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空调战场观察:美的用“技术普惠”回应市场新周期
2025年双十一的战火已全面点燃,而空调市场无疑是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之一。
为了在新一轮消费复苏中抢占市场,各大品牌纷纷亮出“底牌”:格力以双品牌策略出击,主打晶弘子品牌的年轻化及场景化产品组合,带动整体市场份额实现恢复性增长;小米空调凭借“巨省电”系列发起猛烈的价格攻势,声量一度超越海尔、奥克斯等老牌厂商;海信、长虹、美博等厂商则集中火力在健康、智能、新风赛道,加速布局差异化细分市场。
相比之下,海外品牌表现却略显乏力。今年双十一,日系与欧美品牌尽管也实现了可观增长,但幅度仍不及国产品牌。
而在这一片红海鏖战之中,美的的优势却尤为突出。
京东、天猫、抖音三大平台的最新双十一战报显示,美的空调全面领跑、表现亮眼:京东开门红52小时,美的斩获“中央空调成交榜第一、品牌份额第一、店铺销售第一、单品断层式第一”等多项冠军;双十一开卖至今,美的空调稳居淘系全站空调品牌TOP1;在抖音商城,美的亦以“品牌成交额第一”的成绩领跑行业。
支撑这一亮眼成绩的,是以“无风感”“酷省电”为代表的技术普惠型产品矩阵。今年的市场风向正从“短期价格刺激”转向“长期使用价值”的理性衡量。从今年双十一大战来看,那些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实现体验升级、能在节能与舒适之间取得平衡的产品,正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
理性回归:胜负手不再是价格
过去,双十一的爆款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价格。以低价换取短期流量和规模,是许多品牌通用的打法。然而,这一方式正在失效。
随着消费观念趋于成熟,用户不再仅关注买得是否便宜,更在意用起来是否划算。相较于一次性购买折扣,他们开始全面考量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使用体验、能耗电费、维护成本等长期因素。
于是,各大厂商开始尝试用场景与技术创新重塑价值感。例如海尔就在 2025 年启动了 “AI 好空气”战略,推出“净省电 Plus”系列产品,将节能概念通过量化电费、省电度数,与智能健康体验捆绑起来。与此同时,奥克斯、格力也都推出了基于AI能效控制系统的空调产品,强调行业已经进入由算法控制的节能时代。
而在市场打法上,品牌竞争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格力从过往的单纯打折卖,转为“平台+定制+供应链”协同打法,其与京东采用 的C2M(模式),就更加注重跟平台联动和制造环节下沉。海尔也弱化了单纯的降价逻辑,通过场景化、服务化塑造品牌竞争力。而美的则对此贯彻得更加彻底:将过去双十一最大的关键词“低价”,逐步替换为“技术下放”。
这在其今年的爆款“酷省电”系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作为一款定位入门的机型,“酷省电”通过技术下放,让更多用户以可接受的价格享受到高能效产品带来的长期收益。美的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酷省电Ultra柜机十年预计可省电费约4500元,这种可量化的长期节约,正成为比短期折扣更具吸引力的决策依据。

此外,单纯的低价冲量模式也已触及瓶颈。在家电这一高度成熟的红海市场,持续的价格战不仅挤压企业利润,更抑制创新动力。低价内卷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企业为保规模而牺牲研发投入和产品品质,最终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长期利益,更是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
市场终究会回归价值。双十一这场大考,考的不再是谁的价格更低,而是谁能提供更卓越的价值比。美的“酷省电”,给行业上了经典的一课。
从爆款矩阵看需求的精准卡位
美的空调在双十一的表现,印证了市场向“价值比”的回归。其成功关键在于,通过技术下放,在不同价格段都构建了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的产品矩阵。
以“酷省电”系列为例,作为定位“省电”的机型,它精准切中了务实消费群体对电费的高度敏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空调行业都面临省电与舒适性难以兼得的问题,仿佛省电就必须意味着牺牲送风、制热制冷速度、覆盖范围或风感体验,用户每次开空调也需要精准掐时间。而美的通过自研AI酷省芯片,以及推出自适应省电算法等措施,做到了降低电耗的同时尽量不损害体验,甚至能做到一款机型覆盖全国 34 个地区、不限时长、全年都能省电。
另一爆款“无风感”系列,则代表了美的在“品质生活”市场的技术突破。
许多消费者在吹空调时面临的一大痛点是,传统空调强冷直吹容易导致用户不适,尤其是婴儿或老人等免疫力较低的群体,但不开却又热得难受。因此,“无风感”至少在十年前就已成为美的的重点攻克方向。自 2015 年推出“无风感”技术以来,美的至今已取得高达343项相关技术专利。

