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可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增长,我国AI算力需求以年均近300%的速度激增,算力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但传统数据中心难以适配AI发展需求,“AI设备等机房”困局凸显,AIDC建设面临供电、散热、空间三重挑战,且相关基础设施标准不完善。在此背景下,由全球计算联盟(GCC)主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AIDC产业发展大会,将于2025年9月17日在上海召开,大会以“释放澎湃算力开启AIDC新纪元”为主题,汇聚全产业链力量共探发展之路。
全链条聚力,四大议程+三大价值破局产业痛点
据了解,作为中国首个计算领域国家性产业与标准组织,GCC自去年6月成立以来已汇集全球250多家会员单位,始终以“新型计算赋能数智社会”为愿景。此次大会邀请国家相关指导单位、设计院、研究院,以及互联网、运营商、金融等领域标杆企业,还有服务器厂商、IDC服务商、液冷技术供应商等上下游主体,实现算力技术侧、基础建设侧、运营侧全链条领袖齐聚。
在日前的大会媒体预沟通会上,全球计算联盟产业沟通部总监鞠可一介绍称,大会议程围绕产业发展逻辑设计四大核心部分:一是产业趋势环节,由电子四院解读AI高质量发展下数据中心转型路径,明确AIDC发展方向;二是实践动态环节,京东、科大讯飞、中国移动等企业分享实战经验,如京东智算中心节能降耗、科大讯飞DC转型挑战、中国移动液冷探索,展现产业现状与需求;三是落地路径环节,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华为、润泽科技、秦淮数据等拆解AIDC转型全流程,给出具体解法;四是产业共创环节,分享GCC生态建设实践与展望,联合产业代表预发布业内首个《AIDC基础设施规范》,并围绕液冷技术与“双零行动”展开圆桌对话。
同时,鞠可一强调,本次大会承载三大核心价值:其一为痛点破局,依托企业实践分享,为机房建设和标准构建提供落地参考;其二为标准引领,通过预发布规范填补AIDC基础设施标准空白;其三为生态共赢,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重构AIDC产业价值链。
直击AIDC核心疑问,厘清发展挑战与方向
在大会媒体预沟通会的提问环节,业内核心疑问得到专家针对性解答,进一步明晰AIDC的定位、挑战与发展逻辑。
关于“AIDC的定义与特性”,全球计算联盟秘书处CTO苗福友指出,AIDC需围绕AI技术发展,从供电、散热、空间三方面建设适配未来的机房,当前规范将单机柜功耗目标定为250KW,以此为核心设计基础设施。
针对“数据中心转向AIDC的挑战”,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王志强表示,挑战集中在多维度:机柜功率密度从十几KW飙升至未来可能的1000KW,颠覆传统设计;建筑、机电与IT设备生命周期差异大,需实现弹性适配,满足单机柜20KW至200KW的不同需求;制冷需从风冷转向液冷,组网逻辑从能源流优先转为网络集群优先,且需应对液冷工质环保与消防问题。
对于“推出AIDC基础设施规范的背景”,苗福友强调,AI技术爆发带来基础模型训练算力消耗激增、应用需求多样的现状,算力需求非线性增长使传统线性规划失效,规范能为产业提供弹性适配依据。
与此同时,在“凝聚产业共识与规范推广”上,GCC通过研讨达成技术共识,构建液冷、整机柜接口等标准体系,同时联合用户与核心技术供给方完善规范,并通过“双零行动”等测试认证活动落地推广;针对“算力增长与绿色低碳的平衡”,王志强提到,新国标修订将明确PUE、WUE、碳耗等指标,要求可再生能源利用、液冷技术应用等,结合“绿电直供”政策,推动AIDC实现水、电、碳多维度管控。
标准引领生态协同,开启AIDC发展新阶段
当前AIDC建设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产业各方已积极行动:GCC通过技术共识、标准规范、产业推广凝聚力量;新国标修订进入征求意见稿送审阶段,明年将发布,为产业提供明确指引;液冷技术成为高功率设备散热的理想选择,AIDC基础设施建设周期也将通过优化设计压缩3个月左右,匹配AI业务迭代节奏。
首届AIDC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标志着AIDC产业从“各自摸索”迈向“标准引领、生态协同”的新阶段。随着后续的成功大会举办与《AIDC基础设施规范》落地,将有效释放算力潜能,推动AIDC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