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大赛季,逐梦启程——第十届华为ICT大赛中国赛报名正式启动

2025年9月10日 12:32  CCTIME飞象网  

【2025年9月10日,北京】第十届华为ICT大赛中国赛正式开启报名。作为华为面向全球高校学子的赛事,大赛致力于为青年学生搭建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自2015年创办以来,华为ICT大赛已吸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万学子参与。上一届大赛中国赛共有1618所院校、14万名学生踊跃参赛,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赛事之一。

本届大赛恰逢十周年,赛事迎来全面升级。设置实践赛、创新赛、编程赛、挑战赛、精英赛、教学赛六大类赛道:

实践赛:覆盖网络、云、基础软件和昇腾AI(仅面向中国),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机能力与团队合作。

创新赛:鼓励学生结合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解决现实问题、探索创新方案。

编程赛:新增仓颉编程赛项(仅面向中国),推动国产编程语言应用与普及。

挑战赛:依托国产昇腾+鲲鹏平台,聚焦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调优。

精英赛:模拟ICT产业典型商务场景,锻炼学生的商业谈判与方案设计能力。

教学赛:面向高校教师,强调产教融合,支持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践创新。

本届大赛在赛道设计上更加贴近产业新趋势。实践赛初赛环节注重考察扎实的理论基础,决赛环节关注学生的实操能力。挑战赛依托昇腾+鲲鹏平台,让学生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调优中,锻炼系统优化能力,挑战产业前沿课题。与此同时,教学赛和其他赛道的加入,分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维度展示空间,推动产学研协同育人,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赛事亮点与价值

第十届华为ICT大赛报名开启时间为9月10日,实践赛、挑战赛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创新赛、编程赛、教学赛、商业精英赛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30日。根据不同赛道的安排。省初赛/复赛时间将集中在11月-12月,分别由各省组织,详细信息可登录各赛道报名页面获取。中国总决赛时间将在2026年春季举办,优秀选手将晋级全球总决赛,与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同场竞技。

本次大赛比拼前沿技术能力,也比拼创新应用与商业素养。涵盖 ICT理论知识、编程能力、人工智能创新、高性能计算调优、跨学科课程设计以及商务谈判和商业方案能力。

中国总决赛将邀请知名高校教授、产业专家、华为资深技术专家担任评委,从学术价值、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多个维度进行专业评审。

获奖选手将获得官方电子证书,优秀选手将有机会晋级全球总决赛,优秀作品和方案还将通过赛后展示平台推广,助力高校提升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影响力。

赛事报名与信息获取

报名开启后至10月底,华为ICT大赛中国赛组委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区域路演和推广活动,面向学生和教师介绍赛道亮点、参赛要求及实战机会。

赛事报名链接:

https://e.huawei.com/cn/talent/ict-academy/#/ict-contest?compId=85132004

参赛者可通过关注 华为ICT学院公众号 获取最新赛道信息、报名指南、赛程安排,方便及时了解赛事动态和备赛资源。

赛事观摩与互动

除参赛师生外,其他技术爱好者也可通过华为ICT学院公众号关注大赛进展:

线上直播与赋能:赛事将通过华为ICT大赛官网、华为ICT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安排考纲解读、赋能学习、赛事直击,展示选手风采与赛道亮点。

总决赛现场观摩:中国总决赛将联合高校组织,总决赛期间将在高校开放互动环节,观众可近距离感受赛事氛围,了解前沿技术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

成果展示与优秀案例:赛后将集中展示优秀作品和解决方案,观众可通过线上平台了解教师、学生在课程建设、人工智能、编程创新及产业实践中的最新探索。

十年逐梦,再启新程。第十届华为ICT大赛中国赛,邀你同台竞技,共筑未来。

编 辑:孙秀杰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共谱“AI+”时代华章
精彩视频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原所长叶甜春:光电技术和半导体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光学学会顾瑛:这是全球光电人共同的家园
智见未来!2025智博会开启智能世界新篇章
飞象趣谈第三十五期!为机器赋予“触觉” 机器仿生手也会搭脉?
精彩专题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2025中国算力大会
ICT产业2025年中业绩盘点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