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华夏戴鹏:以“有温度的交互”破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深耕B端夯实根基向C端迈进
飞象网讯(孙迎新/文)金风送爽,硕果飘香。9月25日,在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期间,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戴鹏先生接受了飞象网的采访,就通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诸多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作为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机器人规模化商用的创新企业,数字华夏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的建设和发展。本次访谈围绕数字华夏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及市场拓展展开。

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戴鹏
政策落地与场景创新: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有温度的解决方案”
问:数字华夏的夏澜、夏起系列已服务运营商和银行业务大厅,能否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比如银行场景中,机器人如何通过多模态交互提升客户体验,落地效果如何?
戴鹏:政策为产业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各地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让我们更有信心深耕政务、金融这类重点场景。以银行场景为例,我们不是简单把机器人“摆进大厅”,而是从“客户体验”出发,用多模态交互解决实际痛点。夏澜系列机器人有仿生硅胶皮肤、29个主动自由度面部控制系统,能通过语音、表情、情绪识别与客户互动,比如客户皱眉时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协助”,以及方言交互等功能,让沟通更顺畅。
2025年上半年,我们在头部银行完成首台交付,效果很明显:一方面,机器人没有疲劳感,能全天保持稳定服务,减少客户排队等待时间;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客户需求,比如高频咨询的理财问题,能提前优化应答逻辑,极大地提升了客户接待效率。此外,我们还和运营商合作,在营业大厅探索办理和指引等场景。政策给了场景机遇,我们用技术把“机遇”变成客户能感知到的“价值”。
AI大模型与机器人融合:破解“轻量化”与“精准度”矛盾,与头部企业互补共赢
问:公司自研多模态互动大模型和情感计算模型,在展厅讲解、接待引导等场景落地时,如何解决“模型轻量化”与“交互精准度”的矛盾?与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中,双方有哪些互补?
戴鹏:这是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大模型要精准交互,需要海量参数支撑,但机器人本地算力有限,“轻量化”是必然要求。我们的解法是“云端+本地”协同:把核心的大模型训练放在云端(比如和阿里云合作,利用其海量算力),训练完成后,针对具体场景裁剪冗余参数,形成“小模型”部署到机器人本地,既能保证交互精准度(比如情感计算模型情绪识别准确率达91.2%),又能满足实时响应需求。
和科大讯飞的合作,核心是“互补共赢”。讯飞在前端音频处理上有优势,比如麦克风阵列声源定位、环境降噪,能解决展厅、银行等嘈杂环境下“听不清”的问题。这是交互的基础,连声音都听不准,后续的智能响应就无从谈起。而我们的优势在后端的“交互智能”和“作业智能”,比如把讯飞处理后的音频转化为语义理解,结合场景需求生成精准应答,再通过机器人的表情、动作传递给客户。简单说,讯飞帮我们“听清”,我们帮讯飞“说透”,形成完整的交互闭环。
成本控制与规模化:以“标准化模块+定制化服务”平衡,核心零部件自研降本
问:公司如何平衡“定制化需求”与“规模化生产”的关系?供应链管理和核心零部件自研方面有哪些策略?
戴鹏:B端场景需求多样,完全标准化的产品满足不了客户,但纯定制化又会推高成本、影响规模化。我们的思路是“标准化模块+定制化服务”。比如夏起系列,硬件层面保留核心模块(如动态平衡算法、基础运动结构)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支持功能模块定制,比如银行场景加理财咨询模块,工业场景加设备巡检模块,这样既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又能通过核心模块的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B端到C端转型:从“商业服务”到“家庭陪伴”,以B端技术积累破解C端痛点
问:公司今年发布的星行侠IP系列以“规模商用和场景闭环”为核心目标,未来是否会从B端转向儿童教育、家庭陪伴等C端场景?解决方案团队在产品定义上会做哪些调整?如何将B端的情感计算技术适配家庭用户需求,尤其是儿童交互的安全性和内容合规性?
戴鹏:C端是我们的长期目标,但不是“放弃B端转C端”,而是“以B端养C端”。B端积累的技术、数据、品牌,是进入C端的基础。星行侠IP系列就是第一步,定位消费级市场,聚焦儿童教育和家庭陪伴。
产品定义上,C端和B端有本质区别:B端客户有技术团队,容错率高;C端用户(尤其是家庭)要的是“简单、安全、有用”。所以星行侠会做三个调整:一是形态创新,全球首款双足+轮式双形态机器人,支持轮足分离,能自主跨楼层,家里的门槛、楼梯都能应对;二是操作简化,开发极简App,家长几分钟就能学会控制;三是价格下探,让普通家庭能接受。
安全性和合规性是C端的“生命线”。从B端带来的情感计算技术,会重点适配儿童需求:比如儿童交互时,机器人会自动调整语速、表情(更活泼亲切),内容上过滤暴力、低俗信息,只保留教育、故事类合规内容;物理安全上,星行侠身高设计为1.3米,避免对儿童产生压迫感,机身用软质材料包裹,防止碰撞受伤。另外,家庭数据隐私是重中之重。机器人收集的交互数据,必须经过用户授权才能用于模型迭代,而且会做脱敏处理,绝对不会泄露家庭隐私。
行业竞争与技术壁垒:以“人因设计”打造差异化,从产品到服务构建优势
问: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竞争激烈,数字华夏的解决方案在“人因设计”理念下形成了哪些独特优势?以夏澜S02的眼球追踪与口型同步技术为例,用户会有哪些增强体验?面对同类产品,公司在定价、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上有何差异化策略?
