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上海发布扩大人工智能应用若干措施:发放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等

2025年7月28日 15:24  澎湃新闻  

据上海市政府官网7月28日消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 《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以下为原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进本市“模塑申城”工程,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制定本措施。

1.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发放6亿元算力券,加强算力调度平台建设,体系化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大模型,加快大模型生态空间集聚。对租用智能算力的主体,市级给予最高30%租金补贴,并推荐申报国家智能券补贴,按照“补早补小”原则,市区协同给予最多1年、最高100%的租金补贴。对自主智能算力设施部署项目,给予最高10%建设支持,加速培育人工智能自主生态。

2.扩大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发放3亿元模型券,对调用云平台部署的第三方大模型API,或采用第三方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方式,推进大模型垂类应用的主体,给予核定合同额最高50%、最高500万元补贴。

3.支持采购高质量语料。发放1亿元语料券,加强语料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购买非关联方的语料进行大模型、垂类应用、智能体等研发和应用的主体,给予核定合同额最高30%、最高500万元采购补贴。

4.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法和工具、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智能芯片、具身智能、智能软件、脑机接口、智算系统等重点前沿方向的技术创新,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最高5000万元支持。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战略平台、揭榜挂帅等任务,申报市级配套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对具有战略性、公益性的关键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后可给予最高50%支持。

5.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组织实施全市科学智能“百团百项”工程,力争在2年内支持不少于100个团队、100个项目,推动AI人才、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团队跨组织、跨领域协作,形成一批前沿原创性成果。对相关优质项目,按照核定总投资给予最高70%、最高5000万元支持。

6.打造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支持战略性领军人才牵头组建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建设目标和任务,给予3-5年、最高5亿元的连续性支持。支持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安全治理、共性技术研发、测试评估、中试验证、生态赋能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核定总投资给予最高50%、最高2000万元支持。

7.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支持本市人工智能企业的软硬件产品加快研发与量产,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等产品销售或租用达到一定规模的,按核定合同额的5%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人工智能软件产品首版次应用示范,按照核定合同金额给予最高30%、最高2000万元支持。

8.开放建设标杆示范场景。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重点领域示范场景征集,加快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场景。支持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开展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对标杆示范场景建设项目,按照核定总投资给予最高20%、最高1000万元支持。

9.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人工智能小镇,推动建设高密度、低成本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市区协同给予配套支持,向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发放最高100%支持的100万元算力券、100万元模型券、100万元语料券补贴,积极推动补贴“免申即享”。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人才创业团队给予6个月至3年不等的房租减免或一次性开办费。

10.加强人工智能人才服务。对高层次人才,按照“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原则,给予人才及团队长期稳定的事业发展和人员保障经费支持。实施“人才+项目+产业”协同支持机制,赋予人才在技术路线、团队组建、经费使用等方面自主权。对人工智能优质企业相关人才实施专项奖励,给予最高30万元个人奖励。落实市级人才租房补贴政策,惠及更多人工智能人才,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11.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市级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等引导作用,联合区级投资基金、社会资本等投早、投小、投长期。支持优质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基金,聚焦算力、语料等关键要素,以及大模型、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赛道,联合相关区级基金,推动设立专题子基金。

12.打造开源开放创新生态。持续用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等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与开放共享,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开源生态。对建设成效明显、影响力大的开源社区,以及下载量高、性能优、影响力大的模型和语料开源产品,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智联共生 数实融合
精彩视频
中国电信总经理刘桂清:星辰智惠,共治共享,赋能产业变革新未来
中国电信柯瑞文:打造全方位人工智能动态防护体系,构建共创、共治、共享的产业生态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才艺比拼、技能比武!机器人“大显身手”
青蓝对话|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拼图
精彩专题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