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2天开发一款复杂应用,腾讯云代码助手推动软件工程进入AI驱动时代

2025年5月21日 17:21  CCTIME飞象网  

AI正在加速变革现代软件工程开发。

5月21日,在腾讯云「2025 AI产业应用峰会」上,腾讯云开发者产品总经理刘毅发表了题为“大模型赋能企业级软件工程开发”的演讲,分享了腾讯云代码助手CodeBuddy的最新进展与能力,并现场演示了用代码助手10分钟开发一款“旅游助手”软件。同时,他预告将于下月推出一体化AI原生开发平台AI IDE。

AI代码生成采纳率达30%,提效增质成果初现

刘毅总结,过去一年,软件工程智能化的发展重点主要专注于编码场景。腾讯云代码助手CodeBuddy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了技术问题、代码补全、代码评审等智能单体工具的成熟应用。

随着软件工程智能化进程的加速,初步满足企业提效增质目标。 使用腾讯云代码助手产品的企业客户,采纳率普遍达到了30%的水平,单测执行率提升18%,代码评审覆盖率增长20%,效率和质量均得到了提升。

与此同时,AI辅助开发的自动化程度也在提升,从被动补全呈现出自主辅助和反思的能力。自动化程度从被动补全升级为自主辅助,MCP(多工具协作协议)和A2A(Agent-to-Agent协作)等标准被提出,AI原生开发集成环境初见雏形。

腾讯云通过深度融合大模型技术与全链路工具链,为企业级软件开发提供从需求规划到部署运维的一站式智能解决方案,软件研发“质效双升”,迈入AI驱动新阶段。

企业用户对软件工程的智能化转型呈现乐观态度,也对提高研发效率、软件质量等方面表示出更高的期望。

刘毅指出:“尽管研发效率显著提升,但复杂工程理解和跨系统协作仍是瓶颈。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正在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挑战。”

帮助企业解决软件工程难题,2天开发一款应用

刘毅表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腾讯云代码助手在目前阶段主要构建方向是以大模型为智能体引擎,通过RAG增强的领域知识库,理解用户意图,对工程文件结构化解析与上下文检索实现进准的代码理解,由大模型进行规划与反思,并驱动软件工程个阶段的工具链协作。

从而增强代码助手的工程理解能力、提升复杂开发任务的自主处理能力、并实现软件工程中跨工程系统的无缝协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效率

在大会现场,刘毅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在10分钟内快速呈现了腾讯云代码助手CodeBuddy如何帮助企业研发团队完成复杂应用开发工作。

从需求拆解到UI设计、前端编码、原型/UI设计、UI前端编码、业务逻辑实现,再到调试、安全扫描与部署,全程由AI驱动。值得关注的是,该APP由非专业开发者(产品运营团队)在CodeBuddy协作下独立完成,验证了工具的低门槛与高效能。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在CodeBuddy的辅助下,仅需要2天即可完成了一款智能旅游助手APP的开发。

One More Thing:一体化AI原生开发平台AI IDE

演讲最后刘毅还给观众带来的One More Thing。他预告,腾讯云将于下月推出AI IDE,一款具备规划、设计、开发能力一体化AI原生开发平台。

该平台通过多智能体角色分工(如产品经理需求智能体、设计师设计智能体、开发工程师开发智能体),实现产设研协同,打造软件工程“AI原生”开发环境。

实测显示,AI IDE可在20分钟内生成咖啡点单服务的移动端交互界面,效率与美观性兼备。

腾讯云代码助手CodeBuddy于今年3月推出全新软件开发智能体Craft,自主完成多文件代码生成和改写,并增强优化多项功能,同时也是国内首个支持 MCP 的代码助手。腾讯内部85%以上的开发岗员工都在使用腾讯云代码助手,整体编码时间平均缩短40%以上,AI生成代码占比超四成,结合内部大规模投产经验,研发提效超16%。

截止目前,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 累计服务超百万开发者,数千家团队及等多款国民级产品,如招商银行、小鹅通、无限极、创梦天地、小米集团、美的、荣耀、TCL、正浩创新,以及微信、QQ、王者荣耀、腾讯视频、腾讯会议、腾讯元宝等企业及团队。

腾讯云代码助手与AI IDE双产品策略的推出,也意味着腾讯在AI智能编程的投入与布局将进入新的阶段。其与CloudStudio、云原生构建CNB,逐步形成了腾讯云开发者产品生态。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数智赋能 共拓中拉合作新路径
精彩视频
中国信通院赵爽: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 护航新型工业化行稳致远
【现场直击】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分享实践 碰撞未来!
中国信通院田洪川: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已涌现出上百种应用模式
中国信通院李海花: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驱动产业数字化变革
精彩专题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