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量子 >> 正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安徽合肥:“量子大道”越走越宽

2025年7月4日 14:37  科技日报  作 者:都芃 张晶

一台普通的智能手机,经过软件定制,插上量子SIM卡,便可以进行无法被窃听的量子加密通话。7月2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合肥的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信量子集团”)。展厅里,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公司的量子加密通话技术。该技术将量子加密技术与即时通信技术融合,由此打造的量子密信密话产品目前已获近600万用户青睐。

合肥是我国量子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集聚了全国近1/3的量子科技企业。围绕培育壮大量子产业,合肥正全面发力,将前沿科技转变为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未来产业高度依赖前沿技术,量子产业能够在合肥落地扎根,离不开当地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合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全国乃至全球量子科技研发最为领先的城市之一。”中电信量子集团董事长吕品说,企业选择落地合肥正是看中这里的创新实力,希望能和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共建量子科技产业生态。

但领先的技术并不一定能顺利转化为成熟的产业。技术要形成产品,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离不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科技局成立了服务量子产业的专班,集中办公,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制定量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覆盖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吕波向记者介绍,为了鼓励量子科技产学研深度融合,合肥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鼓励企业“发榜”,科研团队“揭榜”,单个项目最高可支持1000万元,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

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徐飞虎等首次实现超过200公里的远距离单光子三维成像,成像距离从十公里突破到百公里量级。依托该技术,中电信量子集团参与投资的科大国盾量子(271.300, -0.58, -0.21%)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远距离单光子成像雷达系统、小型化远距离单光子成像雷达系统等产品已经上市应用。“我们和各大科研单位都有深度合作,带着问题、以产业化的视角参与源头创新。”吕品明显感觉到科研成果转化时间大大缩短,“按照老路子可能要10多年才能落地的成果,现在3—5年就成了!”

从资金支持到场景牵引

“产品是种子,种子种下去以后能不能长大,成为商品,进而培育形成产业,还要靠肥沃的土壤和各方的精心呵护。”吕波告诉记者,以量子产业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需求,需要各方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才能发展壮大。

初创阶段,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量子产业前期投入大,营收少,更需要耐心资本的长期支持。

幺正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分布式离子阱量子计算研究的企业。公司成立时,需要启动资金3000万元,而创业团队自有资金不到200万元。关键时刻,合肥市及高新区的相关投资机构相继向其投资300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公司成立一年后,便完成了高通光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的研制,具备了整机交付能力,在新的技术路线上实现突破。

除了资金支持,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应用场景支撑同样关键。

2023年,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220千伏合肥候店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正式建成投用。这是国内首座应用覆盖量子测量、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三大方向的在运变电站,实现了量子技术在电力行业产业化应用的重大突破。

“量子技术其实并不神秘,我们努力推动各个行业踊跃尝试。只有先用起来,产品才能够快速迭代,产业才能壮大成长。”吕波介绍,合肥市科技局“三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认定、工信局“三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评定,都对量子产业等给予一定支持,推动相关产品落地应用。

如今,仅在合肥市高新区的云飞路上便集聚了30余家量子科技龙头企业,这条路因此又被称“量子大道”。而在合肥全市,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有近90家,居全国首位。围绕量子产业,合肥已初步构建了从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精彩视频
未来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兴通讯副总裁熊杰就AI万兆全光园区话题进行交流
2025MWC上海|中国信科:全栈算力创新应用 为AI时代构筑数智基石
精彩专题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