戴鹏:我们的核心差异是“人因设计”。不是把机器人做“像人”,而是做“懂人”,让用户和机器人交互时没有“违和感”。比如夏澜S02的眼球追踪与口型同步技术,不只是“好看”,更是为了提升交互信任度:用户说话时,机器人的眼神会跟着用户移动,回答时口型和语音完全同步,就像和真人对话一样,能有效跨越“恐怖谷效应”。之前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有观众说“和夏澜说话,我会下意识看着它的眼睛,忘了它是机器人”,这就是“人因设计”的效果。
定价上,我们会根据场景差异化:B端产品(如夏澜、夏起)定价在几十万元,比同类进口产品低20%-30%,但性能不打折扣;未来C端的星行侠价格会和代步汽车一样,走“普惠化”路线。
解决方案和服务上,我们和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是“不只卖产品,更卖解决方案”。比如给银行客户服务,我们会派团队深入了解银行的业务流程,把机器人和银行的CRM系统、叫号系统打通,让机器人能直接帮客户取号、查询账户信息,而不是只做“接待员”;服务上,我们在全国7个城市设了服务网点,南京华东总部能覆盖华东地区,客户有问题24小时内响应,还会定期上门做维护和技术升级。“端到端服务”思维,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协同与产业共建:技术、商业双生态并行,参与标准制定促进行业规范
问:公司在技术生态、商业生态合作领域有哪些布局规划?目前进展如何?在全国各省/市的产业共建和行业标准领域是否有参与?具体有哪些?
戴鹏:生态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取暖”,我们分技术和商业两个维度布局:技术生态上,我们和大厂合作,利用他们的算力和操作系统优化机器人的底层技术;还加入了多个机器人行业协会,和同行交流技术心得,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商业生态上,除了和运营商、头部银行、电网的合作,我们还在探索新模式:比如和入驻位于深圳龙岗的机器人“6S店”,打造机器人的展示、体验、销售、服务闭环,让消费者能近距离接触机器人;南京的机器人应用中心已经落地,未来会成为区域的“机器人体验基地”,帮助客户快速验证场景需求。
产业共建和标准制定方面,我们作为交互服务机器人代表,多次参与世界机器人大会、PT展等行业展会,还获了深圳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算是得到了政策层面的认可。标准制定上,我们正在参与两项工作:一是机器人交互安全的框架标准,二是家庭陪伴机器人的内容合规标准,主要是把我们在B端、C端的实践经验提炼成标准,避免行业“野蛮生长”。另外,我们还和南京当地政府合作。
数据要素与通信融合,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机遇
问:在“数据要素×”行动背景下,机器人在服务过程中积累的用户交互数据如何助力解决方案迭代?人形机器人领域和通讯领域的结合,公司有哪些创新想法?
戴鹏:数据是机器人“越用越聪明”的关键。我们积累的交互数据,会用来优化模型:比如银行场景中,客户经常问“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我们就会把这类问题的应答逻辑打磨得更精准;户外场景中,客户对“机器人的运动原理”感兴趣,我们就会在讲解模块里增加相关内容。这些数据不是“盲目收集”,而是和场景强绑定,能直接解决客户的真实需求。
通信和机器人的结合,潜力很大。比如5G-A的低时延、高带宽,能支持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比如在商场里让多台星行侠配合引导客户,数据实时同步;还有无线网络干扰的问题,我们在展厅落地时遇到过WiFi拥塞,后来和运营商合作,申请了专用的无线电频段,还建立了“优先级保障机制”,确保机器人的通信不受干扰,就像高速公路的“应急通道”。未来,我们还想探索“空天地一体化”的通信模式,比如机器人和低空无人机配合,完成园区巡检、物资配送等任务。通信是机器人的“神经”,神经通了,机器人才能更灵活地服务。
对通信行业的期望:开放融合,共探机器人与通信的创新边界
问: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开拓者,您特别想对通信行业的朋友们说什么?有什么样的期望或愿景?
戴鹏:希望通信行业的朋友们能“跳出管道看产业”。通信不只是“传数据”,更是机器人、AI等新技术落地的基础。比如6G的感知网络、边缘计算,能让机器人的响应更快、更智能;还有通信的安全技术,能保障机器人的数据隐私。我们很愿意和通信行业的伙伴合作,比如一起探索“机器人+5G-A”的应用场景,一起制定通信与机器人融合的标准。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只有通信、机器人、AI等行业开放融合,才能把产业的“蛋糕”做大,最终让技术惠及更多人。这也是我们“让AI惠及每一个人”的使命所在。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5G-A赋能机器人火炬接力:中国移动以技术革新点亮全运科技盛宴
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盛大启幕。这场赛事不仅是体育健儿的竞技场,更是前沿科技落地应用的“试验田”。其中,11月2日的机器人火炬接力作为本次全运会的核心创新亮点..[详细]
轻薄机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业绩泪满襟
当iPhone Air宣布上市当天,随着各路评测内容解禁,一个显眼的标题也随之出现,那就是“注定停产”。轻薄机型的出现一方面让人们看到厂商正在挖掘全新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勾起了小尺寸机型..[详细]
智能未来:宇宙为你闪烁
未来十年,你家的电表可能再也不用换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能"看到"几公里外的路况,甚至海洋深处的传感器都能实时传回数据。这些不是科幻,而是刚刚在无锡物博会上发布的《2025全球..[详细]
智能IP广域网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关键一环
随着国家加速推动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网络支撑能力已成为产业进阶的核心抓手,而作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智能IP广域网,正凭借其在算力调度、数据传输中的核心作用,成为筑牢智算产业发展根基的..[详细]
大中华区市场失守 苹果寄望AI驱动未来增长
苹果公司公布的2025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全球营收10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 8%,净利润274.66亿美元同比激增86.4%,毛利率攀升至 47.18%。但作为第三大市场的大中华区却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