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终端 >> 正文

苹果上线三支隐私广告片:从芯片到体验,用户隐私守护无处不在

2025年6月5日 10:15  新浪数码  

苹果在中国发布了三支隐私主题广告,由知名相声演员岳云鹏主演。苹果希望通过这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向用户传递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苹果产品最新的隐私保护功能。

苹果已经连续三年针对中国用户使用习惯,制作隐私保护广告片。今年的这三支广告片都不长,但每一个都非常精准的介绍了苹果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隐私保护功能。苹果再次向中国用户清晰地表达了其核心理念:隐私保护绝非附加功能,而是驱动产品设计的“基石”。

一、隐私设计:刻入产品基因的“基石原则”

苹果对隐私的执着近乎“偏执”——它要求从设备开机第一秒到每次App交互,隐私保护必须如呼吸般自然存在。我们也曾经深入报道过,苹果在设计产品之初,就设定了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经过多年演进与完善,最终苹果提炼出了产品隐私守护的“五大支柱”:

1、数据最小化:

“非必要不收集”几乎就是苹果的铁律。苹果仅索取服务必需的最少数据(如地图定位),并坚决摒弃建立用户画像用于广告推送,与依赖广告收入的科技巨头划清界限。

2、设备端智能:算力换隐私的“终极解法”

A系列芯片的神经网络引擎不仅是性能标杆,更是隐私守护神。其强大的性能,为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提供动动力。如此一来,设备不需要把用户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分析,就能打造出个性化的体验。例如照片识别、文本预测这些AI功能都可以直接在设备端运行,无需把数据上传到云端。

不仅如此,苹果还提供Core ML和Create ML这类框架,赋能开发者打造强大应用的同时,确保用户敏感数据永不离开设备——这在AI狂飙的时代尤为珍贵。这样一来,可以最小化隐私泄漏的风险。

3、透明与控制:把开关交到用户手中

如果真到了不得不采集用户个人数据的时刻,苹果会明确告知用户,这些信息被如何使用,以及如何随时退出,这就是所谓的“透明度与控制”。用户对自己数据的去向了如指掌,并且可以随时掌控。

这条在iOS 14的新功能就有体现,例如用户可以决定某个App是否有权使用自己的照片;App需要使用位置信息时,用户会收到提示,并进行权限调整。这些功能在如今安卓、iOS生态上,已经见怪不怪了,而最初的推动者就是苹果。

这就是苹果对“知情权”的尊重。数据和隐私页面如同透明账本,用户不是被监控的对象,而是拥有决策权的管理者。

4、身份保护:隐匿于数据洪流中的“隐身术”

当数据必须上传时,苹果用“随机标识符”切断数据与Apple ID的关联,并率先规模化应用“差分隐私”技术——通过添加数学噪声,让个体隐匿于群体模式分析中,实现宏观洞察与微观隐私的完美平衡。

5、安全根基:芯片级加密筑起“钢铁防线”

隐私离不开安全。iPhone/iPad的“安全隔区”是硬件级保险库,独立加密敏感数据;系统级防护与沙盒机制遏制恶意软件;安全更新保障生态持久健康——隐私不是空中楼阁,它根植于铜墙铁壁的安全底座。

二、功能落地:让隐私守护触手可及

有了上述五条原则作基础,苹果设计的产品在任何时刻都能确保用户的隐私不被侵犯。而在这些大的原则之下,每年也会延伸出许多新功能。这也是今年这三条广告片演示给用户的。

1)失窃设备保护: 

针对设备密码被窃的极端场景,设置“生物认证+安全延迟”双保险。这里的极端场景指的是,如果你的设备被盗,并且密码也被对方知道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对方可以更改你的设置,甚至修改设备密码。

而“失窃设备保护”功能会要求对方在更改设置时,需要做一次生物认证,比如面容ID或者触控ID。这就相当于给密码加了一道锁,对方不仅需要输入密码,还需要人脸或者指纹识别。

此外,苹果还增加了安全延迟功能。当“失窃设备保护”打开时,更敏感的操作需要安全延迟:完成一次生物验证,等待一小时,再做一次生物认证。一小时等待期如同黄金救援时间,极大增加小偷篡改关键设置的难度,为用户启用“查找”争取主动。

2)密码App: 

将钥匙串技术转化为用户友好工具。主动扫描弱密码、重复密码及泄露凭证,化被动防守为主动预警,成为抵御账户入侵的第一道智慧防线。

3)App锁定与隐藏: 

解决临时借设备的隐私尴尬。一键锁定或彻底隐藏敏感App,结合生物认证,让社交场景下的隐私掌控从容不迫——这正是对用户心理细腻体察的体现。

4)面容ID/触控ID: 

生物识别不仅是便捷解锁,更是减少复杂密码暴露频率的隐私策略。疫情期间火速推出的“戴口罩解锁”,更彰显其在安全与用户体验间寻求最优解的敏捷性。

三、写在最后:隐私,苹果生态的终极护城河

在数据滥用屡见不鲜的数字丛林,苹果以芯片算力为矛、加密技术为盾、透明设计为旗,构建了一座难以撼动的隐私堡垒。其连续三年针对中国用户推出隐私广告,一方面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希望中国用户可以更好的保护隐私。

这并非营销话术,而是从蒂姆·库克到一线工程师的集体信仰——当用户选择苹果,他们购买的不仅是卓越硬件,更是一份对隐私基本权的郑重承诺。 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苹果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值得尊敬的路:让强大科技真正服务于人,而非窥探于人。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数智赋能 共拓中拉合作新路径
精彩视频
英雄湾的“智”变,探访AI应用标杆示范村
卡奥斯冯兴智:AI赋能工业互联网,重塑全球智造新生态
蓝卓数字科技陈玉龙:以“1+2+N”架构引领工业智能新未来
飞象趣谈第二十七期!中国3G的艰难第一步,自主标准TD-SCDMA的苦与甜
精彩专题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