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华为任旭东:开源协作,共同拥抱无限可能的智能世界

2025年7月25日 11:18  CCTIME飞象网  

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任旭东发表了题为“华为开源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演讲,深入阐述了华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以开放的姿态,系统性地拥抱开源。从使用开源、参与开源再到贡献开源,华为通过战略与商业双轮驱动,携手全球开发者和产业伙伴,共同构建可持续、繁荣的智能时代开源生态。

数智技术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开源成为关键引擎

当前,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加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技术从诞生到大规模产业化落地的周期被极大地缩短,从过去的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压缩到如今的几年甚至几个月。这种加速的背后,是软件正在发生革命性的演进,从以代码为核心的软件1.0,到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软件2.0,再到以大语言模型(LLM)为代表的可编程神经网络——软件3.0,LLM正成为软件3.0的重要载体。

在此背景下,开源已成为技术创新和生态繁荣的关键驱动力。全球开源软件的价值已达相当可观的规模,绝大多数软件开发者依赖于开源软件,这充分证明了开源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核心地位。

从“使用”到“引领”,战略与商业双轮驱动

华为始终积极拥抱开源潮流,聚焦关键基础软件、新兴产业方向、产业基础能力和开源生态培育四大方向参与并贡献了大量开源项目。从公司早期开始,华为就积极拥抱开源,将开源软件作为关键。随着公司发展,华为从“使用”走向“参与”,积极贡献代码和技术至全球主流开源社区。进入新时期,华为更是以发起者和贡献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并发起了多个重量级开源项目,例如在OpenHarmony、openEuler、MindSpore等项目上的持续投入。开源已从单纯的技术驱动,转变为重要的商业策略。

体系化布局:构建繁荣的开源生态

在计算产业,华为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的策略。通过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开源数据库openGauss、异构硬件调度系统openFuyao等基础软件,赋能合作伙伴进行商业发行,构筑繁荣的基础软件生态。

华为云围绕Cloud Native AI(CNAI),通过Karmada、Volcano、KubeEdge等开源项目,打造基于云原生的AI基础设施,为AI应用提供强大的云原生底座。

华为终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通过开源共建的模式,搭建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平台开源鸿蒙。开源鸿蒙已成为千行万业的数字底座,代码量达1.3亿多行,汇聚超过9000名社区贡献者,推出71款行业发行版,通过开源鸿蒙兼容性测评的软硬件产品数量已突破1200款,覆盖金融、航天、教育、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开源鸿蒙上天入地,落地成果百花齐放。

拥抱开源,携手伙伴共创智能时代

面对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华为建立了完善的对外开源管理体系,涵盖“策、治、研、运、影、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成立了专门的开源发展团队。公司从开源决策、技术开发、到社区运营,都遵循价值驱动、分层决策、业务协同的原则。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和发起多个重量级开源项目,与全球开发者协同,构建全球影响力。华为目前是Linux基金会、Apache软件基金会、Eclipse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CNCF基金会、PyTorch基金会、Rust基金会等20多个国际开源基金会的顶级成员或创始成员。华为数百个TSC、PMC、PTL、Maintainer、Core Committer等核心代码贡献者为全球200多个开源社区贡献力量。

开源生态的繁荣,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突破,而是千万个开发者与企业的接力长跑。“源生无限,同行致远。” 华为相信,通过系统性的开源贡献和生态建设,能够为世界提供更好的基础底座,加速产业数智化转型。展望未来,华为首席开源联络官任旭东表示,将继续秉持开源开放的态度,携手全球伙伴与开发者,以开源协作驱动技术创新,共同拥抱无限可能的智能世界。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聚“AI+”时代合力 共启数字经济新篇章
精彩视频
中国联通郝立谦:凭借三大核心优势,携手各界伙伴共赴智能新时代新征程
中兴通讯徐子阳:夯实基础能力,构建数字转型共同体
中国商飞贺东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
华为杨超斌:AI应用已成为整个ICT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动力
精彩专题
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2025 MWC 上海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