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从AI基建竞赛看全球科技产业格局重构

2025年9月29日 07:19  证券日报  作 者:李春莲

2025年,全球科技巨头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刚刚结束的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正积极推进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明确表示将持续追加更多投入。这是全球科技巨头加码AI基建的又一重要动向。前不久,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作为交易的一部分,OpenAI将利用英伟达系统建设并部署至少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用于训练和运行下一代模型。此外,微软、谷歌等企业也持续投入扩建算力网络。

可以看到,科技巨头的投资方向高度一致,全部指向AI基础设施建设。这场AI基建竞赛,已超越单纯的技术迭代,演变为产业生态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角力场,更将重塑全球科技产业格局。

首先,竞争焦点从模型创新转向算力竞赛。

曾几何时,科技巨头在模型创新的赛道上你追我赶,OpenAI的GPT系列、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相继涌现,这些产品以强大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大模型竞赛热潮。但如今,竞争的焦点正从模型创新转向算力竞赛,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与市场逻辑。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大模型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早期,通过不断增加参数规模、优化算法架构,模型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然而,随着模型规模逐渐逼近理论极限,单纯依靠参数扩张带来的边际效益正急剧递减。

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推动了竞争焦点的转移。从智能客服、内容创作到金融风控、医疗影像诊断等,大模型在各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入,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因此,科技巨头的竞争从算法突破转向AI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可谓大势所趋。

其次,技术层面以差异化战略构建多元生态。

眼下,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正迈向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生态构建阶段,不同玩家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和生态构建策略。

例如,OpenAI、英伟达与甲骨文结成的“三角联盟”形成闭环:OpenAI向甲骨文购买云计算服务,甲骨文向英伟达采购GPU芯片,英伟达再投资OpenAI。而阿里云则提出“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的愿景,致力于构建从芯片到平台的全栈能力,其与英伟达合作的Physical AI生态覆盖从数据合成、模型训练到仿真测试的全链条,显示出一体化布局的决心。

加速生态构建的背后,是科技巨头差异化的技术路径做支撑。独特的技术优势使企业能够提供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吸引特定的合作伙伴,从而逐步构建起与之适配的生态体系。而生态构建又进一步强化了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效果。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资源、多样的应用场景和广泛的用户反馈,促进企业在技术上持续创新与优化,进一步凸显差异化优势。

可以说,科技巨头在差异化战略基础上开启的生态构建,是一场关乎未来科技产业主导权的激烈角逐。不同的技术路径和生态构建策略,不仅反映了企业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也塑造了科技产业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最后,产业格局从“封闭创新”走向“开放共创”。

以深度求索(DeepSeek)、字节跳动等为代表的企业,将AI嵌入电商、内容平台等业务板块,实现融合“出海”。2025年DeepSeek发布的R1模型,以低成本低算力需求、开源方式打破了传统算力运行的逻辑。

开源战略正在推动全球AI从“封闭创新”走向“开放共创”。这场超大规模的AI基建竞赛为科技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促使整个科技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前进。未来,真正决定竞争力的不再只是算力规模或模型参数,而是产业深度融合能力。

AI基建竞赛是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其本质是通过重构“算力—数据—场景”产业链,争夺下一代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对于企业而言,需在技术创新与生态适配间找到平衡。唯有在技术自主性、产业协同性与全球开放性之间建立动态平衡,才能在这场重构浪潮中把握主动权。

编 辑:路金娣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黄宇红:量通智融合创新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精彩视频
你少做,它多做,在2025骁龙峰会 中国站找寻下一场终端变革的神秘元素
中国信科集团精彩亮相2025通信展丨空天地一体,全域智联未来
中国信科集团精彩亮相2025通信展丨全栈算力解决方案支撑多行业智能化转型
中国信科集团精彩亮相2025通信展丨C-V2X“智“新方案 助力智能交通升级
精彩专题
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中国信科精彩亮相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2025中国算力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