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立讯精密并购闻泰科技资产交割 精密制造龙头拓展业务边界与增长点

2025年7月16日 10:55  CCTIME飞象网  

7月3日,立讯精密发表公告,披露了关于收购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子公司股权及资产的进展。公告提到,本次交易相关标的股权及资产的交割前置条件已全部满足,各项权属交割手续正有序推进。

近年来,立讯精密消费电子业务新项目开发速度快,同时盈利能力较好,是立讯除了消费电子大客户、汽车、通信之外,最关键的增长方向。

在本次及前次交易中,立讯精密收购闻泰科技旗下消费电子系统集成业务相关标的公司股权及业务资产包,以快速补足在安卓生态ODM系统集成领域的研发团队与制造资源,有效缩短从0到1的自主培育周期,进一步与公司原有客户资源形成协同,对公司业绩增长形成利好。

拓展业务版图增强盈利潜力

立讯精密作为摆渡人、To B的供应链企业,通过早期的战略布局,为公司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奠定了方向。而“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的策略是立讯精密持续扩张业务疆域、深化垂直整合,不断巩固并提升自身在消费电子赛道的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立讯精密收购的标的公司在手机、平板、笔电、小家电等消费电子系统集成ODM和OEM领域具备成熟的研发制造体系,将与公司现有精密制造能力形成深度互补,显著增强在智能终端、AI硬件开发等系统级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能力。

立讯精密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依托全球化智能制造平台与精细化运营管理经验,通过供应链协同、自动化改造、品质管理提升等举措,帮助标的公司高效提升规模化效益与盈利水平。

尽管市场时常质疑立讯精密大客户集中度较高,但立讯实际已凭借“少量多样”的产品线在产品盈利能力上有比较好的表现,且立讯更看重客户中长期的价值,特别是合作过程中,公司能否通过垂直整合、精益生产、高效创新等为客户持续赋能,从而为公司自身带来长期的收获。

本次收购将迅速放大立讯精密的 ODM 规模与竞争力。闻泰在全球手机 ODM 市场占有率已逾 20%,其下游囊括三星、小米等头部品牌。凭借这一增量平台,立讯精密可向海内外知名客户提供垂直一体化 ODM 服务,既增强客户黏性,又为自有消费电子零部件、模组及结构件打开广阔的新增市场,并协同客户加速 AI 驱动的终端与可穿戴创新产品落地。

作为精密制造业龙头,立讯精密早已跳出单一赛道,在“万物+AI”浪潮下完成全场景卡位,从 AI 眼镜、AR/VR/XR 头显、智能手表,到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再到头戴式耳机、TWS、骨传导运动耳机、AI 会议耳机等声学全品类,乃至运动相机、储能电源、智能云台等户外装备,公司均已覆盖。随着生成式 AI 触发新一轮产品创新与换机潮,立讯精密将凭借全栈能力率先受益,为消费电子业务持续注入成长动能。

全球布局助力商业模式再进阶

公告提及,印度闻泰相关业务资产包已于2025年7月2日由公司全面接手运营管理,部分资产已完成转移。这是立讯精密全球布局迈出的又一脚步。

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曾表示未来三到五年,立讯精密核心目标是构建“制造 + 科技”双轮驱动的全球化产业生态,公司国际化战略也将聚焦两点:一是强化与全球科技领军企业的深度协同;二是深化技术、标准与生态的国际化合作。

近年,立讯精密打通“设计—制造—服务”全球闭环,产能与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双升,为消费电子与车电业务扩张奠定坚实全球化底座。

立讯精密凭借多年来对各细分市场的深耕,在工艺上已具备完全自主的关键核心制程能力。通过在零组件、模组、系统级组装顺向或逆向的垂直整合,不断深挖产品价值的深度。在产业链国际化的时代趋势下,公司的全球化布局正向纵深发展,已在越南、印度、墨西哥、德国等国家与地区搭建了成熟的产能基地与研发中心。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公司抗风险能力强大并持续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有望受益于产业链份额头部集中趋势。在关税等不确定性风险存在下,公司作为全球高端精密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大。公司将充分发挥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墨西哥、罗马尼亚等海外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更灵活配合客户市场需求提供全球化制造服务。

总的来看,立讯精密正具备更有韧性的商业模式,这是公司即做到服务好现有客户,同时开拓更多的客户来应对依赖性的体现。随着开拓和完善新的业务线,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公司发展将打开新的增量空间。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精彩视频
飞象趣谈第二十九期!物流无人机,低空经济崛起中的“双轮引擎”
未来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兴通讯副总裁熊杰就AI万兆全光园区话题进行交流
精彩专题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