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视频专题飞象趣谈光通信人工智能低空经济5G手机智能汽车智慧城市会展特约记者

报道:OpenAI截至7月付费用户3500万,预计2030年2.2亿

2025年11月26日 12:26华尔街见闻官方

OpenAI预计到2030年,ChatGPT付费用户数量将达到2.2亿,年收入接近2000亿美元。这一强劲的增长预期将公司估值推高至5000亿美元,超过了埃克森美孚和奈飞等巨头。

11月25日,据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截至今年7月,ChatGPT的付费用户数已达约3500万。

报道援引公司内部预测,OpenAI的目标是五年后将ChatGPT的每周付费用户转化率从目前约5%提升至8.5%。

该增长战略的核心,是复制Slack和Zoom等企业软件的成功路径。通过广受欢迎的免费版本吸引海量个人用户,进而说服其雇主采购功能更强大的企业级订阅服务。

然而,谷歌近期凭借其升级后的Gemini 3模型强势反击,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数据显示ChatGPT的用户增长速度出现波动,公司也面临着因内容限制措施导致用户使用时长轻微下滑等问题。

瞄准企业用户,复制Slack与Zoom成功路径

分析认为OpenAI的增长路径明确清晰。

首先利用免费版ChatGPT在个人用户中建立的庞大基础,作为叩开企业级市场大门的敲门砖。

随着越来越多的员工在工作中使用ChatGPT,推动公司层面的采购决策。目前,ChatGPT的周活跃用户已超过8亿。

这一模式与十年前的视频会议公司Zoom和通讯应用Slack的崛起过程如出一辙。它们首先通过免费产品在职场人士中风靡,为向企业高管推销付费订阅铺平了道路。

尽管目前企业用户在ChatGPT的订阅基础中占比尚小,但增长势头显著。OpenAI本月早些时候透露,已有700万企业用户通过其商业计划使用ChatGPT。

这些计划包括面向中小企业的ChatGPT Business和面向大型公司的ChatGPT Enterprise,为Canva和普华永道等客户提供增强的安全与合规功能,并能与Slack、Google Drive和GitHub等企业工具集成。

据报道,初创公司Docket.io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Arjun Pillai的经历,生动展示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他本人作为付费用户超过两年,并在今年将订阅从每月20美元升级至200美元。几个月前,他也为自己的员工购买了ChatGPT Business订阅,吸引他的正是其与HubSpot、Slack等软件的集成能力以及便捷的协作功能。

订阅收入驱动估值飙升,但增长面临考验

强劲的订阅收入预期是支撑OpenAI高估值的关键。

公司预测,到2030年底,其年收入将达到近2000亿美元,其中ChatGPT的订阅收入将贡献约870亿美元。相比之下,今年的总收入和ChatGPT订阅收入预计分别为约13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

然而,增长前景也伴随着挑战。最直接的威胁来自谷歌,其Gemini 3的发布被视为AI领域的一次强势回归。

此外,ChatGPT的用户增长也显示出波动性。据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数据,其周活跃用户数在今年1月环比增长42%,但到9月,环比增幅已放缓至13%。

据Sources newsletter报道,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在本月早些时候与投资者的通话中承认,由于自8月以来引入的内容限制(例如禁止与18岁以下用户调情),用户使用时长略有下降。

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计划在12月前推出年龄验证软件,以允许成年用户在更广泛的话题上与聊天机器人互动。

对比竞争对手,巩固平台优势

尽管面临挑战,ChatGPT在聊天机器人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

截至今年9月,其周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三倍,远超谷歌Gemini在第三季度录得的6.5亿月活跃用户。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上月底对员工表示:

我相信,在构建人们默认使用的AI平台方面,我们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OpenAI的商业模式也与主要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其竞争对手Anthropic约80%的收入来自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销售其模型访问权限,而订阅收入占比较小。

据预测,Anthropic今年的API销售额大约是OpenAI同类业务的两倍,但其Claude聊天机器人的订阅收入仅为ChatGPT的十分之一。

据报道,OpenAI展望未来,计划通过广告或购物佣金等新产品创造收入,目标是到2030年,这部分业务将占公司总收入的约五分之一。

华尔街见闻提及,本周一,公司宣布为ChatGPT用户推出个人购物助手,这可能成为其探索新商业模式的第一步。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阅读

精彩视频

精彩专题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联系我们隐私声明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