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视频专题飞象趣谈光通信人工智能低空经济5G手机智能汽车智慧城市会展特约记者

AI泡沫?三个维度拆解工业富联后市走向

2025年11月7日 09:58CCTIME飞象网

近期,AI 概念股行情震荡加剧,“估值泡沫” 的质疑声不断。市场对 AI 赛道的分歧日益明显:这场热度究竟是资本短期炒作的昙花一现,还是科技变革浪潮下的长期机遇?以工业富联为代表的A股AI龙头,在经历过一轮大涨后,后市表现如何?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穿透行情表象,从资本逻辑、产业本质与市场规律三个维度,拆解震荡背后的核心矛盾。

资本维度:高开支不等于虚高,需求驱动成关键支撑

市场对 AI 的首个争议点,集中在 “资本开支是否盲目”。但从资金流向与驱动逻辑看,当前 AI 领域的高投入,实则是“需求牵引” 下的理性选择,而非资本跟风。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全球超大规模云端厂商资本支出将达 4450 亿美元(年增 56%),2026 年增至 5820 亿美元(年增 31%),这既利好链住英伟达,也为工业富联等 AI 服务器上下游企业提供长期业绩支撑。​

更核心的支撑在于“供需刚需”。一方面,AI 对生产力的提升效应已被验证:高盛测算,生成式 AI 全面应用后,美国劳动生产率 10 年内将提升 15%,这种 “效率红利” 直接驱动企业加大投入;另一方面,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AI 模型规模年均增速 400%,远超算力成本 40% 的年均降幅,训练查询、前沿模型需求年增速分别达 350%、125%,供需缺口倒逼资本持续涌入。

产业维度:布局 AI 不是“选择题”,而是 “生存题”

“企业是否有必要扎堆布局 AI” 的争议,本质是对 AI 战略价值的认知差异。从当前产业竞争格局看,AI 已从 “可选赛道” 变为 “必争领域”,布局的核心目的是抢占“数字算力护城河”。​

这种战略必要性,首先源于 AI 对价值的拉动。高盛测算显示,生成式 AI 将为创造 20 万亿美元现值收益,其中 8 万亿美元流向企业端,相当于美国全年 GDP 的 80%;对企业而言,能否抓住 AI 机遇,直接关系未来 10 年的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 —— 以工业富联为例,其通过 AI 服务器制造与算力中心建设,2025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6039.31亿元,同比增长38.4%;归母净利润达224.87亿元,同比增长48.52%,成为增长核心引擎。

更关键的是,AI 时代的竞争壁垒已重构。不同于传统产业 “技术专利 + 渠道” 的护城河,当前核心竞争力在于“稳定获取先进算力”。工业富联的优势正源于此, 其不仅能量产搭载最新 GPU 的高端服务器,还能为微软、亚马逊等巨头提供 “服务器制造” 一体化解决方案,这种 “硬实力” 让其在全球 AI 基础设施竞争中占据先发地位,也印证了 “不布局 AI,就可能失去未来竞争力” 的产业现实。

市场维度:震荡是“情绪波动”,而非“趋势逆转”

尽管 AI 战略价值明确,相关概念股市场价值仍频繁出现短期波动,这需从产业规律与市场情绪分析。​

从产业规律看,AI 产业并非线性上升,而是 “技术突破 — 需求验证 — 阶段调整 — 再次突破” 的螺旋上升过程。每次技术飞跃都依赖理论与需求双驱动,AI 价值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当前其应用能力正持续增强。​

从市场情绪看,AI 作为新兴赛道,投资者认知存在 “预期差”,易出现 “过度乐观” 与 “过度悲观” 交替。技术突破时高估短期收益推高估值,落地不及预期时低估长期价值导致回调。但长期来看,情绪波动不会改变产业趋势,只要 AI 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产业规模与盈利将逐步兑现,估值回归合理。​

结语:聚焦核心标的,把握长期机遇​

综上,当前 AI 概念股波动是阶段调整,非趋势逆转或 “泡沫破裂”。资本端 “需求驱动、理性投入”,战略上 AI 是必争 “数字高地”,产业规律决定其螺旋上升,“大幅回落”的观点缺乏支撑。​

对投资者而言,需跳出短期情绪,聚焦 AI 基础设施、核心芯片、垂直应用等有需求支撑的领域,关注企业技术实力与盈利兑现能力。工业富联(AI 服务器)、新易盛(光模块)、寒武纪(AI 芯片)、拓维信息(算力基建)、胜宏科技(PCB 板)等企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有布局优势,可作为长期跟踪标的,把握科技变革机遇。​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阅读

精彩视频

精彩专题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联系我们隐私声明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