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国产四足机器人再进化 商业化进程提速

2025年7月10日 08:17  证券日报  

近日,在“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16.710,-0.03,-0.18%)技能大赛的首赛上,国产四足机器人新一代“黑豹2.0”以10.3米/秒的惊人速度,打破了由波士顿动力WildCat保持十年的8.89米/秒世界纪录,引发全球关注。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平台分会副会长高泽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黑豹2.0’此次打破世界纪录,标志着国产四足机器人在速度这一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国产机器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话语权,增强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自信与创新动力,此外,还增强了用户对国产四足机器人的信任和认可度,将促进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规模应用。”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四足机器人又被称作“机器狗”,是模仿动物四肢结构和行走方式的四腿仿生机器人,能够在多种复杂地形中稳定行走和执行任务,因其承载能力强、稳定性高和结构简单,成为特种作业、灾难救援等场景的理想选择。

近年来,随着产品性能的提升,国产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今年6月份,中国移动(113.520,1.57,1.40%)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于MWC上海2025展会上首发智能卫星通信机器狗“智星犬”。该产品搭载了移动通信基站,能在断电、断路、断网的情况下进入灾区,为被困群众提供应急通信服务。

今年2月份,杭州景业智能(48.960,0.47,0.97%)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胡狼1号”亮相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该产品具备自主巡逻、环境感知、自组网、入侵侦测、警示、攻击等功能,适用于边防、重要设施保护等安防场景。

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的绝影X30在新加坡国家电网项目中实现落地应用。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消费级四足机器人“UnitreeGo2”则聚焦消费市场,通过智能硬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完成语音交互、辅助搬运、动作模拟、少儿编程教学等多项任务,覆盖智能宠物、家庭陪伴等家用场景。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四足机器人未来能够在特种作业、抢险救灾等需要高机动性和适应复杂地形的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企业可通过深耕行业需求、开发专业化定制产品,并与下游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实现产品快速迭代与技术优化。

上市公司积极行动

面对这一蓬勃发展的市场,上市公司正加速布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涉及四足机器人产业链。

硬件供应方面,浙江万马股份(14.000,-0.13,-0.92%)有限公司旗下装备线缆团队研发出四足机器人腿部专用复合运动电缆,产品可适应各种严苛环境。

万马科技(43.650,-0.94,-2.11%)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近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已与多家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公司展开基于万马机器人智连CCa系统的服务和合作。

技术服务方面,海能达(11.800,-0.12,-1.01%)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基于与AI生态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将自研的宽带自组网技术与四足机器人主体实现加载融合,开创性地推出“专网通信+四足机器人”解决方案,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日常巡检、警用巡逻、大型安保、重大赛事、应急救援、灾后重建等场景。

整机制造方面,汉王科技(22.270,0.28,1.27%)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四足机器人处于技术场景的完善期,后期会根据不同场景进一步优化、提升技术性能和智能化水平,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出可商用化产品。

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向记者表示,在四足机器人的商业化过程中,初创企业擅长技术突破与快速试错。上市公司则在产能规划、上游谈判等方面更具经验与议价权,同时,上市公司往往具备稳定的现金流与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可以承担更长周期的产业孵化。

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委员会秘书长吴高斌表示,上市公司的加入不仅能带动四足机器人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扩大市场规模,推动商业化进程,还能通过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服务促进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编 辑:魏德龄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精彩视频
飞象趣谈第二十九期!物流无人机,低空经济崛起中的“双轮引擎”
未来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兴通讯副总裁熊杰就AI万兆全光园区话题进行交流
精彩专题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