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操作系统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正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
长期以来,这一市场被Windows、Android、iOS以及Linux等国外系统垄断,但如今,在政策推动、技术积累与市场需求的多重因素驱动下,国产操作系统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我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操作系统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4)》显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50亿元。在细分领域,工业操作系统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其市场同样前景广阔,咨询机构赛迪顾问预测,预计到2027年,中国工业操作系统整体规模将达1231.3亿元。
当前,国产操作系统在桌面、服务器、移动端和物联网等多条战线上同时发力,场景也从传统的政务、金融等领域,向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能源等更多关键行业渗透,并在消费电子领域崭露头角。
那么,在信创浪潮和自主可控趋势的带动下,国产操作系统市场逐步国产替代之际,有哪些国产操作系统值得重点关注?其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有何不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们各自凭借什么优势脱颖而出?我们来一起盘点其中的代表性系统。
首先是以麒麟软件、统信软件等为代表,基于开源Linux内核进行二次开发的操作系统,也是目前国产操作系统的主流。
1.麒麟软件:国产操作系统的“国家队主力”
国产操作系统的探索始于数十年前。公开资料显示,1973年8月26日,由北京大学和738厂联合开发的中国第一套操作系统,搭载于研制成功的DJS-11机(即150机)。从早期的大型机系统,到基于Linux的现代发行版,国产操作系统已经经过二次浪潮。
其中,脱胎于国防科技大学的麒麟家族,包括中标麒麟、银河麒麟、优麒麟、湖南麒麟等,多脱胎于国防科技大学,是近二十年来国内非常重要的技术体系。
2020年1月,中国电子集团旗下的中国软件整合旗下中标软件和天津麒麟两大子公司,成立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中国软件持股46%),中标麒麟和银河麒麟都成为其下品牌。
麒麟软件面向通用和专用领域打造安全创新操作系统产品,现已形成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万物智联操作系统、工业操作系统、智算操作系统产品等为代表的产品线。
在业务上,麒麟软件为党政、行业信息化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安全可信的操作系统支撑。根据赛迪顾问统计,麒麟软件旗下操作系统产品连续14年位列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早期行业中存在一个共识: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国产操作系统将成为像Windows一样,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基础软件产品。为此,麒麟软件投入大量研发资源,亲自主导并参与了国产操作系统的早期研发,但产业化进程并不顺利。
随着国家多次提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明确将基础软件纳入重点发展领域后,麒麟软件开始承担更多国家战略任务,从国家安全而非单纯商业层面来布局操作系统业务。
2.睿赛德RT-Thread: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隐形冠军
随着AI等技术的发展,智能产品迎来应用元年,以及工业4.0进程的不断推进深入,智能设备的数量处于井喷前夕,不久的将来,将达到千亿台数量级规模。嵌入式操作系统因其微型化、实时性、可裁剪性、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等核心特点,在智能硬件上快速普及。
睿赛德科技起源于2006年的开源项目,早期主要服务于嵌入式设备领域。随着物联网市场的爆发式增长,RT-Thread凭借其轻量级、高实时性的特点,快速在物联网操作系统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相比其他厂商,RT-Thread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微秒级硬实时内核,以及极致轻量化的技术特性。系统最小内核仅1.2KB,响应时间达到微秒级,完美适配物联网设备对低功耗、高效率的要求。
某种程度来说,RT-Thread是中国开源软件商业化的成功案例。在“开源+商业”并举的服务体系下,基于多年的技术探索和客户服务在重点产业实现突破。
在智能物联网领域,RT-Thread优势明显,作为我国装机量最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RT-Thread装机量已超25亿,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同时也已成为全球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一。
目前RT-Thread系统已适配市面上超100家芯片企业的产品,服务网络覆盖工业控制、智能汽车、能源电力、轨交、航天、机器人、消费电子等关键领域。
依靠早期在开源社区的积累,RT-Thread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大量开发者支持。截至目前,RT-Thread在全球拥有超过30万开发者,开源项目Star数超过10万,成为国内最大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者社区,也是全球最活跃的开源操作系统项目之一。
3.统信UOS:政务市场的领军者
2020年,中国另外一个操作系统主要供应商——统信软件宣布完成新一轮11亿融资。统信软件诞生于2019年,是由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诚迈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兴新支点合作,发起的统一操作系统项目,目前旗下拥有统信UOS、深度社区等品牌。
相比其他厂商,统信软件最大的优势在于深耕政务市场,其对党政机关的需求理解更深入,政务服务能力更强。发展到现在,统信UOS主要应用于政府、大型国央企、行业头部企业及个人用户,在党政、金融、教育、医疗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占有较高市场份额。
统信团队从早期就开始深度参与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如今已成为中国主要的自主操作系统企业之一。
某种程度来说,统信UOS是深度社区商业化运营的成功范例。依靠团队在开源社区的长期技术积累,成立一年的统信UOS就开始崭露头角,根据统信软件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UOS系统装机量超过100万套:统信UOS社区版deepin还是全国第一个进入全球开源操作系统排行榜前十名的国产产品。
近年来,统信UOS更是快速发展,与龙芯、飞腾、鲲鹏等国产CPU厂商达成深度合作。
在政务市场领域,统信UOS优势明显,但在消费级市场,统信UOS仍在探索突破路径。在2024底举办的中国操作系统大会上,统信软件披露,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统信UOS操作系统发展进入了规模化阶段,国产平台装机量已超800万套,服务客户超5万家,服务体系深入全国2800多个区县,全球个人用户超百万。
