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原创(高靖宇/文)具备高精度抓取的机器人、AI质检员般快速扫描电路板、工业大模型化身“虚拟员工培训师”,不仅能帮助新员工操作各种设备和机器,还能答疑解惑……5月21-23日,以“数智创新 深化赋能——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记者在工业互联网成果展看到,多家企业集中展示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革新。如果说5G打通了工业数据的“高速公路”,那么人工智能则为制造业带来了”最强大脑”。伴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迈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寻找工厂里的“AI味”
经过数年探索,AI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已形成两条技术应用路线:一是以场景化小模型为代表的专用智能应用,正从工业视觉识别等外围应用走向数据与机理融合的深度分析。二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工业综合智能探索还处于初期,但模型自身能力以及与领域知识的融合程度持续增强。
在华为展台,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工业质检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该设备是基于华为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AI视觉,可赋能多种工业应用场景,有效结局缺陷的定位、检测、分类等问题,起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帮助用户构建和迭代模型,可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工业质检人工智能平台可应用于汽车整车制造、手机生产和芯片生产。
中国联通展台的具身机器人也格外吸睛,通过先进的视觉识别技术,机器人能够准确识别,并按照预设逻辑进行抓取和摆放。另外,针对“万人”工厂人员工培训标准不统一、速度慢、产线操作不规范等痛点,联通推出元景电子行业模型,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生产合规视频检测技术,应用人工智能(AI)视觉辅助人工质检,显著提升了新员工培训效率,降低了工厂的装机不良率。
本次成果展,蓝卓展示了新一代工业操作系统supOS,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工业AI原生技术底座,基于supOS工业数据底座融合工业多模态的AI服务,来融合管理工业当中的时序大模型、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形成面向于生产制造中排产、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在线质检等各种工业场景的智能助手。
大小模型协同演进重塑工业智能化格局
经过数年探索,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已形成两条技术应用路线:一是以场景化小模型为代表的专用智能应用,正从工业视觉识别等外围应用走向数据与机理融合的深度分析。二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工业综合智能探索还处于初期,但模型自身能力以及与领域知识的融合程度持续增强。
大会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田洪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大模型持续提升泛化性与综合分析能力,并与AI小模型协同,加速“研-产-管-服”全链条变革。大模型不仅将深度融入设计各环节,同时借助小模型提升物理现象理解的精准性,使模拟与仿真更高效,指导工艺优化与改进,推动产品研发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此外,大模型能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设备状态等多方面因素,自动生成精准且灵活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业内专家同时也指出,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智能技术攻关突破,夯实融合发展基础。既要加强智能芯片、高端传感器等智能硬件技术攻关,加快国产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适配,需要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