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AI炒菜机器人+一酱成菜构建万店一味的“风味引擎”

2025年5月22日 10:33  CCTIME飞象网  

近年来,餐饮行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众多餐饮企业纷纷踏上快速扩张之路,连锁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餐饮工业化趋势明显,对中央厨房的需求逐渐加大,餐饮行业数字化、连锁化转型,对中央厨房的出品味道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这一扩张趋势也给餐饮企业的出品风味标准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智能化与全球化浪潮交织的当下,餐饮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开启了运营新纪元。

AI炒菜机器人的快速普及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65.7%的被调研企业把数字化纳入发展规划,AI在餐饮业中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炒菜机器人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普及度,各大品牌纷纷推出自家的炒菜机器人产品。炒菜机器人作为现代厨房的智能化设备,正逐渐改变着餐饮业的烹饪方式和生活方式,炒菜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更多餐饮企业和家庭厨房的必备之选。虽然,AI炒菜机器人核心解决了后厨操作的标准化执行问题,但风味的一致性与地域化适配仍需依赖调味品的精准控制。

在AI机器人炒菜的实际场景中,需投放油、盐、酱、醋、葱、姜、蒜等十余种调料的繁琐流程,在不同的店面厨房会因为配料等问题出现味道不一致情况,同时,这样繁琐流程对追求高效率和规模化要求的社会,显得不够智能。如何实现风味标准化与地域适配的统一也是餐饮类企业关注的痛点。

“一酱成菜”突破风味标准化难题

近期,“一酱成菜”在调味品行业内引起大量关注,在刚结束的广交会上调味品企业纷纷推出“一酱成菜”产品。珠江桥牌在粤式风味酱包处在行业领先地位,其针对零厨艺的厨房小白、忙碌的职场人和追求健康的妈妈人群的烹饪特点和调味偏好,结合现代工艺制作,打造出“一酱做成广东招牌菜” 系列产品,只需"拌酱料-上锅-出锅"简单三步即可完,不仅保留了粤式菜肴的原汁原味,让不会做、做不好的人群做出地道的广东招牌菜。结合现代厨电工具让烹饪过程更简便、更安全、不用油盐、没有油烟等优势,用最低的成本享受到酒楼品质,这样的先进模式获得市场好评。

面对日益紧密的贸易全球化,珠江桥牌构建的国际化品控体系,为调味品出口筑牢安全防线,在食品国际安全方面精心筹备,拿下BRC全球食品标准 A 级认证、欧盟食品标准、美国 FDA 标准等多项跨洲际国际权威认证,构建起安全国际化的品控体系。并且,珠江桥牌主动引入英国第三方实验室监督机制,连续多年接受市场终端随机抽检,合格率稳居 100%,成功实现安全从被动合规到主动超越的升级。2025年广交会,珠江桥牌开启“一酱成菜”产品从消费端走向工业化发展方向,提出定制化餐饮解决方案,为餐饮企业实现专业调味,替代传统烹饪中需分步骤添加各种调味料,解决AI炒菜机器人调味效率和风味标准等问题,该方案受到众多餐饮企业关注。

餐饮行业工业化趋势:AI炒菜机器人+一酱成菜

在餐饮和调味行业快速发展过程,炒菜机器人与珠江桥牌 “一酱成菜” 系列,一个代表着前沿科技在烹饪领域的落地应用,一个承载着经典味道的创新传承。当二者相遇,更是碰撞出奇妙火花。AI炒菜机器人已有滚筒式、多功能和平底锅式类型,工作人员只需将配好的食材和珠江桥牌的酱料放入机器,在电子显示屏上设置酱料类型、火候等参数,它便开启工作。机械臂精准地倒油、投料、加酱、翻炒,一气呵成,一道带着“锅气”的经典粤式菜即可快速端到顾客餐桌上,既满足了顾客对菜品风味的要求,又满足了餐饮企业对管理效率提高的要求。

AI炒菜机器人添加各色调料的繁琐过程被“一酱成菜”简化,不仅减少中央厨房和餐厅后厨多类调料储备难题,AI炒菜机器人又把“一酱成菜”风味统一的优势在餐饮工业化发挥到极致。这种结合的新模式大大减少中央厨房的调味难题,也减少餐厅对后厨人员的依赖,让每个餐饮企业都拥有智能大厨。实现餐饮企业从智慧餐饮“设备智能化”向“无人后厨”进化发展,实现了“万店一味”的极致稳定目标。

在这股餐饮行业工业化和智能化浪潮下,珠江桥牌结合AI炒菜机器人发展趋势,推出“一酱成菜”定制化餐饮解决方案,为餐饮行业的高速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期待更多的中华老字号们积极拥抱市场,助力餐饮企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行稳致远,为全球餐饮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风味引擎”动力。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数智赋能 共拓中拉合作新路径
精彩视频
什么?让数据流转 什么?构建AI大脑 来武汉光博会找答案
飞象趣谈第二十六期!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一),从“大哥大”到短信狂潮
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有何“超级”之处?
北京联通双万兆AI赋能行动正式发布
精彩专题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