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AI投资转向垂类融合 细分赛道或诞生超级独角兽

2025年7月31日 08:09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成为创投机构竞相布局的核心赛道。进入2025年,一级市场的AI投资逻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来哪些新的投资机会?AI在垂域领域的应用百花齐放,最有望在什么样的细分赛道诞生新的超级独角兽?近日,在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活动的“人工智能投资新机遇”圆桌论坛上,一线投资人从自身视角出发,给出了各自的观察。

从模型到应用 AI投资呈现新变化

上海科创集团总裁朱民表示,2025年AI赛道的变化在华东地区,特别是上海,有明显和典型的投资趋势。首先,从“模型为王”到“应用为王”,投资更多是看模型驱动下AI垂类应用领域,即AI与具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无论是AI+医疗、AI+制造,还是AI+新材料,资本更看重技术能否真正深入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商业价值;其次,AI+技术迭代背景下,更多的底层技术持续吸引大量资本,比如在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以及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公司;最后,在当前投资环境下,是AI赋能科学研究,也即“AI for Science”这一新兴范式,这比单个行业的应用更有想象空间。

时代伯乐首席投资官周波认为,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投资发生了三点变化,一是从大模型转向了AI在垂直、工业化领域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软硬件结合的智能终端等方向;二是投项目的估值逻辑也发生变化,从更看重团队到更看重产品服务以及商业落地的可行性;三是“二八定律”更加明显,受限于目前IPO退出难、市场化募资难等现状,投资进一步向国资和头部机构集中。

AI投资热度不断攀升

投资人需练好内功

华夏恒天资本董事长郭勇亮表示,人工智能是人类生产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市场空间无限。随着各地纷纷布局发展人工智能,未来几年机器人本体制造可能会出现内卷和过剩。他认为,作为投资人,应关注大部分资本和地区无法做的项目,比如机器人的“大脑”、灵巧手等具有难度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曲线越来越陡峭,很多行业和公司呈现‘出道即巅峰’的情况,包括估值涨得也很快,留给投资人深入观察和决策的时间非常短。”TCL创投管理合伙人马华说,这要求投资人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决策力。

周波认为,作为投资机构,要真正抓住这波机遇并能挑选到好的项目,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持好自身的定力,练好内功,深耕产业,把产业逻辑和投资逻辑真正搞清楚,而不是盲目追逐热点;第二,需要更加关注团队,尤其是投一些早期项目时,团队是最为核心的。拉长周期来看,决定企业能不能跑出来,关键的因素还是行业趋势和核心团队。从过去的经验看,“技术大牛+领域专家+产品经理”这样的配置会比较好;第三,要贴近产业尤其是重视对链主企业的研究,产业端的需求发生什么新变化、痛点是什么,需要时刻对这些问题保持高度敏感。

赛智伯乐创始人陈斌指出,未来五到十年,将紧紧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做深耕细分赛道的创投基金,主要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低空经济三大终端产业链进行投资,重点布局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落地,通过资本赋能和产业协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推动AI技术向更智能、更普惠的方向发展。

AI+细分赛道潜力无穷

有望诞生超级独角兽

当下人工智能正从早期的技术概念验证转向商业化落地与产业深度融合,谈及未来最可能产生超级独角兽的细分赛道,陈斌看好“AI+数据”。他表示,通过将领先的AI技术与行业数据进行结合,许多领域都可能诞生“AI+数据”的千亿级市值以上的优秀公司。

“未来的超级独角兽很可能诞生于‘AI for Science’。”朱民说,生成式AI正从根本上改变科研范式,指数级地提升研发效率。他还指出,“AI for Science”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涵盖了医药、材料、能源、化工、半导体等多个万亿级市场,是真正的颠覆性力量。

周波认为,细分赛道里,AI比较好落地的行业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有足够强的痛点改善需求,如降本增效的需求比较强,受资源的限制比较强,或者情绪价值给得比较好;第二,有政策红利指引,比如政府买单、补贴支持等;第三,技术适配性,例如数据容易获取、场景标准化等。另外,能够诞生超级独角兽的行业,市场空间一定要足够大。To C的公司相对容易出大市值公司,从这个逻辑来看,AI+医疗、AI+消费领域今后一定会涌现出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企业。

编 辑:魏德龄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智联共生 数实融合
精彩视频
2025WAIC|探馆中国电信展台 AI全景图 满满“科技范儿”
中国电信总经理刘桂清:星辰智惠,共治共享,赋能产业变革新未来
中国电信柯瑞文:打造全方位人工智能动态防护体系,构建共创、共治、共享的产业生态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才艺比拼、技能比武!机器人“大显身手”
精彩专题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