“完美”。他用一组具象的数据描绘了这份成绩单:“超过470万个5G基站在中国大地上建成”,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实现了从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到地下矿井的深度覆盖。不仅如此,5G-A技术也实现了300个城市的规模化部署,通感一体等新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加之八大算力枢纽节点的统筹布局,共同为“十四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展望“十五五”,胡凯伟认为这是一个关键的战略转型期。他表示,“十四五”是规模发展期,而“十五五”则明确指向“高质量发展”。国家规划已将6G、算力、智算等列为重点方向,为未来五年的移动通信发展指明了方向。他特别提到,今年3月在韩国仁川召开的6G标准会议,标志着全球6G标准制定工作的正式启动,遵循着“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内外场试验、商用部署、生态繁荣”的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规律。他强调,2030年6G商用目标已确立,从国家战略到技术标准,6G的征程已然开启。
推动6G代际演进,实现原创技术突破
谈及6G的愿景,胡凯伟列举了其关键性能指标的飞跃:峰值速率有望达到1Tbps,体验速率将是5G的百倍以上,频谱效率也将大幅提升。为实现这些目标,他认为产业界必须全力占据两大战略高地:“6G与AI的融合” 与 “空天一体化”。
6G与AI深度融合,引领基站架构变革。胡凯伟深入阐释了6G与AI融合的必然性。他类比通信终端从固定电话向移动电话的演进,预测AI也将从云端走向边缘,成为“移动的AI”,如具身机器人等应用。这将催生对“移动侧AI”能力的迫切需求,推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发生根本性变革。
“未来我们整个基站,会发生大规模的变化,基站可能要AI化。”胡凯伟指出,在AI时代,得益于中国运营商卓越的网络覆盖能力,每个基站都将成为天然的AI算力节点。针对业界关于AI基站实现路径的讨论,他提出中兴通讯的独到见解:未来智能化基站将是“专用加速芯片 + 智算芯片”融合的设备。
他解释道,通信系统中存在大量基于固定公式和确定逻辑的处理任务(如部分信号处理),这类任务适合传统专用加速芯片处理。而AI更擅长处理非线性、统计性、时变性的问题,例如信道预测、大规模MIMO(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权值优化等。因此,将专用加速芯片的确定性与智算芯片的智能性相结合,是构建下一代智能基站基站的核心路径。胡凯伟将这一转变视为一场重要的产业角逐,中兴通讯致力于牢牢把握6G与AI融合的产业机遇,实现产业的领先。
空天一体化,地面优势赋能低空通信。对于空天一体化,胡凯伟表示,卫星通信已进入大规模发射星座的阶段。中兴通讯的策略是,充分利用自身在地面通信领域积累的强大产业优势,反向赋能卫星通信产业。
他详细分析了地面产业的优势所在:成熟的工业级基带芯片、CPU芯片等已实现上亿片的发货规模,并服务于全球超过20亿用户;在激光路由、星间载荷、一体化设计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将这些地面通信的经验移植到卫星领域,能够有效解决卫星通信过去面临的高成本、性能瓶颈等问题,实现“成本可控,单位性能最优”。
胡凯伟透露,中兴通讯在此领域已取得实质性突破,成功研制出“业界首个一体化的NTN手机直连低轨卫星”验证成果,展现了其将地面通信技术向空天领域拓展的强大实力。
四大创新方向构筑6G网络能力
在两大战略的指引下,胡凯伟进一步介绍了支撑6G发展的四项关键技术创新。
第一,极致频谱效率。胡凯伟回顾了5G依靠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提升频谱效率的情况。面向6G,中兴通讯正与中国移动共同推动技术持续演进:从当前商用的64TR(192振子),到最新发布的4.9G低空通感一体设备(768振子),再到未来毫米波的2000振子。更远期,中兴通讯正在研发基于智能超表面透镜的万级振子技术。此外,从单基站内的集中式MIMO扩展到多基站间的分布式MIMO,将进一步挖掘频谱潜力,巩固中兴通讯在MIMO领域的领先地位。
第二,通感一体赋能功能拓展。胡凯伟重点介绍了通感一体技术在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他透露,中兴通讯与运营商合作的大张角天线已能对600米以下空域实现通信全覆盖。在感知方面,其技术可在1公里范围内,精准探测到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的小型无人机,性能超越业界水平。未来,通感基站还将应用于航道监测、桥梁微形变监测、智慧气象、城市环境三维重构与数字孪生等领域,使通信网络从单一的连接管道,演进为集连接、感知、计算于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
第三,无源物联网实现千亿连接。胡凯伟解释了无源物联网的革命性意义:终端(标签)无需电池,通过基站发射的无线电波即可获取能量进行工作。这将极大地降低物联网部署和维护成本,开启从百亿连接到千亿连接的广阔市场。他分享了中兴通讯目前的实践,包括在广东白云机场、云南昆明移动园区、安徽烟业公司等地开展的货物盘点、广域追踪等应用试点。
第四,内生安全构筑可信基石。胡凯伟强调,6G时代是智能体互联时代,并深度支撑工业制造,安全至关重要。中兴通讯正推动安全从“外挂式”向“内生式”演进,构建包含底层安全功能、中层安全控制、上层安全决策的三级架构。在当前的5G-A阶段,中兴通讯已与合作伙伴在国密算法、量子加密,安全协议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十五五”期间安全能力的大幅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共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
最后,胡凯伟总结道,面对“十五五”的机遇与挑战,整个移动通信产业需要秉持更加开放的心态,在国家和运营商的指导下协同创新。他介绍,中兴通讯正通过打造国产化仪器仪表平台、空口合作开放平台、生态应用平台等,积极构建公共基础设施。例如,在北京亦庄建设的公共开放平台,已面向产业伙伴开放,用于沉浸式体验、AI基站、通感一体等技术的测试与验证,并在IMT-2030(6G)推进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测试。
他坚信,通过“存量的激发”(优化现有业务)与“增量的培育”(开拓低空经济、空天一体等新蓝海)双轮驱动,整个产业界必将共同迎来真正高质量发展的“十五五”,携手共赴移动通信新纪元。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无线技术持续突破创新,成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全球科技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稳健增长、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信通院发布的《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 年)》(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无线经济作为新经济形..[详细]
简化流程、提升体验,将成为全球eSIM服务目标
当不少人抱怨国内运营商的eSIM激活方式过于死板的时候,已经在全球市场发展了8年的eSIM业务目前正在简化办理流程、提升灵活性上不断发展。eSIM激活方式的体验好坏正在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或虚..[详细]
中国6G领跑全球!三大核心逻辑掀了谁的桌子
当我们还在惊叹5G速度时,中国6G已经悄悄完成了30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0.3%稳居第一!6G不再是简单的通信技术与传输模式的升级,当前中国不仅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更颠..[详细]
openEuler未来五年坚定拥抱超节点和AI 加速全球化为世界提供新选择
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华为操作系统大会2025期间,开放原子开源欧拉社区宣布正式推出openEuler全球首个面向超节点的操作系统openEuler 24.03 LTS SP3,可用于CPU、GPU、NPU等多种计算资源协..[详细]
下一代通信路径渐清晰 6G技术创新生态如何重塑通信未来?
当全球通信产业迈入 6G 标准化全面启动的关键窗口期,一场聚焦技术协同、生态共建的行业盛会正为6G发展锚定方向。在北京召开的6G发展大会上,传递出6G正从技术“蓝图”走向产业“实景”,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