4.华为鸿蒙:全场景智慧生态的破局者
华为鸿蒙是国产操作系统的新锐,也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取得突破的代表性系统,值得重点关注。
2019年,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彼时,一方面美国制裁加速了自主可控需求,另一方面正值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期。
鸿蒙系统刚一发布,就选择走全场景智慧生态路线,为了在众多操作系统中形成差异化优势,鸿蒙采用“分布式架构”的创新设计理念,试图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截止目前,华为鸿蒙实现了从内核、数据库到编程语言、AI 大模型等各个层面的全面自研。
全面自研的背后,是华为的巨大投入。今年8月,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透露,鸿蒙系统每年投入超 1 万人,持续 6 年,总研发费用达几百亿,代码量更是高达 1.3 亿行。
在生态建设上,华为鸿蒙压力面临巨大压力。想当初,实力雄厚的微软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也折戟沉沙。
随着生态建设深入和市场竞争加剧,鸿蒙开转变发展思路,采用“开源开放、生态共建”的策略,加速推进生态建设。为了吸引开发者加入,鸿蒙在开发者支持方面全面布局,几乎考虑到了应用开发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近年来,鸿蒙生态发展迅速,2023年8月,在2023华为开发者大会上,HarmonyOS已拥有超过220万注册应用开发者。而截至2025年6月底,搭载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产品种类超1200款,总量超11.9亿台,开发者超720万,上架应用与元服务数量超2.5万个。近期,鸿蒙 5 终端数量已突破 1000 万,这一数据被余承东视为 “重大的里程碑”。
华为在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发力,也为鸿蒙系统的增长提供了巨大助益。2025年5月8日,华为公司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鸿蒙电脑”正式亮相,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从内核层开始自主可控的电脑操作系统,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PC)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到如今,华为鸿蒙已成为与苹果 iOS 系统和谷歌安卓系统并立的全球三大操作系统之一。
通过“开源共建”的生态策略,鸿蒙轻装上阵,一方面依靠技术优势占据生态位,打出“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旗号,确立差异化定位;另一方面,继续通过生态合作撬动产业资源,扩大生态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5.openEuler:开源创新的服务器生态基石
开源是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的重要路径,开源操作系统国产操作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中国开源发展深度报告(2024)》显示,以开源鸿蒙(OpenHarmony)、开源欧拉(openEuler)、openKylin、OpenAnolis和 OpenCloudOS为代表的五大国产开源操作系统,在2024年均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和显著的生态发展,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以成立于2019年的开源欧拉openEuler社区为例。与其他专注特定领域的操作系统不同,其作为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专注服务器场景。
为此,在产业生态各环节,openEuler全面布局。在硬件层面,openEuler支持x86、ARM、RISC-V等多种架构;软件层面,openEuler与主流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完成兼容适配;云服务商层面,openEuler已在多家公有云平台提供服务。
openEuler这种开源开放的模式,因降低了生态参与门槛,很快便获得了产业界的广泛支持。
2024年11月15日,在操作系统大会2024期间,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Euler社区宣布,2024年openEuler系操作系统新增装机量超过500万套,五年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套。
2020年,openEuler开源社区得到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企业的共同支持。随后在2021年,openEuler发布多个创新版本,社区贡献者数量快速增长。
2024年6月,麒麟软件、麒麟信安、统信软件、超聚变、润和软件、软通动力、凝思软件、中科方德领先发布基于 openEuler 24.03 LTS 的商业发行版,集合众多开发者的智慧,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IT基础设施的坚实基础。
总结来说,openEuler“不卖系统、不收授权费、不设门槛”,另辟蹊径,专注于通过开源社区模式构建产业生态,就像开源运动的经典模式,通过社区协作推动技术创新,不与生态伙伴争利。
写在最后
除了上述各有特色,具有代表性的五大操作系统,值得关注的还有深度Deepin、中兴新支点、红旗 Linux、中科方德等,不再一一赘述。
最近几年,中国科技领域迎来大爆发,多数领域实现突破,赶超甚至引领全球市场。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以及能否实现“破局超车”也备受瞩目。
当然,在更普遍的消费产品市场,甚至全球市场占有率,与目前美国企业主导的几大系统还有明显差距。
提到国产操作系统,关于“基于Linux、安卓内核”的议论不绝于耳,但Linux内核是全球开发者长期共同参与的结果,最开始林纳斯写Linux内核的时候,内核代码只有1万来行,而目前已达到约3000万行。基于已有成熟生态和体系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操作系统,是目前较为可行的路径。另一方面,中国科技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其追赶速度,发展无止境,实现弯道超车屡见不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产操作系统技术水平以及市场接受度方面都有显著提升,相比国际竞争对手,国产操作系统企业在特定场景、特定领域已经形成差异化优势。但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究竟能否成功打开局面,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前路漫漫,竞争仍在继续。
参考文章:国产操作系统的沉浮往事
https://36kr.com/p/2995474036846465
国产操作系统三巨头年报新鲜出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1903118376465587&wfr=spider&for=pc
《中国操作系统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