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中国移动辽宁公司携手华为打造的智能追焦系统创新方案荣获ICT中国(2025)案例一等奖

2025年9月25日 11:44  CCTIME飞象网  

近日,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移动”)与华为联合申报的“全球首个赋能AN L4的智能追焦系统创新方案”荣获ICT中国(2025)案例一等奖,并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主论坛上隆重发布。该方案通过智能追焦单元(Beam Tracking Unit,BTU)实现基站天线从“哑元”到智能网元的代际跨越,为无线网络智能化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了可行的落地路径。

当前,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网络覆盖广度与容量持续提升。然而,随着移动AI时代的全面到来,各类新业务场景不断涌现,对通信网络的实时响应能力、资源动态调度效率以及智能化运维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天线设备因缺乏数智化能力,难以满足智能化网络的需要:一方面,无法实时提供精准的工参信息作为网络智能决策的数据输入;另一方面,也难以远程执行动态波束调优指令,实现基于用户业务需求的精准网络适配。这一瓶颈严重制约了网络智能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此背景下,辽宁移动与华为联合创新部署的智能追焦单元,成功实现了基站天线从“哑元”向智能化网元的代际跨越。该方案具备拓扑关系实时可视、工参信息实时获取与波束多维实时可调三大核心能力。结合智能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能力后,传统基站可升级为端到端(E2E)智能追焦系统,打通无线侧智能化的“最后一公里”,助力辽宁移动在AN L4网络演进方面取得关键突破。

智能追焦系统创新方案荣获ICT中国(2025)案例一等奖

辽宁移动已成功部署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场景最全的智能追焦系统商用组网。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智能运维方面表现卓越:借助BTU,工参测量精度从原来数米提升至0.5米,拓扑识别准确率与完整性均达到100%,动态波束调优效率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超过30倍。该系统还能通过智能算法实时识别用户时空分布与潮汐业务特征,实现“波随人动、网随业动”,有效缓解高业务区域的网络拥塞,显著改善4/5G用户体验;在大幅降低运维复杂度和人力成本的同时,确保用户随时随地享受优质连接体验。

通过规模部署智能追焦系统,辽宁移动实现了无线网络运维的智能化升级,为推进L4级自智网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辽宁移动将继续深化与华为的合作,持续拓展智能化应用场景,加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网络强国”与“数字中国”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黄宇红:量通智融合创新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精彩视频
捕捉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精彩瞬间,飞象带你穿越人海,直击科技前沿!
华为中国地区部副总裁黄雒蒙:加速CT与IT融合创新,打开行业发展新空间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工程师孙韶辉:深入开展通智融合,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卫通: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精彩专题
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中国信科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2025中国算力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