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科技日:第二代VLA大模型与三大具身智能产品齐发 勾勒物理AI未来出行新图景
飞象网讯(高靖宇/文)在广州小鹏科技园的灯光下,“涌现” 二字被投射在巨大的屏幕上 ——11 月 5 日,2025 小鹏科技日的现场,没有冗长的概念宣讲,取而代之的是四份 “可落地” 的物理 AI 答卷:第二代 VLA 大模型、三款 Robotaxi 车型、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以及汇天两套飞行体系。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直言:“物理 AI 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人人能触碰到的现实。”
2025 小鹏科技日,也标志着小鹏的身份彻底转变 —— 从 “未来出行探索者” 升级为 “物理 AI 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支撑这一定位的,是近十年积累的全栈自研体系:从图灵 AI 芯片到物理世界大模型,再到智能硬件,这套覆盖 “芯片 - 操作系统 - 载体” 的技术底座,正让小鹏在 AI 与新能源的交叉赛道上快速领跑。
小鹏第二代VLA重磅发布,智驾迎来大升级
如果说物理 AI 是未来出行的 “操作系统”,那第二代 VLA 就是这套系统的 “核心引擎”。在发布会现场,技术团队用一个对比图直观展示了它的颠覆:传统智驾需要经过 “视觉识别 - 语言转译 - 动作指令” 三步(V-L-A 架构),而小鹏第二代 VLA 直接砍掉 “语言转译” 环节,实现 “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 的端到端生成 —— 这意味着智驾系统能像人类司机一样,“看到即反应”,无需中间 “翻译” 过程。
这种颠覆背后,是 “大算力 + 大数据” 的双重支撑。小鹏的 3 万卡云端算力集群常年保持 90% 以上运行效率,720 亿参数的基座模型每五天就能完成一次全链路迭代;训练数据更夸张:近 1 亿 clips(片段)的真实驾驶视频,无需人工标注,覆盖的极限场景相当于人类司机连续开 6.5 万年才能遇到。“它不仅能执行动作,还能理解物理世界规律,甚至推演未来场景。” 何小鹏解释,比如遇到突发的路口加塞,系统能提前预判对方轨迹,而不是等发生后再反应。
落地到车端,考验的是 “软硬协同” 的真功夫。小鹏为图灵 AI 芯片重新开发了编译器和软件栈,通过 “芯片 - 算子 - 模型” 全链路优化,最终在 2250TOPS 算力的 Ultra 版车型上,塞进了数十亿级参数的第二代 VLA—— 要知道,目前行业车端模型的参数量普遍只有千万级。
实际体验上,这套系统已经展现出 “智能涌现” 的能力:即将推出的 “小路 NGP” 功能,让复杂小路与混行环境下的平均接管里程(MPI)提升 13 倍;更惊喜的是,在测试中,它还自主学会了识别交警手势、预判红绿灯通行 —— 这些场景并未经过专门训练。此外,行业首发的 “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 Super LCC+,不依赖导航就能全球开启,轻转方向盘就能协同变道,彻底打破 “智驾只能走高速” 的限制。
小鹏第二代VLA将于 2025 年 12 月启动先锋共创体验,2026 年一季度随 Ultra 车型全量推送。在活动现场,何小鹏宣布大众汽车成为小鹏第二代VLA首发战略合作伙伴。同时,小鹏图灵AI芯片已获得大众汽车定点。这意味着,小鹏的物理 AI 技术将加速外溢,推动整个行业的智驾升级。
从地面到天空Robotaxi、机器人、飞行汽车齐亮相
有了第二代 VLA 这个 “核心引擎”,小鹏的物理 AI 版图开始从 “车” 向更多载体延伸。发布会现场,Robotax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三大产品依次亮相,每一款都瞄准了 “解决行业痛点”。
Robotaxi:2026 年试运营,不依赖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当前 Robotaxi 行业卡在 “规模化” 上:改装成本高、运营范围小、依赖高精地图。小鹏给出的解法是 “原生 L4 设计 + 纯视觉方案”。即将在 2026 年推出的三款 Robotaxi 车型,搭载 4 颗图灵 AI 芯片,车端算力达 3000TOPS,是目前全球最高水准;更关键的是,它摆脱了对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的依赖,仅靠视觉就能应对全球不同道路环境 —— 这意味着它能快速在不同城市落地,无需重新绘制地图。
安全上,小鹏做了 “双冗余硬件架构”,两套硬件互为备份,即使一套失效也能快速切换;交互上,行业首发的 “遮阳板车外显示” 系统,让车辆在低速或驻车时,能通过屏幕向行人传递 “即将起步”“请避让” 等信息,未来还会融合车外语音,解决 “人车沟通” 的信任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小鹏还提出了 “双模式无人驾驶” 构想:除了全共享的 Robotaxi,2026 年还将推出私享版 “Robo” 智驾版本 —— 和 Robotaxi 用相同的硬件、安全冗余和智驾能力,提供两套模式,满足用户 “自己开” 或 “让车自己开” 的需求。生态方面,小鹏将开放 Robotaxi SDK,高德成为首个全球合作伙伴,双方计划共同向全球提供 Robotaxi 服务。
