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甲方IT选型规划大会成功举办
由企业网D1net、信众智(CIO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共同主办的2025全国甲方IT选型规划大会于11月21日至22日在无锡盛大举行。

大会现场
本次大会以“AI驱动转型,选型决胜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多家中国500强、各省百强企业IT决策层与众多优秀的AI赋能的IT服务商,围绕“AI对IT选型规划的影响”这个主话题展开多种案例实践分享,同时D1net近期完成的明年甲方IT采购选型意向调研及分析也在会上做了发布,堪称甲乙方供需直接对接的一场饕餮盛会。

企业网 D1net CEO 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秘书长 范脡
在21日的以“AI如何影响IT选型和规划”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上,企业网D1net CEO、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秘书长范脡首先致辞,他表示,面对AI技术加速迭代、企业高层与业务部门对AI关注度持续攀升的双重背景,当前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AI既激发了广泛期待与深层焦虑的交织,更在实质层面推动着IT选型策略与规划框架的深刻转型。
范脡以一连串对AI相关软硬件和设备的提问掀开了大会的序幕。答案是,今天的IT选型和规划,已经被AI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凡是未曾考量AI影响因素的选型采购,轻则让人质疑CIO的专业能力,影响CIO的职业发展,重则对公司业务造成巨大困扰和破坏。目前在AI领域,因为前无来者,所以大家都在摸索,都在交学费,而这又是一笔不能不交的学费,因为坐以待毙只能被人碾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型规划大会应运而生。大会旨在通过调研行业的采购选型趋势,分享先行者的经验与教训,帮助企业减少盲目冒险,降低转型风险。“在资源越来越紧张,资金越来越少,人员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企业IT如何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更多的产出,少走弯路少交学费,是大会探讨的重点。”范脡表示。

江苏医药信息部总经理 彭俊
江苏医药信息部总经理彭俊首先对D1net近期对甲方CIO所做的明年IT采购选型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和去年、今年相比,甲方明年的采购重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概要如下图(详细的调研分析报告另文介绍)

彭俊在演讲中还指出,当AI Agent颠覆传统认知,当算力基础设施取代服务器成为新战场,CIO群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平均3-5年的任期背后,是经济下行压力、业务价值交付困境与网络安全合规的三重绞杀。2025年预算回暖信号中,央国企成为投资主力军,但RPA等传统领域优化与存储设施投入放缓的现实,揭示着技术选型的结构性变革:数据平台向AI融合、安全重心转向治理自动化,中台概念逐渐褪色。
“选择ERP系统与选择人生伴侣有异曲同工之妙:需求匹配度如同价值观契合,实施运维的持续投入恰似经营家庭,系统兼容性考验着团队生态的融合能力。但技术选型更是一场理性博弈——当厂商用POC造假制造甜蜜陷阱,当FUD策略渲染焦虑氛围,CIO需要像婚恋中的清醒者那样:建立功能需求清单核验样板客户,用第三方测试撕开特供版伪装,在合同条款中锁定口头承诺。”彭俊表示。
面对厂商"先免费后收费"的定价迷雾,CIO需手持TCO分析模型破局:在调研期用多供应商策略打破信息垄断,测试期引入第三方机构验证性能参数,谈判期要求固定总价拆分打包方案,签约时将技术细节写入违约条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决策节点都是对抗信息不对称的堡垒。

德勤AI与数据业务线主管合伙人唐捷
德勤AI与数据业务线主管合伙人唐捷指出,CIO们在AI应用落地实践的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例如,未能通过AI应用节省人力和成本,ROI(投资回报率)通常为负等等。 为了帮CEO们解决这些问题,德勤研发了“AI就绪度评估与管理框架(aiRMF)”——它不是某个工具或模型,而是一套从战略到落地的“行动蓝图”,覆盖六大核心支柱,帮助企业精准诊断现状、规划路径,最终构建AI核心竞争力:首先是AI战略与治理,要让AI方向和业务战略对齐,并建立动态投资组合,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其次是可信赖AI与风险管理,覆盖AI全生命周期的治理体系,让企业用AI时“可信、可控、可被接受”;第三是数据与知识管理,系统治理数据资产、构建企业知识体系,为AI提供高质量“燃料”;第四是AI技术平台与架构管理,提供自动化平台与弹性基础设施,支撑AI规模化落地;第五是AI人才与组织赋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塑造“持续学习”的组织文化,让团队能跟着AI一起进化;最后是AI解决方案与价值实现,用产品化思维和敏捷方法,管理AI从概念到规模化的全过程,确保每个项目都能产生“可衡量的业务价值”。
最后唐捷指出,AI时代没有“标准答案”,但有“系统方法”。过去我们习惯了“砸钱做数字化,然后等回报”,但AI需要的是“动态适配、持续迭代”的思维。

