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5%时,一场关于供应链话语权的争夺战正进入深水区。在美国汽车新闻公布的2025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中,15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排名进一步上升。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均胜电子,年营收近600亿,2024年至今新获订单近1000亿元,手握全球近30%汽车安全市场,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成为国际头部车企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核心供应商。
今年初,均胜电子开启赴港上市,又拓展了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这些新的战略动作又将给这家公司带来哪些全新改变?
财务表现:穿越周期的“安全垫”
面对全球汽车市场的多重压力,均胜电子积极调整市场布局、拓展新兴市场、深化欧洲资源整合等,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两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
2024年,均胜电子营业收入接近600亿元,新获订单高达83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均胜电子2025年一季度营收145.76亿元,同比增长9.78%;实现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1.08%;再获157亿元订单,2024年至今新获订单累计接近1000亿元。
这一成绩并非单纯依赖行业景气度,而是源于结构性升级与底层效率的提升。
从业务构成来看,汽车安全业务仍是营业收入的主力,今年一季度占比63.12%,汽车电子业务占比27.44%。看似传统的比例下,实则暗藏高价值转型。
据了解,均胜电子的汽车安全业务通过整合高田、KSS等海外资产,全球市占率已跃居第二,客户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2025年一季度,安全业务毛利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15.6%,产能利用率从78%提升至85%,固定成本分摊效率优化。智能座舱域控制器、5G-V2X等汽车电子高附加值产品毛利率提升2.1个百分点,直接推动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的11.6%至今年一季度的17.9%,创下历史新高。
公司利润释放的底层逻辑其实在于“全球产能的再平衡”。
均胜电子管理层曾公开表示,公司将欧洲部分传统产能将有序转移至东南亚、非洲、中国等具备成本优势的新兴制造基地,优化提升其产能利用率。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均胜电子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8.68亿元,同比增幅25.16%,创近三年新高,彰显出公司经营质量持续改善。
揭开负债与商誉的真实面纱
市场对均胜电子的质疑,集中于69.83%的资产负债率与72.39亿元商誉。但结合制造业特性与行业对比,这两项指标的“危险性”被显著高估。
汽车零部件作为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较大。作为全球化企业,均胜电子需要保持一定的杠杆率支撑海外拓展。对比国际巨头奥托立夫70.88%的资产负债率,均胜电子负债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财报信息显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短期借款增加主要由于香山股份并表,而均胜群英的充电桩与高端业务,将与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形成协同效应,长期看是战略级布局。
此外,作为宁波支柱企业,均胜电子享受的贴息贷款实质是"政策补贴型负债",资金成本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类负债实则是政策红利转化的战略补贴,能够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充足的现金弹药。
那商誉又是什么呢?本质上是市场对优质资产的溢价认可,只要被收购企业持续创造超额收益,那减值风险就非常可控。
均胜电子2016年收购KSS和2018年收购高田汽车安全业务,这两笔交易使胜电子一跃成为汽车安全领域第二大供应商,占全球汽车安全领域市场份额约30%,显然这笔收购是非常成功的。此外,今年一季度公司商誉较上年末仅增加0.32%,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45个百分点,风险进一步分散。
紧握“订单、赛道、全球化”三大王牌
支撑均胜电子长期增长的三大引擎正在释放强劲动能。
丰沛的订单储备构筑起业绩增长的坚实基础。2025年一季度,均胜电子新增订单157亿元,其中新能源与智能化相关订单占比超45%,这显示出公司在新兴市场的强劲竞争力,尤其汽车安全业务已完成对新能源销量榜TOP10客户的全覆盖,这将为公司未来2-3年的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一季度,均胜电子已经实现智能座舱的域控制器的量产,并斩获某自主新能源品牌百万台区域控制器订单,这意味着均胜电子已从单纯的零部件供应商升级为电子电气架构的共研者。
与此同时,公司2024年已获得海外主机厂L2和L2++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业务订单。今年一季度又与东风汽车、黑芝麻智能共同宣布,三方联合开发的舱驾一体化方案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此外,均胜电子5G-V2X终端产品已在上海、无锡等智能网联示范区落地,参与制定3项国家标准。成功卡位汽车零部件黄金赛道,为公司未来增长构筑坚实的技术壁垒。
而横跨30多个国家的全球运营网络,形成“Local for Local”7×24小时的快速响应能力,即是公司独特的护城河,也能够有效避免单一市场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冲击。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公司年初落子具身机器人领域,布局第二增长曲线。这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技术复用和场景协同的完美转型,打造“汽车电子+机器人”双轮驱动。机构普遍预期,该布局有望为公司开辟全新的增长极。天风证券表示,均胜电子作为国内领先智能汽车Tier1,并且机器人零部件业务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点,具备较大成长性。
赴港二次上市,打造国际化资本平台
今年年初,均胜电子选择赴港二次上市,这远不止简单的融资行为,而是其全球化战略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
此举将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融资平台,为公司L4级域控制器、具身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研发提供长期资金。其次,有助于加速公司北美、欧洲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基地的建设。此外,依托港股融资能力推进产业链垂直并购,巩固智能驾驶赛道的优势。
不仅如此,港股作为高度开放的成熟资本市场,是展示中国企业卓越的全球化治理能力与清晰战略愿景的绝佳窗口,将显著提升均胜电子的国际品牌形象与影响力,助力其吸引全球顶级客户与战略伙伴。
多家机构预测,随着港股上市落地,均胜电子的估值体系将向全球汽车科技巨头靠拢。其在具身机器人领域的提前布局,更可能复制汽车安全业务的成功路径,形成"汽车电子+机器人"双轮驱动的增长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