人形机器人 IRON:极致拟人,2026 年底量产“机器人要不要拟人?” 行业争论已久,小鹏的答案是 “极致拟人”。在发布会现场,全新一代 IRON 用 “猫步行走” 的姿态惊艳全场 —— 它有仿人的脊椎、仿生肌肉,全身覆盖柔性皮肤,甚至能根据不同身材定制外形;82 个自由度让动作自然流畅,1:1 尺寸的人手有 22 个自由度,能轻松拿起水杯、拧开瓶盖,这得益于行业最小的 “谐波关节” 设计。
能源上,IRON 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既轻又安全;智能上,它搭载 3 颗图灵 AI 芯片,算力达 2250TOPS,还首次装上小鹏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通过 “VLT(决策大模型)+VLA(动作模型)+VLM(视觉模型)” 的组合,实现 “对话、行走、交互” 三大能力。比如你说 “帮我拿桌上的文件”,它能自主判断文件位置,避开障碍物走过去,而不是机械执行指令。
为了解决行业 “数据少、量产难” 的痛点,小鹏已在广州建了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还依托汽车技术同源优势搭建供应链 —— 何小鹏承诺,2026 年底将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量产。商业化初期,IRON 将先进入导览、导购、巡检等场景,宝钢已成为首个合作伙伴,未来会入驻宝钢的工业场景,助力智慧制造。同时,小鹏也将开放 IRON 的 SDK,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应用生态。
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订单破 7000 台,工厂已试产新能源之后,低空经济被视为中国下一个万亿级产业。小鹏汇天此次亮出两套飞行体系:面向个人的 “陆地航母” 和面向商务的 “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 A868”。
陆地航母已经进入 “量产前夜”,全球订单突破 7000 台,创行业纪录。它最颠覆的是操作逻辑:首创 “四轴合一” 单杆操纵和智能飞行座舱,新手经培训就能上手;安全上,六轴六桨双涵道构型,即使单桨失效也能安全着陆,动力、导航、操控等关键系统都有冗余设计。更关键的是,全球首座飞行汽车现代化流水线工厂已于 11 月 3 日试产,首台陆地航母已下线,规划年产能 10000 辆,满产后每 30 分钟就能出一台车,2026 年将大规模交付。
面向商务出行的 A868,则是一款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基于小鹏鲲鹏超级增程架构打造,自研航空级混电内核,预计航程 500km,最高航速 360 公里 / 小时,6 人座舱精准匹配商务需求,目前已进入飞行验证关键阶段。未来,汇天还将和敦煌市政府合作,2026 年推出西北首条低空自驾旅游线路,让 “自驾飞” 从概念变成文旅体验。
从汽车到机器人,从地面到天空,小鹏正在把 “物理 AI 出行” 的每一个碎片,拼成触手可及的现实。对于行业而言,小鹏的价值不仅在于推出了几款产品,更在于搭建了一套 “可复制、可开源、可合作” 的物理 AI 体系 —— 当技术不再被垄断,当量产不再是难题,未来出行的变革,或许会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轻薄机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业绩泪满襟
当iPhone Air宣布上市当天,随着各路评测内容解禁,一个显眼的标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注定停产”。轻薄机型的出现一方面让人们看到厂商正在挖掘全新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勾起了小尺寸机型..[详细]
智能未来:宇宙为你闪烁
未来十年,你家的电表可能再也不用换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能"看到"几公里外的路况,甚至海洋深处的传感器都能实时传回数据。这些不是科幻,而是刚刚在无锡物博会上发布的《2025全球..[详细]
智能IP广域网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关键一环
随着国家加速推动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网络支撑能力已成为产业进阶的核心抓手,而作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智能IP广域网,正凭借其在算力调度、数据传输中的核心作用,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详细]
大中华区市场失守 苹果寄望AI驱动未来增长
苹果公司公布的2025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全球营收10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 8%,净利润274.66亿美元同比激增86.4%,毛利率攀升至 47.18%。但作为第三大市场的大中华区却成..[详细]
你好,6G
6G是什么?是比5G多1G的通信技术吗?在“十五五”规划里,6G和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核聚变这些“黑科技”并列,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新经济增长点。它就像数字经济的"新引擎",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