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工作,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其中提到“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提升智算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在人工智能热潮带动下,我国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国产算力产业正迎来加速演进的战略机遇期。
国产算力破局之战群鹿正酣
全球供应链波动引发的芯片断供风险与核心技术“卡脖子”挑战,倒逼我国算力产业加速从“受制于人”向 “自主可控”突破。
从国家到地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在地方层面,上海、北京等多个地方政府已先后出台政策,在算力、运力、存储方面均有明确规划。
如今,国产算力在超节点架构、光互连、异构协同以及算力集群化、全链路国产化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华为昇腾、天数智芯等企业推出高性能AI芯片,单卡算力密度提升3倍,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国产AI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217%,国产芯片在数据中心渗透率逐年提升。
多方协同,构建算力生态新高地
在国产算力发展的澎湃浪潮中,通信运营商凭借云网融合优势,成为算力基建落地的关键执行者,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与落地能力。
中国电信积极构建全栈国产化算力底座,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以云网融合为核心,打造国家云AI基础设施,提供“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的五位一体服务。在广东韶关上线全球首个智算昇腾超节点,进一步构建“安全可信”的国产化AI算力底座。中国移动的“九天”已实现数据构建、预训练、微调、部署全链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适配国产算力,实现全栈国产;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智算中心芯片国产化率超 85%,涵盖天数智芯、华为昇腾、壁仞、昆仑芯等五类本土芯片。中国联通加速推进IDC向AIDC升级,在上海、广东、香港等地建设大规模智算中心,智算规模超过17EFLOPS。如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部署100P华为昇腾910B全栈国产化算力。
生态共建,技术创新促算力发展
当前,我国算力发展仍面临资源分布不均,地区、行业、企业间算力资源协同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算力调度成为提升资源效率的最大化路径。
技术创新是推动算力调度平台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算力调度方面,中国联通“联通星罗”先进算力调度平台2.0通过“国芯、国算、国模、国盾”四位一体产品体系,完成了“资源聚合-智能分配-高效执行-安全护航”技术闭环,用异构算力调度的“中国算法”破解“卡脖子”难题。中国移动打造了全国首个“四算合一”算力网络调度平台,可以支持每天上亿次的算力调用,能调度全国1/6的算力规模,算网一体化效率提升20%。中国电信天翼云息壤通过编排调度、业务调度、作业调度三种调度方案,实现跨域跨服务商算力的智能高效调度,推动形成一张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的算力互联网,实现“一点接入、全算贯通”的算力服务。
人工智能时代,算力成本决定了创新成本。尽管我国智能算力产业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国产生态培育仍需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强化跨主体协同。未来,随着政策持续加码、运营商深度参与、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国产算力将加速从 “单点突破”迈向“体系化领先”,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