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游戏”之下的IT抉择,Gartner2025中国ICT曲线的启示
飞象原创(魏德龄/文)“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业界在讨论宏观经济时的热词。对于企业来说,“不确定性”也变成了在规划未来发展路径时让人头疼的因素,无论是业务环境、地缘政治,还是全球经济走势。IT作为其中的技术部门,面对左手业务需求,右手IT技术的现实,如何在“不确定性”之下,用最合适的技术来解决当下问题,其中的难度也显著增加。
这种需要平衡左右的抉择,不仅让CIO在规划技术路线时开始重新思考权衡,也影响了Gartner对于2025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简称中国ICT曲线)的报告分析模式。据Gartner研究总监李晶介绍,相比于过去几年该报告所采用的自下而上通过与客户沟通具体技术点后,再进行收集汇总的模式,今年很多客户也希望Gartner给出更多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解读,从而帮助自身实现对一些技术IP的跟踪。
对此,Gartner给出了这样一个在应对挑战过程中的关键词:“平衡”。
应对挑战的“平衡游戏”
“我们今年在技术跟业务中间加了一层,就是所谓的平衡游戏。”李晶表示,相当于在CIO的优先任务跟技术之间加了平衡的装置,最终让业务诉求直达技术选型,同时后者也会对业务的整个优先任务做出一定贡献。
Gartner认为在这一平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三个方面:技术创新与价值交付的平衡、IT成果与业务成果的平衡、“运营”与“变革”的平衡。
技术创新与价值交付的平衡,意味着在新兴技术和成熟技术之间要合理分配注意力与资源,前者有助于探索未来价值,后者能高效产生即时业务收益。IT部门作为公司技术部门,自然会对新技术充满兴趣,但也要在新技术投入与产出之间寻求平衡,因为一项新技术的投入可能是成熟技术的几十倍或上百倍。为了达到这一平衡,就需要跟踪并试验如AI智能体这类的新兴IT技术,同时也要关注国家政策所强调的如6G、具身智能。
IT成果与业务成果的平衡,强调技术与业务双重成果的实现,使IT成果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既要用技术语言传达IT现代化的优势,也要展示其对业务的实际影响。目标在于IT部门所运用的先进技术跟方法可以提升企业数字化基础能力,从而为业务稳定创造价值。相关的创新技术包括可持续数据中心、数据素养、中国的边缘计算与云原生等。
“运营”与“变革”的平衡,意味着在构建新数字服务与运营现有服务之间协调资源分配,既优化成本,又为通过IT实现业务竞争优势提供投资支持。目标在于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数字化业务成果,增强业务价值。IT部门所实现的变革要提升企业效率与业务运营能力,相关创新技术包括智能运维、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数字化办公超级应用等。
综合来看,在这一“平衡游戏”的过程中,CIO及其团队需要四大支柱来实现目标,分别是:跟踪并试验新兴IT技术趋势、投资于IT现代化、加速数字化交付、提升业务运营能力。借助由这些平衡点与支柱构建的框架,CIO可以设定优先事项并进行投资,在技术创新与实际业务成果之间实现有效平衡。这有助于确保IT成为业务价值的驱动者,而不仅仅是新兴技术的成本中心或炒作来源。例如,为了实现技术创新与价值交付之间的平衡,可以通过“跟踪并试验新兴IT技术趋势”这一支柱来落实,确保关注点不仅停留在技术前沿,还能将适合的新技术和成熟技术真正应用于业务场景,产生实际影响。
平衡之下的创新技术
IT行业的技术更迭是无法忽视的,CIO不仅希望通过“平衡游戏”来贡献业务价值,也希望理解技术相关发展的最新动态。在此次成熟度曲线报告中,部分技术因为过时而被移除,或是被新技术所取代。其中比较明显的案例便是5G被6G取代、生成式AI被AI智能体取代、工业互联网被物联网平台取代。同时,像是去年中还存在的“数据中台”因为被认为过时而移除,但在曲线中放入了新的“数智基建”。而像“软件定义广域网”“混合云计算”已经不再是CIO的优先事项,现已变为基础设施经理需要关注的技术,所以也在曲线中进行了移除,也减轻了CIO的负担。
除了技术的移除和变化,一些技术在曲线中的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例如,低代码应用平台在去年还可能是企业会与AI间抉择的技术,今年已经接近泡沫破裂低谷期,生成式AI技术加速了这类产品的演进,提升了平台自主和适应性,简化了工作流和业务流程自动化;国产人工智能处理器已经越过期望膨胀期,中国本土AI生态系统的崛起推动了国产Al处理器的发展,包括开源大语言模型(如DeepSeek)、云服务商、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以及本地AI部署。此外,对全球高端AI处理器的限制也为中国AI处理器厂商创造了巨大市场机会;可持续数据中心正在迅速接近期望膨胀期。生成式AI的快速普及带动了对数据中心的需求增长,同时也加速了可持续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发展,以应对生成式AI带来的高资源消耗。
创新技术的优先选项
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平衡和创新技术,此次ICT曲线报告还特别提及了三项在影响力评级中为优先的创新技术。
首先是中国的行业云平台,这项技术正在回答关于IT投资如何持续对业务赋能的问题,企业内部需要一个平台来通过操作组合编排最终结出业务成果;第二是AI智能体,企业希望通过它的部署来提高效率,达成业务目标;第三是中国的智能运维,CIO可以通过该技术的部署来了解AI如何革新IT运营,并将智能运维的方法论和案例应用到数字化业务运维中。
总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IT部门所面临的“平衡游戏”抉择正在牵动着ICT技术的发展,CIO们需要在创新与务实之间找到落脚点,在运营与变革之间形成合力。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5G-A赋能机器人火炬接力:中国移动以技术革新点亮全运科技盛宴
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盛大启幕。这场赛事不仅是体育健儿的竞技场,更是前沿科技落地应用的“试验田”。其中,11月2日的机器人火炬接力作为本次全运会的核心创新亮点..[详细]
轻薄机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业绩泪满襟
当iPhone Air宣布上市当天,随着各路评测内容解禁,一个显眼的标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注定停产”。轻薄机型的出现一方面让人们看到厂商正在挖掘全新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勾起了小尺寸机型..[详细]
智能未来:宇宙为你闪烁
未来十年,你家的电表可能再也不用换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能"看到"几公里外的路况,甚至海洋深处的传感器都能实时传回数据。这些不是科幻,而是刚刚在无锡物博会上发布的《2025全球..[详细]
智能IP广域网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关键一环
随着国家加速推动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网络支撑能力已成为产业进阶的核心抓手,而作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智能IP广域网,正凭借其在算力调度、数据传输中的核心作用,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详细]
大中华区市场失守 苹果寄望AI驱动未来增长
苹果公司公布的2025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全球营收10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 8%,净利润274.66亿美元同比激增86.4%,毛利率攀升至 47.18%。但作为第三大市场的大中华区却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