温氏集团数字流程部 副总经理 曹卫华
温氏集团作为中国农牧食品行业年收上千亿的领军企业,在近年的数字化转型中探索出了一条独具温氏特色的路径。
温氏集团数字流程部副总经理曹卫华表示,数字化转型的需要重新定义IT部门的角色 ,温氏将传统信息中心升级为数字流程部,明确三大目标:体验提升、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通过部署百万台智能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实现了养殖全过程可视化监控,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了养户与鸡苗的精准匹配,通过建立标准天龄体重模型,实现了养殖过程的精细化管控。
在模式创新上,温氏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的养户服务变革,通过智能摄像头实现远程巡查,大幅提升管理效率。目前温氏正在推进AI兽医系统建设,基于大模型技术实现疾病智能诊疗。温氏的数字化转型遵循四大原则:业务导向、蓝图引领、点面结合、人才赋能,从业务部门抽调20多名精英全职参与数字化项目,确保了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温氏的经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技术升级,而是需要业务流程重构、组织变革与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其以价值为导向、业务与IT深度融合的实践,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圆桌讨论
嘉宾分享之后,以“AI如何影响选型规划”为主题的圆桌讨论正式开始。讨论由企业网D1net CEO范脡主持,国机集团、广州汽车集团、江苏医药、恒力电机、红豆集团等企业的信息部高管参与了讨论。

颁奖
之后,大会迎来了“全国优秀IT团队、全国优秀数智供应商” 颁奖环节,对在数智化转型浪潮中勇于探索、成就斐然的团队给予表彰。
下午,以“AI的落地场景”为主题的行业分论坛开始。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 邹广才
随着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深度转型,传统研发模式在高效协同与快速迭代方面的短板日益凸显。云平台凭借资源共享、弹性扩展的核心优势,将汽车研发周期从 3–4 年压缩至 2 年,成为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技术层面,算力突破与数据整合能力为云端研发筑牢坚实基础。当前汽车云平台已可提供百万 vCPU 级峰值算力,支持跨地区团队开展协同设计与仿真验证,大幅提升研发全流程效率,有效破解了传统研发中资源分散、沟通成本高的难题。政策层面,国家数据安全相关法规政策的落地实施,推动车企普遍采用混合云架构,进一步加速了汽车产业的上云进程,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合规保障。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表示,汽车数字化正从虚拟仿真、二维三维设计等前端研发环节,向下游智能制造、智能驾驶、用户运营等全价值链全面延伸。在研发端,云仿真技术实现多维度测试场景覆盖与数据实时共享,显著缩短产品验证周期;在生产端,AI 算法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支撑多车型柔性生产落地,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智能驾驶领域,构建起 “数据采集 - 模型训练 - OTA 升级” 的闭环体系,持续优化驾驶体验;在用户运营层面,通过精细化标签体系实现精准服务触达,不断增强用户粘性。
未来五年,汽车云平台将呈现“智能化、协同化、安全化、生态化”四大趋势。云边端协同架构成为主流,AI大模型深度赋能研发全流程,数据安全向量子加密演进,跨行业生态合作加速推进。在实践层面,国创中心积极探索AI赋能研发的创新应用:构建交互式智能问答系统,实现自然语言技术交流;开发低代码训练引擎,降低建模门槛;基于AI深度学习,实现结果智能预测,进一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腾讯云大数据首席架构师 许亚力
自动驾驶行业作为技术与资本双密集领域,在吸引大量精英人才与投资的同时,也面临着高投入、高复杂度与快速迭代的多重挑战。腾讯云大数据首席架构师许亚力将自动驾驶基础设施的建设分为四个阶段:
1、流程跑通,目标是搭建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训练发版的全链路,但挑战在于优先算法迭代时忽视了底层数据体系建设。 2、常态化运营,模型上车后数据回传量激增,需要系统扩容和引入数据湖,数据海量多样化、流程链路长、迭代速度慢以及成本控制等问题接踵而至。 3、体系化效率提升,旨在通过增效降本提升数据流转效率、降低成本,但前期系统建设分散,存在技术债务,需要收敛架构来提升体系化效率。 4、流程自动化,目标是实现高效发版、提升自动化水平,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降低对人工的依赖。
基于多年来腾讯内部海量用户规模的实践经验,腾讯云可提供AI-Ready的智能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助力客户聚焦算法创新,实现高效、经济、平滑的业务演进。该方案具有诸多核心价值:一体化开发平台提供统一的DataOps + MLOps + LLMOps开发界面,简化开发流程,提升开发效率;一体化计算引擎实现批处理、增量计算、交互式分析、机器学习等工作负载的统一管理,提升计算效率;一体化资源调度支持CPU + GPU混合调度,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一体化数据存储采用TCLake智能湖仓一体存储,支持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简化数据治理;智能分析与自动化通过大数据智能管家TCInsight和数据分析智能体TCDataAgent,实现平台的智能自治与自动化运维,减少人工干预。

