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院长余晓晖:构建全国算力互联一张网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持续推广,预计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数字经济和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推理需求将极大扩展。因此,用户需要接入优质高效的人工智能模型,同时也需要随时、随地、随需、低成本的算力资源支持。我国算力按照区域资源禀赋优化布局和集中建设,同时存在多种异构芯片技术路线,算力提供主体也较多元化。在此情况下,如何实现全国计算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服务,满足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任务实时调用合适算力资源的需求,就需要在统筹全国算力设施区域优化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好算力服务统一市场构建和资源全域有效利用问题,而实现跨主体、跨架构、跨地域的算力资源互联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高度重视算力互联互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5年5月印发的《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任务部署的重要文件,旨在加快构建算力互联互通体系,实现不同主体、不同架构的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提高公共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
我们研究认为,算力互联互通是将不同主体、不同架构、不同地域的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实现计算任务及其数据在算力间高效供需匹配、流动互通、迁移计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统一算力标识和协议接口、增强异构计算和弹性网络能力等方式,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能力的一张逻辑上的算力互联网,实现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使用。
《行动计划》以“先试点后推广、先互联再成网”为总体思路,以设施互联、资源互用、业务互通为工作主线,以标准规则为基础、应用场景为牵引、安全措施为保障,并明确“两步走”目标:到2026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设施互联方面,推广新型高性能传输协议,提升算力节点间网络互联互通水平;资源互用方面,建成国家、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统一汇聚公共算力标识,实现全国头部算力企业的公共算力资源互联;业务互通方面,推动算、存、网多种业务互通,实现跨主体、跨架构、跨地域算力供需调度;应用场景方面,开展算力互联网试验网试点,赋能产业普惠用算。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能力的算力互联网。
设施互联:
实现算力设施的高速网络传输
设施互联是底层设施的互联,包括智算、通算等算力设施物理设备间的高性能网络传输。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东数西算”八大枢纽十大集群建设成果显著,算力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运营商持续提升跨区域骨干网性能,网络指标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优化算力节点间互联协同,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与质量,《行动计划》提出两项举措:一是加速节点内互联。开展新型高速互联总线协议设计开发应用,推广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等新型高性能传输协议技术。二是强化网络间互联。升级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增强运营商算力专网能力,强化网间质量监测。
资源互用:
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供需匹配
资源互用是设施之上计算等逻辑资源之间的互联,包括通算、智算、超算等算力资源之间的共享互用,实现跨主体、跨架构、跨地域“算力资源池”的智能感知、实时发现和随需使用的供需匹配能力。
当前,我国算力主体超7000家,其技术体系、基础架构、调用接口等存在差异,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可感知调度的算力服务,用户难以快速找到位置、成本、性能均合适的算力资源,供需尚未实现高效对接。
为统一汇聚公共算力,实现算力企业资源的高效互联和有效利用,《行动计划》提出四项任务:一是建立统一的算力标识体系。制定算力标识描述规范、算力标识分配和使用规范。二是提升接口互操作能力。利用算力标识网关等,推动不同算力主体使用统一的调用接口和通信协议。三是建设多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四是保障算力互联互通平稳运行。开展算力设施和服务的运行、安全、性能和质量等监测。
业务互通:
实现算存网应用的融合贯通调度
业务互通是跨算力资源池之上的应用服务层面的互通,包括计算、存储、网络等业务的协同调度。
目前,运营商、云服务商等通过云计算操作系统、算网大脑等技术产品,实现计算、数据和网络的融合应用。
为推动算、存、网多种业务互通,实现跨主体、跨架构、跨地域算力调度,《行动计划》从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提升应用调度互通能力。构建算子库与开发框架,创新算力资源检索方式和算力调度系统。二是提升数据与存储互通能力。推动全局文件系统等存储技术应用,促进数据调度引擎等流动技术标准化。三是提升算网融合能力。基于云原生、AI技术升级网络,推进算网融合管理平台建设。
互联基础:
夯实算力互联的标准规则体系
算力设施、资源和业务三个层面的互联互通离不开技术、标准和规则的基础。
当前,我国算力产业发展迅猛,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发力,围绕算力标识、资源调度、传输协议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但在关键标识和协议等环节还缺少标准。
为进一步释放算力产业化能力,统一算力“度量衡”,培育算力服务大市场,《行动计划》聚焦三项工作:一是攻关核心技术。攻关高速互联总线、高性能传输协议、算力标识、算网云调度等技术。二是制定标准规范。制定算力互联标准化指南,修订通用、行业、国际标准。三是构建互联规则。制定算力互联程序、市场、质量等规则。
场景赋能:
打造算力服务的普惠便捷体验
在算力互联互通基础上,互联网逐步向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能力的算力互联网演进,提升用算效率,满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人工智能需求,促进老百姓普惠用算。
当前,在科研领域,针对天体物理模拟等场景,算力互联互通可实现数据高效流动计算。在消费级领域,对于云电脑、智能体调度等应用,用户可以像按“千瓦时”用电一样,按“卡时”灵活购买算力资源,满足使用人工智能的需求。
为进一步深化算力互联网创新与场景应用,《行动计划》提出两项任务:一是探索构建算力互联网体系。以试点为基础,加速公共算力资源互联成网,形成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二是赋能典型应用场景。推动算力互联在新业态、企业级、消费级场景的应用,以及与多种行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
协同推进:
凝聚算力各方的统筹建设合力
《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协同发力。一是强化任务落实。将算力互联互通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重点,制定实施方案。二是强化资源投入。完善政策、资金、安全等措施,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促进协作共享。三是强化企业培育。支持骨干及中小企业发展,培育算力服务企业,推动产业链合作,加强国际合作。
算力互联互通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基础互联、设施互联、资源互用、业务互通、场景赋能、安全保障的系统推进,我国将探索构建高效协同的算力互联网,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算力保障。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5G-A赋能机器人火炬接力:中国移动以技术革新点亮全运科技盛宴
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盛大启幕。这场赛事不仅是体育健儿的竞技场,更是前沿科技落地应用的“试验田”。其中,11月2日的机器人火炬接力作为本次全运会的核心创新亮点..[详细]
轻薄机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业绩泪满襟
当iPhone Air宣布上市当天,随着各路评测内容解禁,一个显眼的标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注定停产”。轻薄机型的出现一方面让人们看到厂商正在挖掘全新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勾起了小尺寸机型..[详细]
智能未来:宇宙为你闪烁
未来十年,你家的电表可能再也不用换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能"看到"几公里外的路况,甚至海洋深处的传感器都能实时传回数据。这些不是科幻,而是刚刚在无锡物博会上发布的《2025全球..[详细]
智能IP广域网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关键一环
随着国家加速推动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网络支撑能力已成为产业进阶的核心抓手,而作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智能IP广域网,正凭借其在算力调度、数据传输中的核心作用,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详细]
大中华区市场失守 苹果寄望AI驱动未来增长
苹果公司公布的2025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全球营收10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 8%,净利润274.66亿美元同比激增86.4%,毛利率攀升至 47.18%。但作为第三大市场的大中华区却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