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5G >> 正文

5G-A全场景物联引爆点:千亿连接如何智联未来?

2025年7月9日 15:14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计育青/文) 截至2025年4月,中国蜂窝物联网连接规模已达27.37亿个,远超同期的移动电话用户数17.9亿,这意味着万物互联的蓝图正在成为现实。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展现出了为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赋能的巨大潜力,各行各业都在尝试全面拥抱AI,因此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成为了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推进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新热点。5G-A网络因其卓越的全场景物联能力而成为AIoT的最佳支撑,即将开启一个千亿级连接规模的“万物智联”新时代。 

在近日举行的2025MWC上海大会物联网峰会围炉谈话中,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肖善鹏、华为无线产品线5G-A领域副总裁屈凯阳深入探讨了全场景物联的现状和未来。两位专家一致认为,通信行业应致力于为物理世界的每一个对象提供连接能力,深度融通AI,打造万物智联新时代,让智能无处不在。

全场景物联加速,从 "万物互联" 到 "万物智联"的产业跃迁

从二十多年前的2G到如今的5G-A,蜂窝物联技术一直在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更新换代而不断演进,逐步覆盖了从低速到高速、从有源到无源的全场景,奠定了万物互联的根基。在此期间,业界陆续开发了NB-IoT、5G eMBB、5G轻量化(RedCap)、蜂窝无源物联(Ambient IoT)等丰富多彩的技术方案,满足了物联高度差异化的连接需求,实现广域泛在的“应联尽联” 。正如肖善鹏在谈话中所说的,4G成就了消费互联网,5G启动了产业物联网。 

在过去五年间,AI技术的兴起极大促进了蜂窝物联技术的应用和进步。据屈凯阳介绍,秘鲁钱凯港在建设中采用了“5G+物联+AI”的方案,40多辆无人集装箱卡车通过物联模块采集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数据,借助AI技术实现路径优化、自动驾驶与智能避让,又结合云平台的安全生产算法实现了秒级事件处理和AI预警。类似的“物联+AI”成功案例很多,有效激发了行业引入蜂窝物联网技术的热情。 

肖善鹏表示,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采集的数据将占全球数据总量的44%,这些高质量、大规模的行业数据正是驱动AI大模型从“可用”到“好用”的关键,也是推动智能化跃迁的核心资源。屈凯阳也对物联与AI的融合发展满怀期待,认为未来五年会带来千亿规模新增连接。 

“物联+AI”的融合发展将推动产业向“万物智联”迈进,对此肖善鹏认为需要重点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数据采集、分析与智能决策的结合,形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的自动化运作闭环;二是广域连接与短距连接的无缝结合,支撑跨区域、多样化的智慧应用创新;三是通信与感知的结合,为空中无人机、地面无人车和室内外AI终端、具身机器人等智慧应用提供支撑。 

对于实现万物智联所需的网络底座能力 ,屈凯阳提出必须具备八大核心能力,即超宽网络、极低时延、超广覆盖、极低功耗、更低成本、无源连接、高精度定位与一网多能。5G-A网络完全具备这些能力,而且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组合这些能力,精准匹配不同场景下物联应用的差异化需求。比如具身机器人需要实时采集、高速传输大规模数据,可以用5G-A网络的千兆上行、极低时延与超广覆盖等能力组合予以保障。 

目前“5G-A+物联+AI”的融合应用已经成为了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跃迁的核心驱动力和最佳体现。从智能网联车的毫秒级决策反应,到车间、矿山、城市的无人化、智能化治理,“5G-A+物联+AI”融合技术正在与个人生活、企业经营深度融合,运营商也在为此调整网络建设策略。肖善鹏表示,中国移动正持续调整网络重心,转向以物联网为中心,构建支持天地一体广域连接的能力,致力于为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目标终端提供可靠连接。具体到后续的网络建设,屈凯阳建议从增强网络覆盖与容量、优化架构效能与成本等方面入手,同时坚定不移地推动技术演进以建立市场信心,激发全场景创新潜能。  

