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 阿维塔数智工厂生产线
在重庆两江新区的阿维塔数智工厂,AGV无人运输车灵活穿梭,机械臂高效运作,1280种个性化订单同时在线上流转,纯电与增程式车型无缝切换生产,AI视觉系统以毫米级精度检测每一道焊缝。
从一块钢板到完整车辆只需60秒。支撑这一“中国速度”的是5G、AI、数字孪生等数十项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这座由长安汽车与华为、中国联通等行业顶尖合作伙伴联合打造的“超级智能体”,是全球首个全域5G数智AI柔性超级工厂,正在成为中国智造的新标杆。
01 “AI+制造”驶入加速期
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攻坚期,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为“AI +制造”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明确指引。2025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 (2025年版)》,在工厂建设、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8个重点环节凝练出40个典型场景,相比去年版,新增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造工程优化、智能经营决策等场景,特别突出了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典型场景中的融合应用。这一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AI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边界与价值创造方向。
更为关键的是,工信部近日表示,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图,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此前,国务院也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慧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一场"AI+制造"的全场景革命正在工厂车间加速上演。
02 汽车行业“AI+制造”的灯塔级实践
当前,在汽车行业向“新四化”转型的关键期,传统制造模式的柔性不足、协同低效、数据割裂等痛点集中显露,正在加速革新汽车制造的技术架构与业务逻辑。
长安汽车率先启动了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数智化模式的转型。在华为中国行2025·重庆AI+制造行业大会上,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总经理吴克志分享的智能制造总体建设思路与智能工厂建设经验,深刻反映了传统车企在数智时代的战略调整与实践探索。这一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生产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全方位重构。

图 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总经理吴克志
其中,C2M模式驱动的柔性制造革命成为长安汽车转型的核心方向。传统车企通常采用4S店经销模式,制造环节以库存为导向,存在高周期、高库存、高成本的 “三高”难题,通常仅能提供不超过200种配置的有限车型,按照固定顺序生产。而在智能汽车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日益个性化,通过手机App进行电池包大小、智驾功能、轮毂、外观、内饰等配置的个性化选择已成为常态。这种大规模客户化定制模式对车企的研产供销一体化协同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应对这一挑战,长安汽车通过新建智慧工厂和改造传统工厂,构建了支持数千种配置的个性化订单生产能力。在交付策略上实现“一车一单一BOM”的精准生产计划与执行;在计划排产环节引入订单实时自动排产系统;通过端到端供应链协同,精准指导供应商提前准备物料并分时间段交货;基于客户订单的可选配置快速设计工艺方案并落地实施;实现制造OTD(订单到交付)全流程透明化,让用户可以实时跟踪车辆状态;建立一车一单一档案的精细化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这一系列变革使长安汽车的生产模式从传统的MTS(按库存生产)成功转向MTO(按订单生产),大幅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此外,集约化建设与平台化运作构成了长安汽车转型的另一支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长安汽车全面转变传统的分散式业务运作模式,推动业务和运营的全面数字化升级,实现企业架构向平台化转型。通过将不同的业务流程和数据集中在统一平台的模块中处理,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系统整体效率的提升,同时推动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IT层面,通过建设集团统一数字底座,实现集约化供给、共建共享,沉淀公共能力并显著节省投资,为全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在阿维塔数智工厂的实践中,这种转型体现得尤为明显。工厂实现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支持多工厂智能制造协同。
03 深入核心业务场景
长安汽车的数字化转型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与华为等合作伙伴形成深度协同。借助华为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验,构建起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体系。华为将自身在业务变革、管理变革、数智化转型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转化为针对制造行业的咨询服务和场景化解决方案,为长安汽车等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

其中,基于华为4A架构的数智工厂建设经验,通过统一架构与数据融合,实现了多工厂智能制造协同体系。
具体来看,华为的4A架构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首先是对准业务结果,强调数字化转型必须由业务部门主导,明确技术投入如何支撑业务发展;其次是IT能力的平台化与服务化,构建强大的IT平台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再次是采用On Premises + Cloud的混合云策略,实现平滑的云转型;最后是建设统一的数据底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这一架构支撑长安汽车实现了IT能力向云化、服务化的演进,为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保障。