协鑫集成数字化运营高级总监 张舸
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与《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的关键节点,新能源行业正迎来深刻变革。中国光伏产业虽具战略优势,但在碳足迹标准统一、因子库建设等方面仍存短板。协鑫集成创新地推出的"碳链平台",通过AI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构建三链合一生态体系:资源链整合原材料溯源数据,数据链实现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价值链形成可信可查的减碳凭证
据协鑫集成数字化运营高级总监张舸介绍,该平台实现了三大突破:首先,AI动态路由系统优化供应商组合,使光伏产品碳排较上一代大幅度降低;其次,区块链技术确保溯源数据不可篡改,增强国际客户信任;最后,通过内置多行业盘查方案,实现运营主体碳盘查全覆盖,并打通生产系统实现数据自动填报。
在组织管理层面,协鑫推行"碳星球"低碳文化圈,建立全员碳普惠制度,将低碳行为与激励机制绑定。供应链管理中引入供应商低碳评级体系,借助AI模型分析历史数据,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未来,协鑫将继续深化AI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推动光伏产业乃至整个新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我们呼吁更多企业加入绿色行列,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提升经济溢价空间、实现价值流转等方式,推动全球绿色化、数字化双轮驱动发展。” 张舸表示。

天合光能副总裁 杜庆国
当前,伴随光伏产业规模扩张,一个根本性矛盾愈发凸显——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与电网持续稳定供电需求之间的矛盾。据统计,部分省份弃光率仍很高,这不仅造成清洁能源浪费,更制约着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储能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主要手段。
天合光能副总裁杜庆国表示,天合光能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研发优势,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同时天合光能也正在进行全面解决方案的转型,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领导者。
当前,各行各业的数据应用,包括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生产经营的核心环节,展现出从“单点尝试”迈向“全链条重构”的鲜明特征。天合光能副总裁杜庆国表示天合光能非常注重智能制造数据应用,但同时也强调数据应用的前提条件一是基于机理建模的数据治理体系,确保算法决策的可信度;二是构建产业链协同的生态价值网络,实现数据价值的多级传导。
在具体制造质量数据应用实践层面,众多创新案例彰显了天合光能的制造AI与数据应用成效。
例如:1.智能跟踪支架:让每一度电“追光而行” 2.拉晶生产安全生产防控:用数据构筑“防爆墙”。3. 组件质检革命:AI视觉替代人眼,当机器拥有“光伏医生的火眼金睛”,质量管控进入毫秒时代。4. 数字孪生工厂:在虚拟世界优化现实产线,质量异常跟踪,效果验证等。5. 依据硅片产品质量特性指标,通过运筹算法瞄准电池功率要求,快速响应,大大提升交付效率。6.电站运维智能预警系统,更开创了"预测性维护"新模式,大幅降低客户发电损失。
碳中和不是能源替代的单选题,而是系统重构的方程式,“我们要实现从‘拥有数据’到‘用好数据’的飞跃,让每一缕阳光最大限度转化为绿电,让每一座电站成为稳定可靠的能源基站, 让每一次产业协同产生乘法效应 ,助力公司及其生态高质量发展。”杜庆国表示。

之后,以“AI的落地场景”为主题的圆桌讨论正式开始。讨论由企业网D1net CEO范脡主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天合光能、协鑫集成、华聚能源、费尼亚德尔福、智狐能源等企业的信息部高管参与了讨论。
至此,“2025全国甲方IT选型规划大会”第一天的活动圆满落幕。

大会期间,戴尔科技集团、腾讯云、新华三、金山办公、ManageEngine卓豪、百度智能云、影石Insta360、会畅通讯、中企通信、销售易、BARCO(巴可)、容联云、数字认证、foxit(福昕软件)、Telstra(太平洋电信)、数字力量等IT厂商也在大会期间展出了各自优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6G路线图曝光:下一个十年,赢在智联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手机,可能根本不需要你动手操作?工厂里的机器人会自己开会商量怎么干活;你的日程安排,由一个“数字分身”替你搞定;甚至农田里的每一株作物,都能“主动”告诉系统..[详细]
从“技术验证”迈向“价值认同” 《2025中国5G发展传播力分析》发布
当前,我国5G发展进入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赋能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不仅在网络建设、用户规模和技术应用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更在信息传播的广阔天地中,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格..[详细]
一个“变与不变”的英特尔,围绕“芯、新、心”的坚韧与雄起
面对更多“不确定性”未来的世界,当英特尔选择在重庆举办这样一场年度大型活动的时候,或许也与这座城市中的种种“坚韧”答案遥相呼应,从面对人口问题的清朝移民入川,再到第一艘实现川江..[详细]
无线技术持续突破创新,成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全球科技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稳健增长、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信通院发布的《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 年)》(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无线经济作为新经济形..[详细]
简化流程、提升体验,将成为全球eSIM服务目标
当不少人抱怨国内运营商的eSIM激活方式过于死板的时候,已经在全球市场发展了8年的eSIM业务目前正在简化办理流程、提升灵活性上不断发展。eSIM激活方式的体验好坏正在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或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