“无风感”是所有空调厂商的共同追求,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解决这个问题,要在送风通道、气流分布、风速控制、多孔输出结构、人体风感测量模型等方面实现突破。美的的办法是,在出风通道设计上设置上千个细密微孔,结合毫米波雷达2.0识别人体避免直吹,才得以实现“有凉感,无风感”的体验。
除此之外,美的还推出了满足全家送风需求的“全面风”系列,“空气机”系列专注新风净化能力,形成从入门到高端的完整产品布局。这种覆盖全价格段且精准匹配需求的产品矩阵,构成了美的领跑双十一的核心竞争力
这背后,是美的1600人科研团队、2.5万项专利授权、全球八大自有工厂、合资工厂,才能构成其从入门到高端、从节能型到生态型的全价位覆盖能力。通过把“AI 芯片”“智能算法”“高效压缩机”等作为通用模块,分别用于入门、中端、高端机型,美的在不同价格段都成功构建精准匹配需求的产品,实现创新能力与市场需求的高效耦合。
这种从技术能力向产品布局的延伸,才是构建爆款矩阵的重要支撑。
“技术普惠”:回应新周期的商业逻辑
美的空调的打法,可以被清晰地归纳为“技术普惠”。
“技术普惠”并非高高在上的技术炫技,而是价值下放,将研发架构、产业链优势、规模化制造和成本控制合而为一,将曾经只有旗舰机型才拥有的节能、智能、舒适等功能下沉至主流机型。换言之,是让更广泛的用户 ‘用得起’、‘用得值’。
对用户而言,这是从“买便宜”转向“买划算”的一场观念升级。用户买的不是某一个低价数字、某一款用几年即弃的产品,而是长期使用期的节能效益、舒适改善和低维护成本。
这是因为,如今电商信息透明、评价体系成熟,用户能快速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真实使用反馈。这使得价格锚点已经从厂商手中转向用户:用户不再问是否便宜,而是问是否值得;不再追逐促销噱头,而是关注省电、寿命等核心指标。换言之,价格决定购买的时代已经过去,感知价值决定购买的时代已经到来。
对行业来说,这也是价格战主导向价值战主导转型的一个信号:告别单纯的功能堆砌,真正用技术解决用户的真实痛点,创造用得起的品质升级,才能够在存量市场赢得未来。
事实上,在行业价格战肆虐的时期,正需要懂用户、敢投入、能创新的企业,来打破价格内卷、重建价值标杆,做大行业蛋糕,而非让商家与消费者两败俱伤。
正是这种“技术普惠”的战略,支撑了品牌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实现规模与盈利“双增”。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美的集团最新三季报显示,营业总收入达3647.2亿元,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378.8亿元,同比增长19.5%。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中实现“双增”,正是对其“技术普惠”战略的有效验证。
从研发制造看“普惠”的底气
“技术普惠”说来容易,但背后需要强大的硬实力作为支撑。美的空调能将高端技术迅速下放至主流市场的底气,源于其在研发和制造两端的长期主义投入。

研发方面,美的坚持“科技领先”战略,持续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投入。美的空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38个研发中心和16个国家级科创平台,过去五年累计的研发投入费用超过了180亿元。截至目前,美的空调已有多达80项“国际领先”科技成果,科技奖励数量超180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高达2.5万件。
这种厚积薄发的科研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无论是无风感从0到1的品类开创,还是酷省电算法的持续迭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灵感闪现,而是长年研发积累的必然结果。
在制造端,依托灯塔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美的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与柔性化生产。强大的制造实力不仅确保了高技术产品的良品率和品质一致性,更通过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为“技术普惠”提供了实现前提——以更合理的成本,制造更具技术含量的产品。
与此同时,美的还积极参与了国际能效与制冷标准的制定、在极端气候环境下提供解决方案,并且构建起经获得 SGS 认证的净零生产线。这也说明,其不只是服务于中国主流用户,更通过全球规模和标准话语权,将‘技术普惠’理念以制造与研发能力输出至全球市场。
在全球制造与技术标准体系的重塑进程中,以美的为代表的中国厂商不再跟随,而是有能力参与主导。
赢在双十一,更赢在新周期
美的空调在双十一的领跑,是市场对“技术普惠”战略的一次积极反馈。
当消费回归理性,用户用脚投票时,依靠噱头与补贴的伪爆款终将退潮。真正能够沉淀下来的,是对用户价值的深度洞察与扎实回应。
在空调行业面临转型的新周期,美的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告别内卷式价格战,回归用户价值本身,以“研发+制造”为基础,以“技术普惠”为路径,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赢得未来。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5G-A赋能机器人火炬接力:中国移动以技术革新点亮全运科技盛宴
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盛大启幕。这场赛事不仅是体育健儿的竞技场,更是前沿科技落地应用的“试验田”。其中,11月2日的机器人火炬接力作为本次全运会的核心创新亮点..[详细]
轻薄机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业绩泪满襟
当iPhone Air宣布上市当天,随着各路评测内容解禁,一个显眼的标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注定停产”。轻薄机型的出现一方面让人们看到厂商正在挖掘全新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勾起了小尺寸机型..[详细]
智能未来:宇宙为你闪烁
未来十年,你家的电表可能再也不用换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能"看到"几公里外的路况,甚至海洋深处的传感器都能实时传回数据。这些不是科幻,而是刚刚在无锡物博会上发布的《2025全球..[详细]
智能IP广域网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关键一环
随着国家加速推动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网络支撑能力已成为产业进阶的核心抓手,而作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智能IP广域网,正凭借其在算力调度、数据传输中的核心作用,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详细]
大中华区市场失守 苹果寄望AI驱动未来增长
苹果公司公布的2025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全球营收10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 8%,净利润274.66亿美元同比激增86.4%,毛利率攀升至 47.18%。但作为第三大市场的大中华区却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