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AR眼镜出货量或激增42%,Meta/苹果/微美全息AI赋能AR竞逐新赛道

2025年5月16日 10:10  CCTIME飞象网  

据新消息,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博文,预估 2025 年全球 XR 头显屏幕出货量同比增长 6%,其中 AR 眼镜出货量将大幅增长 42%,远超 VR 设备2.5%,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AR眼镜成新风口

在 AR 领域,OLED-on-Silicon 的份额将从高位回落至 75%,为 Micro LED 和 LCoS 显示技术让出更多空间。其中,Meta 和 Google 已展示功能完善的 Micro LED 智能眼镜,但尚未宣布商业化计划。

 

市场复苏预计将在 2026 年延续,AR 显示屏出货量有望再增 38%,VR 则小幅增长 2.1%。目前,多个中国品牌及欧洲的 Even Realities 已推出搭载 Micro LED 和波导技术的轻量化 AR 眼镜,抢占市场先机。

Meta加速布局智能眼镜扩大领先优势

事实上,Meta(META.US)刚刚为旗下的Ray-Ban智能眼镜发布了一系列更新,上架了Ray-Ban Meta的Skyler Shiny Chalky Gray镜框+Transitions Sapphire蓝宝石镜片组合的全新款式,眼镜售价379美元起。

 

Meta在今年已经推出了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两种新款式,包括离线实时翻译、Meta AI适用范围扩大等。Meta表示,下一阶段将率先在美国和加拿大推出智能眼镜“实时AI对话”功能。

不完全统计,独占超过6成份额的Meta,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霸主。但无论是推出新款式、更新功能,还是扩大销售市场,Meta一系列的举动都在证明其对智能眼镜市场的重视,眼下的Meta正在加速布局智能眼镜,全力扩大领先优势。

 

与此如此,面对百镜大战,苹果(AAPL.US)在智能眼镜领域不会坐以待毙。此前,苹果在WWDC上正式发布了Vision Pro,基于Apple数十年的创新积累,带来革命性的全新输入系统和数以千计的创新技术。它为用户带来绝佳体验,并为开发者带来振奋人心的新机会。

根据外媒新近报道,苹果公司正在开发一个代号为N50的新项目,该项目将把苹果AI技术融入到一副时尚的眼镜中。早些时候,外媒曾报道,苹果CEO库克目前正在专注于一件事上:确保苹果公司将来推出的一副智能AR眼镜,能在市场上击败Meta公司,而且这款眼镜能做到好用、真正畅销。

关于苹果在研发智能眼镜的消息,并非首次传出。例如,在今年4月中旬就有消息传出,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于援引苹果公司内部一位工程师消息称,苹果掌门人蒂姆·库克(Tim Cook)对于推出真正的AR眼镜可谓“痴心一片”,“其他事务皆可抛诸脑后”。

 

 

微美全息AI技术融入AR智能眼镜

当前,AR智能眼镜市场展现出强大吸引力,众多企业纷纷布局该领域。公开资料显示,全息AR第一股微美全息(WIMI.US),在AR领域已有数年的技术布局,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持续加大研发AR智能眼镜布局,在行业发展占据有利地位,与相关从业者携手共同推动AR产业发展。

截止目前,微美全息推出AR头显及轻量化智能眼镜,集成MicroLED显示技术,主打低功耗与高画质,下一步其将AI大模型深度嵌入AR眼镜,实现多模态交互融合能力。例如,通过AI视觉算法提升环境感知、实时翻译和手势识别能力,支持虚实融合的自然交互,加快探索AR眼镜在电商直播、智能导航等场景的应用,形成覆盖消费、工业、教育等领域的商业化矩阵。

结语

据外媒披露信息显示,Hypernova预计在2025年底推出。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该产品发布时间,业界说法不一,有消息显示,该产品或将于今年的Meta Connect大会进行发布。除此之外,部分企业虽尚未正式进入市场,但市场多次传出小米计划推出AI眼镜的消息,字节跳动也被曝光正在积极推进智能眼镜的研发工作。当然,智能眼镜才进入到上半场,下半场还没开始,谁能成为最终赢家,还有待未来市场的检验。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韦乐平详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联网技术
精彩视频
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有何“超级”之处?
北京联通双万兆AI赋能行动正式发布
专家谈 | 中国信通院曹蓟光:大模型红利加速释放AI跨行业全场景赋能
飞象趣谈第二十五期!全球人形机器人半马首秀,中国黑科技如何让机器人跑赢未来!
精彩专题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3·15权益日 | 共筑满意消费 守护信息通信安全防线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