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投诉上课时Wi-Fi不好使,我们就呼啦啦地跑过去,手机打开,各种软件一顿测试,但一点问题没有,不能现场复现问题。”范士喜说:“没办法,我们就坐在教室里,跟同学一起上课。确实,当所有学生都进入教室,Wi-Fi就真跟不上了。”
信息中心的“底气”
范士喜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主任。他所在的大学,号称中国职教的“清华北大”,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开设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88个,就业率高达98%。
但有一段时间,校园网Wi-Fi,可能是深职大唯一的弱点。
直到,去年的这个时候。
2024年,深职大与华为合作,落地部署了全场景Wi-Fi 7校园网络。该网络为教学办公、直播课堂、科学研究等应用提供了支撑。尤其是支撑了“教育”与“科技”的融合,“教育”与“产业”的融合。
“有种误解,说XR教学没法用,戴上头盔就头晕。”范士喜不同意这种说法:“XR教学不是这样用的。”深职大在本地安装XR软件,但将计算、渲染放在云端,通过Wi-Fi 7网络实现高速互联,“这样就能将真实的场景引入教室,学生看到场景,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更好地思考其中的问题。”
还有实训教室。
“学校再有钱,也不可能把工厂里的所有设备,都搬到实训教室。”范士喜说。但设备搬不过来,场景却可以搬过来。通过Wi-Fi 7网络联接,深职大的比亚迪学院,可以将真实的生产场景和检测场景直接“搬到”实训中心。
应对四大趋势的“底气”
这就是学校信息中心的“底气”。
但除此之外呢?其实,他们压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以下四方面:
趋势一:网络体验决定教学体验。如果放在古代,学生专读“四书五经”,有没有网络都无所谓。这9本书加起来不过30万字,存在U盘里也只有1MB大小。但现在的课件动辄2GB以上,教师随堂下载课件就要好几分钟。
一节课可才45分钟。
而且大学生都有在阶梯教室里“上大课”的体验。课铃一响,百十名学生一起掏出笔记本电脑,开始下载课件。期间,他们可能还要一起交作业、一起考试,这势必也会带来网络并发和带宽的挑战。
如何解决?
传统方案是使用20MHz频宽进行无线组网,但这肯定是过于传统,无法支撑现在高吞吐、高并发的应用。而若上一两个维度,采用40MHz或80MHz频宽组网,虽然单用户的理论速率得以提升,但可用信道数量变少了,频谱间的干扰也变严重了。
对此,华为提出了不错的解决思路。
在全新升级的Wi-Fi 7方案中,华为独家使用了多AP协同算法iCSSR,以及智能天线等技术。据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园区网络领域副总裁陈志伟介绍,“华为是将Wi-Fi 8预研的新技术,下移到Wi-Fi 7方案中率先使用。”其将多个AP之间收发的每一帧报文进行协同,解决高密度AP部署环境下的同频干扰问题,实现了80MHz高速组网,终端速率由此提升了1倍,百兆课件秒下载。
趋势二:无线网络带动有线网络。现在前端Wi-Fi 7,后端“新全光”已成标配。但光纤方案的选择,还是有些学问。“分享”带宽肯定是不过瘾,独享的“真万兆”,才能带动XR教学、直播课堂等应用。
除此之外,架构简单、智能运维、安全可靠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此方面,星脉PEN园区网络解决方案就是不错的选择。其是“真全光”,但采用了以太网协议,熟悉以太网运维的工程师无需重新学习,即可轻松上手。
而且无源的组网设计,实现了扁平化二层组网架构,无需在弱电间放置设备。可别小看了这一方面,信息中心真是喜欢的不得了。每年暑假都是信息中心最忙的时候,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放假,但工程师还要加班。但基于星脉PEN极简的网络架构,学校的网络升级改造,一周时间即可完成。
同时,据陈志伟介绍,“继去年推出‘盒式’解决方案后,2025年,华为又将‘框式’解决方案引入星脉PEN园区架构。8种不同波长的光模块可以任意混插,一台1U交换机可拓展96个万兆点位。”
趋势三:校园无线网“通感一体”。所谓“通感一体”,即是将通信与感知融入到一套解决方案。这赋予了无线网络“观察”物理世界的能力。尤其是华为的通感一体解决方案,可以感知空间中小至厘米级的运动。
该技术应用于校园网络,无需检测人员流动的摄像头,无需重新布线,通过AP就能联动节能系统:检测到人员离开后,可自动关闭空调、照明等设备。经测算,综合大学应用该技术每年可节约电费300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通感一体解决方案还可应用于校园安全领域。例如,深圳龙岗外国语学校,校长对于学生在阳台、围栏旁边的安全问题高度关注,华为CSI感知技术,通过AP自发自收Wi-Fi信号实现人员感知,无需额外增加硬件,即可实时感知教室、楼道等地,是否有人员滞留,既保证安全又实时高效。
趋势四:网络运维看“地图”。网络运维也是个头疼的问题。普教一般无专业的IT团队,高校的运维工程师,一个人要管理上万人的园区。而且他们日常碰到的问题经常是:网络信息割裂,且业务体验不可见;故障定位难,且故障不复现;网络配置步骤繁琐,且依赖专家经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推出网络数字地图和NetMaster网络智能体等方案。网络数字地图是数字孪生理念在IT领域的具体应用,用户可以通过与数字模型的交互,实现对真实网络的信息交互,从而推动网络由传统人工运维向智能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演进。
而NetMaster网络智能体,可实现80%的无线故障自处理,业界的平均水平只有60%。同时,NetMaster网络智能体可以在分钟级进行故障定位,而业界的平均水平还停留在小时级。国内TOP2级别的大学,在应用NetMaster后,宿舍无线问题下降80%,网速提升30%以上。
以体验为中心的校园网络
上述即是如今校园网络的四个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校园网络演进的方向还包括:VIP的应用要得到VIP的保障;智能防护用户数据和用户隐私,以及直播教学0事故、全院漫游0丢包。
总之,每次校长遇到棘手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信息中心。例如教育模式创新,以及校园安全、校园节能等;每一次科技的进步,信息中心也都要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例如,AI Agent进入校园,他们就要想着网络带宽是否还要增长10倍。
当然,学校的诉求只有一个——希望建设“以体验为中心”的高品质万兆园区网络。而什么是“以体验为中心”?或许就要像开篇中,范士喜给自己制定的标准——要有5个人“主动”过来找他说:“你们新上的网络,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