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立讯精密:归母净利润增长22%,汽车通讯增长潜力彰显

2025年5月13日 10:18  CCTIME飞象网  

4月25日晚间,立讯精密(SZ.002475)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基本每股收益1.86元,同比增长20.78%。

剖析立讯精密的年报,这家A股精密制造业龙头一如既往的交出了一份“绩优生”的成绩。2024年立讯精密产品、业务布局多元化和垂直一体化进一步深化,除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发展外,汽车、通讯业务再度实现高速增长。

消费电子业务稳中向好,深入构建智能制造

2024年,立讯精密深耕主业,聚焦底层技术和工艺的复合开发,实现对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混合虚拟现实设备等产品的赋能和差异化经营,并通过将公司产品堆叠创造场景,在各类场景中创造生态。2024年公司净利润率为5.42%,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14个百分点。

消费性电子作为支柱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40.94亿元,同比增长13.65%。一方面,立讯精密持续稳固并深化OEM业务,通过垂直整合策略,构建了从零组件、模组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生态,凭借前沿的材料创新、先进的工艺与制程优化,为客户稳定持续提供高质量的零组件。

另一方面,立讯精密大力拓展ODM业务版图,依托长期服务国际一流客户OEM业务所积累的声、光、电、热、磁、射频、结构件等高精度的底层技术经验,赋能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以及充满创新活力的初创品牌。

年报显示,立讯精密ODM业务产品涵盖智能AR/VR眼镜、智能声学类产品、智能办公设备、智能家居产品以及户外智能设备等多个热门品类,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完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这两年,AI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愈发深入,客户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日渐增多。立讯精密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立讯精密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51.92亿元,目前拥有专利7,164件。

在4月26日立讯精密举办的电话会议上,消费电子CPBG业务负责人李敏表示,将集中精力做技术攻坚,加强ODM资源布建,结合AIoT、生成式AI助手赋能办公/家居/医疗/出行等多场景多模态,构建机器人智能体协作网络,机器人智能体产线覆盖率计划提升至60%,在智能制造中部署AI质检单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45亿,前瞻性布局正兑现盈利

在“提质增效重回报”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分红”回报股东的力度备受关注。立讯精密持实施分红政策,将经营成果切实转化为股东收益。立讯精密最近三年累计分红45.30亿元,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76.52亿元。

立讯精密的回报策略建立在其稳健发展的基础之上。作为一家以“制造+科技”双轮驱动的龙头制造企业,立讯精密通过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将主业做精做强,并借助稳健的主业持续哺育前瞻性产业。立讯精密已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数据中心等领域构建起多元化、集成化、协同化的战略版图,形成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

2024年立讯精密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7.58亿元,同比增长48.69%。立讯精密的汽车业务包含汽车线束、汽车连接器、智能控制、动力系统四大板块,汽车线束占据了汽车业务60%的份额。在2024年新增的45亿销售额中,线束产品贡献了27亿,是行业内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家。

通讯业务2024年立讯精密实现营业收入183.60亿,同比增长26.29%,其中主要增长来源于零部件业务的增长,公司在零部件业务上打造了“五位一体”的竞争格局,通过电、光、热、电源以及系统协同,构建了完整的技术矩阵。

此外,立讯精密管理层还提出拟开启真金白银的股票回购计划,而且公司2025年4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和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本着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长王来胜拟自公告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为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关税问题影响有限

立讯精密与年报同期发布的一季报业绩同样表现亮眼。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0%;归母净利润为30.44亿元,同比增长23.1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09亿元,同比增长10.36%;基本每股收益0.42元。

立讯精密表示,公司秉持“三个五年”战略规划指引,充分发挥智能化、数字化精密制造垂直整合大平台优势,持续巩固和加强公司在国际主流客户存量和增量市场核心供应商地位,也注意到国内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产业升级战略为公司业务注入了强劲发展动能,前瞻布局并拓展国内新兴产业和细分领域的增量业务。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2025-2030)》,明确将消费电子纳入"新型消费"重点扶持领域。随着消费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立讯精密有望持续受益于扩内需促销多轮驱动的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地缘政治升温,关税对全行业冲击复杂多变。对此,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乐观回应:“必须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在产品性能、服务响应等多维度建立起显著优势,才能把握住机遇,在竞争中突围。现有的产品市场趋于稳定,但新兴市场和产品业务还是很有挑战的”。

华兴证券同样表示,美国对华关税波动对立讯精密业务的直接影响有限,看好公司依托全球产能布局优势展现经营韧性。根据立讯精密2025年4月10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立讯精密在国内制造的成品只有很少一部分出口到美国。另外,公司约3%的通讯零组件出口美国,且当前已经将通讯产业产品转移至墨西哥和越南以配合国际市场客户需求。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韦乐平详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联网技术
精彩视频
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有何“超级”之处?
北京联通双万兆AI赋能行动正式发布
专家谈 | 中国信通院曹蓟光:大模型红利加速释放AI跨行业全场景赋能
飞象趣谈第二十五期!全球人形机器人半马首秀,中国黑科技如何让机器人跑赢未来!
精彩专题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聚焦2025全国两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