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开发基于量子搜索算法的多方量子密钥协议

2025年7月8日 09:40  CCTIME飞象网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加密技术面临量子计算带来的破解威胁。密码技术是网络安全的基石,而量子信息安全则使用基于量子物理和数据算法的密码技术,嵌套在网络的不同环节,提供额外的安全层。量子密钥分发(QKD)作为量子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正在逐步走向实际应用。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开发基于量子搜索算法的多方量子密钥协议,旨在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基于量子搜索算法的多方量子密钥协议是一种利用量子态的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搜索算法(如Grover's algorithm)实现多方安全密钥共享的技术。量子搜索算法通过放大对应相位的振幅,提高测量概率,使得在多方通信中能够高效地生成和分发密钥。该协议利用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和无条件安全性,确保密钥分发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借助量子比特的叠加、纠缠等特性,结合量子搜索算法的快速查找能力,让多个参与方能够在量子层面协同生成具备高度安全性的共享密钥,为多方通信加密筑牢根基。

量子态的制备:在通信开始之前,通信各方(例如Alice、Bob和其他参与者)需要准备量子态。这一步骤通常涉及生成不同偏振或相位的光子,并利用单光子源进行发射。Alice使用理想化的单光子源,并通过极化控制器调制出四种不同的偏振状态。这些量子态通过光学网络耦合进同一个量子信道,发送给其他参与者。

量子态的测量:接收到来自Alice的光子信号后,其他参与者(如Bob)随机选择一组测量基(也称测量基矢)对量子态进行测量。这一步骤是随机的,因此每次测量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若Bob选取的测量基与Alice选择制备偏振态时所选的基相同,则Bob会得到和Alice相同的结果;若不同,则由于两组基之间存在偏差,Bob有50%的概率获得对应于0的比特信息,以及50%的概率获得对应于1的比特信息。

基矢对比:在所有量子态都发送和测量完成后,Alice通过经典信道通知其他参与者自己在发送时选择的基矢。其他参与者也通过经典信道回复自己测量时选择的基矢。只有当双方(或多方)本次选择的基矢相同时,才保留本次测量数据,否则舍弃测量数据。

数据后处理:保留的测量数据经过一系列后处理步骤,包括纠错和保密放大,最终提取出安全密钥。纠错过程用于纠正通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而保密放大则用于增强密钥的安全性,确保即使有窃听者也无法获取有用的信息。

量子搜索算法的应用:在多方密钥分发过程中,量子搜索算法(如Grover's algorithm)被用于优化密钥的生成和分发。通过放大对应相位的振幅,提高测量概率,使得密钥分发过程更加高效和可靠。

基于量子搜索算法的多方量子密钥协议基于量子力学原理,提供了无条件的安全性保障。即使面对量子计算机等超级计算设备的威胁,也能确保密钥的安全。具备实时检测能力,通过测量量子比特的偏振或相位等属性,通信双方可以实时检测到是否存在窃听行为。这种实时检测能力为通信提供了及时的安全预警。拥有很好的高效性,量子搜索算法的应用使得密钥的生成和分发过程更加高效。通过放大对应相位的振幅,提高测量概率,从而减少了密钥分发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可实现多方通信,该协议支持多方通信,能够实现多个参与者之间的安全密钥共享。这在需要多方协作的场景中尤为重要,如企业会议等领域。

基于量子搜索算法的多方量子密钥协议在技术应用方面,其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在金融领域的多方交易场景中,比如银行间的大额资金划转、跨国金融机构的联合业务操作等,利用该多方量子密钥协议,能确保交易信息的高度安全,防止交易数据泄露引发的金融风险。在政务领域,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涉及机密信息的协同办公、数据共享等环节,通过它可以保障信息传输的保密性与完整性,维护政务工作的严肃性和安全性。

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硬件设备的日益完善,微算法科技(NASDAQ MLGO)开发的这一基于量子搜索算法的多方量子密钥协议有望进一步降低其应用成本,提高可操作性,使其能在更多行业、更广泛的多方通信场景中得到普及应用,真正成为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力量,为构建安全可靠的数字世界贡献重要力量。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精彩视频
飞象趣谈第二十九期!物流无人机,低空经济崛起中的“双轮引擎”
未来出行的芯力量 向“智能移动终端”跃迁
飞象访谈:对话InterDigital副总裁兼无线实验室负责人Milind Kulkarni
2025MWC上海丨中兴通讯副总裁熊杰就AI万兆全光园区话题进行交流
精彩专题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