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原创(高靖宇/文)人形机器人亲切和你握手,能搬砖打工的机器狗,“坐诊”把脉的机器人医生……4月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开幕。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各大企业带来的“硬核”AI产品吸引观众驻足围观。

如今,人工智能已从“单点突破”进入“全面赋能”阶段,而其与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度融合,正催生一场覆盖经济、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AI+”正在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加速器”。
机器人“显眼包”抢镜
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各类机器人吸引着观众热情“打卡”。在中国电信展台,人形机器人和观众亲切握手。据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人形机器人采用自主研发的上下肢策略对抗强化学习算法,其核心技术在于通过动态平衡系统实现四肢协调运动。现场大屏幕演示中,机器人能带着一瓶水走到桌子前,将水精准倒入杯中。

中国移动带来了首款仿生人形机器人“小思”,“她”以具身智能为核心,提供“真人级”交互体验。其高精度仿生人脸定制技术,能复刻真人面容,配合语音、表情、口型、动作多模态联动,实现自然对话与情感反馈。与人互动时,“小思”不仅能模仿指定音色唱歌,还拥有多样的面部表情,由20多个电机来完成表情控制,可实现高精度仿生人脸的定制。
中国联通展区内的人形机器人正在精准抓取和分拣桌上的小零件,吸引了无数参展群众的目光。通过机器视觉和人工语言交互,人形机器人可实现目标的识别,规划自主线路,完成物体的抓取和分拣。据中国联通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人形机器人主要面向工业场景,可应用于生产线巡检、零部件分解放置、流水线零部件检测等。

此外,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G1、科大讯飞的书法国画机器人、南方电网的“吠云”机器狗、浙江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等机器人界的“明星”,在本届数字峰会竞相亮相。

AI+进入千行百业
过去一年,AI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态势。从技术演进来看,大模型在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的支撑下实现了从单任务到多任务智能的重大跨越,在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多方面能力持续进化。在产业层面,AI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变革的核心引擎,AI在各行业的赋能进入新阶段。
峰会现场,AI 正以 “好用” 为导向,重塑千行百业的生产力范式。在科大讯飞展区,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其中讯飞智水大模型主要应用于水利领域,具备智水问数平台、智水知识平台以及智能叫应系统等三大功能,可以支撑水灾害预报预警、水资源调度以及水工程安全管控等业务场景,助力水利场景数字化,决策精准化。

在此次峰会上,腾讯集中展示AI技术在办公协同、医疗、政务、零售生活、数字地图、能源制造等场景的落地应用。例如,一汽丰田通过腾讯大模型知识引擎升级智能汽车客服,便捷高效地为车主提供功能咨询、汽车保养、用车知识等智能问答服务。腾讯文档AI助手用“一句话”指令即可生成文档、PPT、思维导图等可编辑内容,在办公、学习等场景提升创作效率。
提供报告解读、药盒识别、医保问答、医生推荐等30多项AI健康服务,涵盖了日常看病就医、家庭健康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蚂蚁集团推出的AI健康管家,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争相体验。据蚂蚁集团披露,该集团AI健康管家上线以来,已服务近4000万用户。
要让人工智能赋能行业、落地应用场景,离不开算力支撑。此次峰会期间,中国电信天翼云携手鹏城实验室成立算力网实验室。据介绍,双方将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科技强国建设。通过联合攻关,双方将突破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推动国产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华三集团展示的“图灵小镇”,通过“算力+网络+运营”一体化设计,在贵阳、郑州等地实现算力资源的跨域协同。在共享算力池,企业成本可降低40%。此外,新华三推出的 LinSeer Cube 大模型一体机,实现 “训 - 调 - 推 - 用” 一站式服务,打造了支持多元算力生态无缝融合的超大规模组网架构,携手生态伙伴构建高弹性、高吞吐、高速无损传输的算力网络。
在华为展台,一块实时跳动的数字大屏吸引众人驻足。屏幕显示,全国算力网络调度平台已接入20余个智算中心,总算力达50EFLOPS。
结语:
“AI+”不仅是一种技术潮流,更是数字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未来,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构建开放协作的创新生态,将是中国领跑“AI+时代”的关键命题。而这场始于福州的峰会,或许正是中国迈向数字强国之路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