特别是基于华为的技术架构与能力,长安汽车实现了从烟囱式架构向开放云化平台化架构的关键跨越。众所周知,传统工厂的封闭且独立系统被打破,代之以万物互联的开放式平台化架构:通过跨系统融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底座,实现数据标准化;提供低门槛的应用开发平台,支持业务人员基于平台进行敏捷迭代和自助式创新;促进数据模型、能力组件、算法服务的共享和复用,并支持持续改善。这种架构变革不仅解决了传统工业系统的数据孤岛问题,更构建了可持续创新的技术生态,使工厂具备了快速响应业务变化的能力。
与此同时,华为为长安汽车打造的制造生产网构建起这座超级工厂的"神经网络"。这张融合、智能、超宽、安全、可靠的生产网,为汽车智能制造构筑了极速稳定的网络基座。在阿维塔数智工厂,这套网络体系支撑了阿维塔等三个品牌多种车型、上万个用户个性化配置组合的混线生产,解决了传统制造慢节奏交付难以满足市场快节奏需求的痛点。
此外,在数据治理方面,华为助力长安汽车重新定义了信息架构和数据管理体系。
具体到场景中,依托华为的技术解决方案,长安汽车打通了三大关键流程:一是打通工程数据流,使产品数据快速从研发端向制造端传递,不再需要人工转换及反复沟通验证;二是打通商业信息流,实现消费者在线下单与配置,实现整车交付周期大幅缩短;三是打通生产工艺流,通过数据资产化治理和统一生产数字平台,使数据按需参与生产过程,实现成本与能耗“双降”成效。这“三流贯通”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更构建了从客户需求到生产交付的端到端价值链路,重塑了汽车制造的价值创造模式。
04 样板实践,跨领域突围
华为在长安汽车的成功实践并非偶然,而是其“AI+制造”解决方案能力的集中体现。这种能力不仅在汽车行业得到验证,更是复制到电子、轻工、装备制造、新能源、家电等众多细分行业,形成了跨领域的示范效应。华为通过“伙伴+华为”体系,将创新的根技术、深入场景的方案、简单易用的产品与行业经验相结合,让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实现数智化转型“一触即达”的体验。
在电子制造领域,美的集团基于昇腾算力底座,融合大模型应用和开发AI 智能体,实现12个大模型在昇腾上的迁移适配。通过加速AI与全业务场景结合,美的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品服务升级,更为全球用户、员工等提供了高质量、高体验的智能服务,展现了AI技术对传统家电制造的全方位重塑。这种基于算力底座的大模型应用模式,为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在轻工业领域,茅台携手华为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 等新技术应用到酒库安全、生产管理、安防管理、消防管理、应急管理、运营管理等场景,通过空间形态、园区业态、信息生态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安全感知、实时监测、事前预警、应急管理、安消联动五大保障能力,成为酿酒行业的转型样本。这一案例表明,即使是传统认为“靠经验”、“重工艺”的行业,也能通过AI技术实现质的飞跃,华为方案的普适性得到充分验证。
华为技术解决方案的跨行业复制能力源于其技术架构的先进性与开放性。无论是汽车、电子还是轻工业,华为都坚持以统一的数据底座为基础,以IT/OT融合为路径,以场景化AI应用为抓手,构建可扩展、可定制的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华为通过支持上千种工业协议的“工业语言翻译器”,解决了传统工业设备“连不上、读不懂、用不了”的难题,为跨行业应用奠定了基础。这种技术共性与行业特性的平衡,使得华为方案既能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又能保持技术架构的一致性和可复用性。
05 “AI+制造”的未来图景
AI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单点应用向全价值链渗透,从效率提升向模式创新演进。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加速和应用场景深化,“AI +制造”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技术、管理和生态等多方面的挑战。
不可否认的是,柔性制造能力的全面升级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长安汽车所探索的C2M模式将从汽车行业向更多领域扩展,支持数万种配置的混线生产将成为常态。这要求制造企业不仅具备硬件层面的柔性化能力,更要构建数据驱动的柔性决策体系。
华为帮助长安实现的订单实时自动排产、端到端供应链协同等能力,正是未来柔性制造的核心要素。未来支持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工厂占比将显著提升,制造周期将进一步缩短,库存周转率将大幅提高,推动制造业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型。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工业领域正从通用大模型向行业大模型、场景大模型演进。未来,针对特定工艺、特定设备、特定场景的专业大模型将大量涌现,使制造知识得以数字化沉淀、标准化复用和快速迭代,解决制造业知识传承难、经验依赖强的痛点问题。
此外,在“双碳”目标指引下,AI技术正成为制造业节能减排的关键工具。未来,AI技术将在能源管理、工艺优化、循环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能源调度、减少物料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制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长安汽车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不仅塑造了汽车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更勾勒出中国制造业数智化升级的主流路径。当前,“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国家政策为企业转型提供了清晰指引和有力支持。而市场竞争压力和消费需求升级则构成了企业转型的内在动力。这种双重驱动机制既保证了转型的战略方向,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制造业变革浪潮中,中国企业正通过创新实践从追随者变为引领者。长安汽车与华为的故事,正是这一转变的生动写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中国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之路不仅改变着中国产业的面貌,也在重塑全球制造业的格局,为全球提供中国智造的样板、方案与智慧。
来源:智能制造I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