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OpenAI截至7月付费用户3500万,预计2030年2.2亿
OpenAI预计到2030年,ChatGPT付费用户数量将达到2.2亿,年收入接近2000亿美元。这一强劲的增长预期将公司估值推高至5000亿美元,超过了埃克森美孚和奈飞等巨头。
11月25日,据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截至今年7月,ChatGPT的付费用户数已达约3500万。
报道援引公司内部预测,OpenAI的目标是五年后将ChatGPT的每周付费用户转化率从目前约5%提升至8.5%。
该增长战略的核心,是复制Slack和Zoom等企业软件的成功路径。通过广受欢迎的免费版本吸引海量个人用户,进而说服其雇主采购功能更强大的企业级订阅服务。
然而,谷歌近期凭借其升级后的Gemini 3模型强势反击,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数据显示ChatGPT的用户增长速度出现波动,公司也面临着因内容限制措施导致用户使用时长轻微下滑等问题。
瞄准企业用户,复制Slack与Zoom成功路径
分析认为OpenAI的增长路径明确清晰。
首先利用免费版ChatGPT在个人用户中建立的庞大基础,作为叩开企业级市场大门的敲门砖。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员工在工作中使用ChatGPT,推动公司层面的采购决策。目前,ChatGPT的周活跃用户已超过8亿。
这一模式与十年前的视频会议公司Zoom和通讯应用Slack的崛起过程如出一辙。它们首先通过免费产品在职场人士中风靡,为向企业高管推销付费订阅铺平了道路。
尽管目前企业用户在ChatGPT的订阅基础中占比尚小,但增长势头显著。OpenAI本月早些时候透露,已有700万企业用户通过其商业计划使用ChatGPT。
这些计划包括面向中小企业的ChatGPT Business和面向大型公司的ChatGPT Enterprise,为Canva和普华永道等客户提供增强的安全与合规功能,并能与Slack、Google Drive和GitHub等企业工具集成。
据报道,初创公司Docket.io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Arjun Pillai的经历,生动展示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他本人作为付费用户超过两年,并在今年将订阅从每月20美元升级至200美元。几个月前,他也为自己的员工购买了ChatGPT Business订阅,吸引他的正是其与HubSpot、Slack等软件的集成能力以及便捷的协作功能。
订阅收入驱动估值飙升,但增长面临考验
强劲的订阅收入预期是支撑OpenAI高估值的关键。
公司预测,到2030年底,其年收入将达到近2000亿美元,其中ChatGPT的订阅收入将贡献约870亿美元。相比之下,今年的总收入和ChatGPT订阅收入预计分别为约13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
然而,增长前景也伴随着挑战。最直接的威胁来自谷歌,其Gemini 3的发布被视为AI领域的一次强势回归。
此外,ChatGPT的用户增长也显示出波动性。据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数据,其周活跃用户数在今年1月环比增长42%,但到9月,环比增幅已放缓至13%。
据Sources newsletter报道,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在本月早些时候与投资者的通话中承认,由于自8月以来引入的内容限制(例如禁止与18岁以下用户调情),用户使用时长略有下降。
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计划在12月前推出年龄验证软件,以允许成年用户在更广泛的话题上与聊天机器人互动。
对比竞争对手,巩固平台优势
尽管面临挑战,ChatGPT在聊天机器人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
截至今年9月,其周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三倍,远超谷歌Gemini在第三季度录得的6.5亿月活跃用户。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上月底对员工表示:
我相信,在构建人们默认使用的AI平台方面,我们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OpenAI的商业模式也与主要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其竞争对手Anthropic约80%的收入来自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销售其模型访问权限,而订阅收入占比较小。
据预测,Anthropic今年的API销售额大约是OpenAI同类业务的两倍,但其Claude聊天机器人的订阅收入仅为ChatGPT的十分之一。
据报道,OpenAI展望未来,计划通过广告或购物佣金等新产品创造收入,目标是到2030年,这部分业务将占公司总收入的约五分之一。
华尔街见闻提及,本周一,公司宣布为ChatGPT用户推出个人购物助手,这可能成为其探索新商业模式的第一步。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6G路线图曝光:下一个十年,赢在智联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手机,可能根本不需要你动手操作?工厂里的机器人会自己开会商量怎么干活;你的日程安排,由一个“数字分身”替你搞定;甚至农田里的每一株作物,都能“主动”告诉系统..[详细]
从“技术验证”迈向“价值认同” 《2025中国5G发展传播力分析》发布
当前,我国5G发展进入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赋能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不仅在网络建设、用户规模和技术应用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更在信息传播的广阔天地中,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格..[详细]
一个“变与不变”的英特尔,围绕“芯、新、心”的坚韧与雄起
面对更多“不确定性”未来的世界,当英特尔选择在重庆举办这样一场年度大型活动的时候,或许也与这座城市中的种种“坚韧”答案遥相呼应,从面对人口问题的清朝移民入川,再到第一艘实现川江..[详细]
无线技术持续突破创新,成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全球科技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稳健增长、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信通院发布的《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 年)》(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无线经济作为新经济形..[详细]
简化流程、提升体验,将成为全球eSIM服务目标
当不少人抱怨国内运营商的eSIM激活方式过于死板的时候,已经在全球市场发展了8年的eSIM业务目前正在简化办理流程、提升灵活性上不断发展。eSIM激活方式的体验好坏正在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或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