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飞象原创 >> 正文

苏超万人直播背后:5G-A激活市场刚需 引爆“上行G时代”

2025年7月21日 14:46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 (计育青/文)7月19-20日,苏超第七轮战火再起,容纳数万人的体育场上都座无虚席,观众们一边呐喊助威,一边举着手机为场外的亲友、粉丝们做“现场直播”。场外可以看到高清视频传输全程流畅、稳定,跟主播互动也非常顺畅。在人群如此密集的赛场上,用手机做视频直播的难度非常大,而此次苏超比赛的观众们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全江苏13各地市都已经开通了具备“千兆上行”能力的5G-A网络。

自从5G-A网络投入商用之后,人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上下行速率的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千兆大上行能力,让高清直播、在线游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更重要的是,千兆上行能力还极大提升了移动AI的交互体验,为各行各业的数智化创新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支撑。

需求驱动,“大上行”成为必然

移动网络的“大上行”能力主要是相对于4G/5G网络上下行不平衡而言的。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终端功能、配置等决定了主流需求是从数据中心到手机终端的数据传输,即下行需求,从用户终端到数据中心的上行数据传输需求则比较小。为此4G、5G都采取了下行强于上行的模式,比如5G TDD的帧结构配置中,上行时隙通常都会多于下行时隙;5G、FDD LTE空口的上行速率也都远小于下行理论速率;手机终端天线配置通常是1发2收或2发4收,存在明显的下行强于上行的现象。

不过随着终端摄影功能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习惯于使用视频通话、视频会议、视频直播等新业务,上行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应用广泛的物联网终端经常需要上传数据,特别是工业、交通、安防等行业配备的高清摄像头,会实时上传大量视频数据,对移动网络的上行能力要求很高。加之近年来移动AI发展迅猛,AI业务创新层出不穷,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对网络上行能力的需求。

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ICT BG CEO杨超斌演讲时也提到,人工智能正在成为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推动网络基础设施新一轮升级,从“下行主导”转向“上下行并重”。

移动AI爆发,迫切需要“大上行”支撑

当前国内AI原生APP月活用户已超过2.7亿,token的月调用量达到109万亿,AI终端规模已增至14亿台,这意味着AI应用已经进入了全面爆发阶段。这使得AI应用成为了运营商继续投资网络基础设施的核心动力,而AI应用也对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消费领域,搭载AI智能体或AI助手的手机、PC、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终端产品越来越多,预计到2030年,全球个人AI智能体将增至近百亿规模。AI智能体可以感知环境、制定决策、执行动作,协助用户完成查询、购物、图文输入、多语言翻译、控制其它智能设备等操作,是未来智能生活的必备伙伴。在实际使用中,AI智能体需要将图文、音视频端等大量终端侧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需要移动网络具备充分的“大上行”能力。在典型的高清图片连续上云、视频上云等情景下,移动网络至少要支持20Mbps以上的上行速率。

在家庭场景中,内置多模态AI的智能终端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备受关注的陪护机器人,具有与人类似的实时视听、触觉、嗅觉等能力,可以利用端云两侧的数据处理能力生成图文、声音、动作等反馈给用户,实现自然、实时的人机交互,而这一切需要泛在的64Mbps上行速率。在类似苏超赛场的环境中,万人直播至少需要240Mbps上行速率。这些都是对移动网络大上行能力的切切实实的需求。

在行业应用领域,AI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可以为生产力带来质的提升,而海量物联终端也对移动网络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在人们逐渐习以为常的车联网场景中,车内人机交互、车云和车路协同等都需要稳定可靠的20Mbps上行速率,以及20ms时延保障;在城市轨道交通场景中,保障车厢内乘客极致体验需要500Mbps的上行峰值速率,列车运行需要35Mbps上行速率的专网切片能力。在深圳龙华区建设的“精品网络+精品场景”低空经济示范区,空中运行的无人机回传数据需要25Mbps的上行速率保障。

随着AI应用爆发性增长,电信运营商必然会采取上下行并重策略,推动网络向以AI为中心的算网融合基础设施演进,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数智生活体验,让各行各业可以轻松应用智能技术提质增效。

多路并进,上行迎来“G”时代

实现移动网络的“大上行”需要标准、网络、终端、应用等全链共同推进,形成促进峰值速率1Gbps、泛在速率20Mbps“大上行”落地的完善生态。

在技术标准和网络方面,业界推出了F/A SUL、上行载波聚合、4.9GHz新时隙配比等系列创新技术方案。2025年5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与华为合作,在浙江采用1.8GHz+2.1GHz双频8T8R基站进行了大上行商用验证。此次验证利用上行载波聚合和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U-MIMO)技术,实现了5G单用户超过1.1Gbps的上行峰值速率。F/A SUL是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开发的5G-A上行技术,结合4.9GHz频段、调整上下行时隙配比,可以实现峰值速率1Gbps的大上行能力,而且兼顾了覆盖范围、边缘用户的上行体验。2025年6月,中国移动与华为在杭州完成了全国首个F/A SUL大上行外场规模组网技术验证,成功实现了基于商用终端的单用户1Gbps上行峰值速率稳定体验,边缘用户也能获得稳定的20Mbps上行速率。

在终端生态方面,高通、联发科等手机芯片厂商正在推进端侧F/A SUL生态建设,面向5G物联网应用的RedCap模组也日渐成熟、成本快速下降,为支持大上行的5G-A终端全面推广普及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应用创新方面,产业链纷纷推出了开放大上行能力的API,为应用开发商开发移动AI、高清直播等应用铺平了道路。

其实国内运营商很早就开始重视上行能力的储备。北京联通在2021年与华为合作开通了1000多个5G基站的“超级上行”功能,使得上行速率整体提升了10%-40%,边缘用户上行速率则提升了3倍。该项目中采用了TDD/FDD协同、高低频互补、时域和频域聚合、毫秒级资源调度等技术。2022年,广东联通与华为合作打造了5G直播套餐,套餐用户可以获得150Mbps-200Mbps的上行速率,充分满足了直播产业对稳定、高清、低卡顿等网络品质的要求。该方案在2024年西班牙MWC大会期间荣获GSMA全球移动大奖(GLOMO)“最佳互联网消费者移动运营商服务奖。

如今5G网络升级,国内三大运营商已在300多个城市部署了5G-A网络,用户数量很快超过千万,预计到2025年底仅中国移动的5G-A用户就会超过5000万。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使用的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已超过27亿个,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连接开始转向5G-A网络。随着5G-A网络不断完善、连接规模持续增加,必然会有越来越多个人、家庭和企业用户接入移动AI、用上“大上行”,从而加速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AI变革,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

编 辑:高靖宇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聚“AI+”时代合力 共启数字经济新篇章
精彩视频
中国联通郝立谦:凭借三大核心优势,携手各界伙伴共赴智能新时代新征程
中兴通讯徐子阳:夯实基础能力,构建数字转型共同体
中国商飞贺东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
华为杨超斌:AI应用已成为整个ICT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动力
精彩专题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