5G RedCap爆发在即,撬动中高速物联新空间

在全场景物联的拼图中,5G RedCap是激活中高速物联应用规模化成长的关键角色。经过一年多的生态共建,目前5G RedCap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上的商用终端超过了100款,模组价格也下探至百元区间,未来三年将逐渐下探至“十元级”,为大规模应用铺平道路。在基础网络的支持方面,中国移动已完成全国240万座5G基站的RedCap升级,这意味着全国城市都已实现了全覆盖,行业用户引入5G RedCap已经不存在障碍。 

屈凯阳表示,5G RedCap的快速成熟吸引了众多中高价值市场跟进,有望带来百亿级连接空间。在智能网联车、智慧安防、智慧穿戴、电力、低空无人机等领域,5G RedCap已经实现了规模部署。以智慧安防为例,华为与万华化学合作在福建、山东等厂区实施了RedCap视频监控项目,将RedCap高清监控系统与AI融合用于安全监管,使得员工违规行为减少了78%,企业管理成本降低了80%,为企业带来了看得见的巨大价值。 

可以预计,随着网络技术持续演进、终端模组成本不断下降,5G RedCap终将取代4G物联,成为驱动中高速物联规模化爆发的核心引擎。屈凯阳认为,未来3年5G RedCap连接规模有望增至亿级,仅“5G全连接工厂”使用的5G RedCap终端连接规模就将超过300万个。

无源物联即将商用启航,唤醒万亿级“哑终端”连接蓝海

中高速物联有5G RedCap承担重任,数量更为庞大的“万亿级哑终端”则将由蜂窝无源物联网技术来支撑。据肖善鹏介绍,中国移动自2020年起深耕无源物联网技术,主导了3GPP下的标准制定、端到端的系统研发,还联合海尔、隆盛科技产业链伙伴等打造了智慧仓储、能源监测等行业解决方案。目前中国移动正在推动无源物联技术从传统RFID向网络级连接升级,通过引入射频能量采集、钙钛矿光伏等创新技术,实现物联终端的完全免电池部署。与传统方案相比,新的无源物联技术可以把生产、维护成本降低80%以上,使低成本、低功耗的海量物联具备了经济上的可行性。 

在物联产业生态的共同努力下,无源物联网技术正在加速落地。在2025MWC上海大会“5G-A无源物联网论坛”上,中国移动与产业伙伴演示了支持50米超远距通信的端到端无源物联系统,发布了涉及智慧仓储、全生命周期追踪场景演进路径的《面向万物互联的蜂窝无源物联网技术白皮书》。在此次论坛上,IMT-2020(5G)推进组还携手产业各方发起“5G-A无源物联技术创新与产业推进联合倡议”,呼吁共同努力推进无源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商用发展。 

按照规划,3GPP R19标准将于2025年底冻结 ,无源物联技术届时将正式迎来规模化商用。肖善鹏表示,有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无源物联网因其超低成本、极低功耗等特点而极具竞争力,有望成为物联网市场的下一个爆发点。  

未来已至,唯协作者赢

当前全场景物联正在向着通信、连接与智能的深度协同大步迈进,而物联技术创新逐渐激活了市场的热情。5G RedCap跨越成本拐点,开启了亿级规模的中高速连接市场;无源物联标准落地,即将唤醒万亿级哑终端蓝海;AI大模型快速进化,使得从海量物联数据中挖掘价值变得轻而易举——多方势能汇聚,千亿连接空间的大门已然洞开。 

接下来电信运营商、设备商、垂直行业需紧密协同,共同改进网络能力、降低连接门槛、打磨智能应用,构建共生共荣的AIoT生态,从而将“5G-A+物联+AI”的技术势能彻底转化为驱动千行百业向万物智联跃迁的动能,共享千亿连接市场的历史机遇。

编 辑:霏雯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精彩视频
飞象趣谈第二十九期!物流无人机,低空经济崛起中的“双轮引擎”
未来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兴通讯副总裁熊杰就AI万兆全光园区话题进行交流
精彩专题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