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液冷板块持续走强,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赛道。根据同花顺数据,液冷服务器板块年内涨幅已达61.37%,其中淳中科技、大元泵业、英维克、川润股份等多股涨幅超过一倍。
资本热捧背后,是算力需求与政策导向的双重驱动。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快速扩张、高功耗芯片普及,使数据中心散热与能耗压力持续攀升;另一方面,《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要求,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3以下。传统风冷普遍在1.4—1.65之间,已难以满足高热密度场景需求。液冷凭借高效散热和节能优势,正在逐渐成为行业首选。IDC数据显示,2024—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46.8%,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2亿美元,行业渗透正迎来加速拐点。
液冷散热主要包括冷板式、浸没式与喷淋式三种路径。目前,冷板式液冷因成熟度高、兼容性强、改造成本相对较低,已成为市场主流;浸没式液冷则将电子元器件直接浸没在绝缘冷却液中,散热与节能效果更优,尤其适合高功耗算力场景,正成为行业新焦点。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液冷技术的企业,东阳光在冷板式与浸没式液冷均已形成战略覆盖,是市场上少数能够全面提供核心部件铝冷板、关键材料氟化冷却液以及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在材料端,公司依托华南地区独特的氯氟化工产业链,率先切入氟化冷却液研发,产品涵盖全氟聚醚和六氟丙烯低聚体,并积极储备第四代制冷剂技术。这些材料具有透明、无味、不可燃、低毒性、耐高温等特性,兼具优良的导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广泛适配5G、物联网及超算中心等高热密度场景。
在部件端,公司具备液冷用铝冷板生产能力,产品矩阵覆盖CDU及冷板,并在研更高功率的CDU、冷板、光模块及交换机。同时,东阳光携手韶关市政府落地液冷设备制造基地,入驻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进一步完善产能布局。
东阳光不仅专注于技术研发,还在积极推动产业链整合,逐步构建涵盖“系统级—机柜级—服务器级”的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公司与中际旭创合资成立深度智冷,聚焦液冷解决方案推广和大客户拓展;投资芯寒科技,切入浸没式液冷赛道,实现冷板液冷与浸没液冷的互补;同时投资纵慧芯光,探索液冷技术与光芯片的协同应用,以期开发更高效、更可靠的散热整体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东阳光拟通过参股方式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向下延伸产业链至算力市场。秦淮数据集团是亚太领先的中立第三方超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运营商,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市场建有新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拥有先进的液冷技术、绿色低碳运营能力和智能化运维平台。其中国区业务覆盖环首都、长三角、粤港澳以及西北枢纽,是“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投运规模最大的AIDC运营商之一。秦淮数据在高密度场景中具备领先的散热解决方案,其数据中心年均运行PUE仅为1.21,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交易完成后,东阳光与秦淮数据将在技术、产品、需求及区域布局等维度形成深度协同:技术上,东阳光的液冷材料与部件能力与秦淮数据业务深度融合,双方将构建覆盖“液冷材料—液冷设备—智算中心”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产品上,东阳光电子元器件与秦淮数据高功率、高密度AI服务器优势互补,共同研发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提升AI服务器市场渗透;需求上,秦淮数据可为东阳光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服务,满足高密度算力需求,加速算法落地,同时机器人技术反哺数据中心运维自动化;区域上,依托东阳光在韶关、乌兰察布、宜昌等基地的清洁能源布局,为秦淮数据提供低成本绿电供应,双方共建“南北双核”算力枢纽,实现跨区域算力调度与低成本低时延服务。
液冷技术不仅是散热方式的迭代,更是绿色IDC升级的关键支点。随着“双碳”战略和“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东阳光凭借战略前瞻性与技术定力,正逐步构建从核心材料到智算中心的液冷全链条优势。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浪潮加速来临之际,东阳光以液冷技术为抓手,以绿色IDC为落点,正在成为推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升级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