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终端 >> 正文

苹果无需借恐慌式收购在AI领域逐鹿

2025年7月1日 08:38  环球市场播报  

如今,大型科技公司的发布会季已落下帷幕,苹果(205.17, 4.09, 2.03%)生态圈里的参谋们认为,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是时候打开支票簿,进行一笔重磅AI收购了,因为苹果的短板实在是太明显了。

专栏作家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报道称,好消息是,苹果坐拥逾13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并非没有出路——它可以通过收购迈向未来。一笔恰当的收购能为苹果带来明显欠缺的人才和技术,这一点从其Siri语音助手的困境和乏善可陈的生成式AI成果便可见一斑。眼下,苹果确实需要一场变革性并购。

潜在收购目标名单很长,且价格令人咋舌。古尔曼认为Perpleixity AI是最有可能的标的,苹果公司内部也有过相关讨论,但尚未正式接洽。其他潜在收购对象可能包括法国人工智能公司Mistral;专注于客户服务的Sierra AI;甚至由OpenAI前员工创立的Super Safe Intelligence或Thinking Machine Labs。

收购其中任何一家,都将是苹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远超2014年收购Dr. Dre的Beats耳机公司花费的30亿美元。那次交易主要是为了迅速打造Apple Music,以应对Spotify的竞争。(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并未如一些人预期那样收购Spotify。)

苹果向来不热衷大规模并购,只有在认为急需某项产品或专业技术时,才会出此下策。而眼下正被视为这样一个时刻。苹果在AI领域的竞争对手,尤其是Meta,正在硅谷高价招揽顶尖AI人才,苹果为AI团队招揽人才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

在这种背景下,有人认为达成一笔重大交易已经顺理成章。科技新闻通讯作者亚历克斯·坎特罗维茨(Alex Kantrowicz)就写道,苹果收购Perplexity AI“对双方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好买卖,多说一句都像是废话”。这笔交易不仅能为苹果带来人才,也能带来一款优秀产品:Perplexity是一款增强版的搜索引擎,如今许多人已转而使用它替代谷歌(177.39, -0.88, -0.49%)。它几乎可以为你选择的任何小众话题或事件生成专属的维基百科页面。其内容虽不能完全采信,但却是进行深度研究的绝佳起点。

但问题是,苹果真的需要买它吗?如果谷歌最终被勒令停止向苹果支付巨额资金,以换取其在iOS系统上的默认搜索引擎位置,那么拥有Perplexity将使苹果获得一个现成的搜索产品来填补空白。这当然很好,但不至于好到值140亿美元(预计报价远高于此)。更关键的是,Perplexity本身就是构建在其他公司提供的AI模型之上,比如OpenAI和Gemini。如果苹果真的愿意,它完全有能力自己开发类似产品。即使不想自己做,也大可放心,毕竟运行Perplexity最理想(27.11, -0.36, -1.31%)的设备依然是iPhone。

苹果真正缺乏的,是一套能在本地设备上运行的、健全的基础性AI模型,而不是那种需要将大量数据往返传输至昂贵云端的模型。除了能让更多人参与研发之外,收购Perplexity并不能让苹果更接近这一目标。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这笔交易究竟能否达成?近来,大型科技公司在AI领域的投资趋势,已从“全盘收购”转向“战略入股”(你懂的),这样做可以避免监管审查,但代价是无法掌握控制权。无法想象库克会甘愿让自己陷入微软(497.41, 1.47, 0.30%)公司(Microsoft)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2023年11月的境地,当时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突然离开OpenAI令他措手不及。纳德拉随后密集接受各大商业媒体采访,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切正常,这是科技CEO最为难堪的场景之一。最近,还有迹象表明微软与OpenAI的合作关系面临破裂的风险。对苹果这样一家以“极致控制”著称、市值3万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种不确定性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更重要的是,尽管这听起来像是2007年诺基亚(5.18, 0.01, 0.19%)高管的说辞,苹果的AI问题,在实质层面远不如华尔街和评论界渲染的那么紧迫。作为盈利支柱的硬件设备及配套服务在未来几年依然稳固,苹果有足够的时间打磨出真正与其硬件深度融合的AI应用场景,不论是自研还是与外部伙伴合作。最关键的是,苹果还可从容探索适配AI时代的新形态产品,而这正是它最擅长的事。

老办法仍是当前最稳妥的选择:精心招募人才来组建团队。用丰厚薪酬吸引个体,而不是打包收购整个团队,才是资金的最佳用途。斥巨资收购整个AI公司,能否加速开发出更好的Siri和其他集成AI工具?或许可以。但远非某些人所说的顺理成章。相反,它很可能引发公司内部激烈的文化冲突,还会导致数月的运营混乱,并引发监管干预。

公司进行大手笔收购的理由有很多,但“恐慌”绝不该是其中之一。即便面对分析师、媒体与股东的重重压力,我们也知道,苹果只要有能力,仍会倾向于独立前行。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精彩视频
未来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兴通讯副总裁熊杰就AI万兆全光园区话题进行交流
2025MWC上海|中国信科:全栈算力创新应用 为AI时代构筑数智基石
精彩专题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