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人形机器人成本十年内将下降70%
11月26日,贝恩公司发布《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洞察》,报告称,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将不仅重塑工业生产,更将深刻影响商业服务和家庭生活,开启“通用型劳动力”时代。
贝恩公司董事经理赵天辰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赛道,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大家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成为下一个AI在物理世界中最大的应用,有望重新定义通用型劳动力,重塑人机交互的模式。”
贝恩报告援引预测数据显示,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销量有望达到600万台,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美元;在乐观场景下,销量甚至可能超过1000万台,市场规模达到2600亿美元。随着产业链成熟,商业模式也将多元化,涵盖核心零部件供应、研发外包以及整机ODM与OEM,形成完整生态。
11月20日,具身智能企业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由吉利资本领投,北汽产投参与战略投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注资。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19日,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内融资事件数量已达到162起,融资金额超过400亿元人民币,远超2024年全年的融资事件数量和融资金额。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成鑫表示,从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来看,很难判断目前是否存在过热的情况。但有数据表明,过去几年,中国和美国的人形机器人融资几乎占到全球相关领域的融资总额的80%,其中预计有一半融资来自中国。“从投资的细分领域来看,美国更偏向人形机器人的算法,而中国的细分领域则更广泛,覆盖人形机器人的各个环节。”成鑫指出。
贝恩的调研发现,在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模块方面,行星滚柱丝杠和六维力矩传感器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约占总成本40%。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产业链企业投入研发,贝恩预计,未来在这两个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成本降本幅度可达70%至80%,其中,触觉传感器预计2至3年内实现性能突破,六维力矩传感器和行星滚柱丝杠将在3至5年内完成量产优化。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物料清单(BOM)成本将从当前的4万至5万美元降至1万至2万美元,降幅达60%至70%。
“在人形机器人关键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国产替代的趋势日益显著,技术和制造工艺发展速度很快,未来有望依托中国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大规模制造能力,形成中国产业的优势。”赵天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其他的关键技术还包括AI芯片、电池与热管理等核心环节。贝恩指出,电池与热管理技术以及AI芯片需5至10年才能实现重大突破。“在AI芯片领域,中国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中低端芯片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自主可控,高端芯片也有望在十年内取得显著进展,整体产业链呈现稳步提升态势。”报告称。
成鑫表示:“这些技术突破意味着,当成本下降到临界点,人形机器人在投资回报上将超越部分行业的人类劳动力,标志着大规模替代人工的临界点出现。”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贝恩建议,对财务投资者而言,需关注市场规模、盈利能力、技术壁垒、降本潜力及跨界应用前景,其中行星滚柱丝杠、触觉传感器和AI芯片被认为是最具投资吸引力的硬件领域。
对潜在行业参与者而言,必须明确战略目标,选择竞争赛道,制定商业化路径,构建差异化优势;对未来将部署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客户而言,在引入人形机器人之前,则需从价值创造和落地实施两大维度进行评估。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6G路线图曝光:下一个十年,赢在智联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手机,可能根本不需要你动手操作?工厂里的机器人会自己开会商量怎么干活;你的日程安排,由一个“数字分身”替你搞定;甚至农田里的每一株作物,都能“主动”告诉系统..[详细]
从“技术验证”迈向“价值认同” 《2025中国5G发展传播力分析》发布
当前,我国5G发展进入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赋能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不仅在网络建设、用户规模和技术应用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更在信息传播的广阔天地中,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格..[详细]
一个“变与不变”的英特尔,围绕“芯、新、心”的坚韧与雄起
面对更多“不确定性”未来的世界,当英特尔选择在重庆举办这样一场年度大型活动的时候,或许也与这座城市中的种种“坚韧”答案遥相呼应,从面对人口问题的清朝移民入川,再到第一艘实现川江..[详细]
无线技术持续突破创新,成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全球科技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稳健增长、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信通院发布的《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 年)》(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无线经济作为新经济形..[详细]
简化流程、提升体验,将成为全球eSIM服务目标
当不少人抱怨国内运营商的eSIM激活方式过于死板的时候,已经在全球市场发展了8年的eSIM业务目前正在简化办理流程、提升灵活性上不断发展。eSIM激活方式的体验好坏正在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或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