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看得见”是屏幕最重要的使命——更高的分辨率、更鲜艳的色彩、更清晰的细节,是用户对屏幕的核心诉求。
但随着数字设备深度融入生活,屏幕已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成为“人与数字世界的第一触点”。当每天数小时的屏幕使用成为常态,用户的需求悄然生变:从“清晰可见”升级为“视觉舒适”,视觉体验正成为屏幕技术创新的新价值所在。
从“能看见”到“看得舒服”,这场屏幕技术的时代转向,正在全球显示产业的实验室与生产线中悄然酝酿。而答案,或许就藏在一家专注屏幕技术研发的中国工厂里。

近期,一条央视新闻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知名主持人撒贝宁参与了一场特别的“屏幕实验”。镜头里,他化身为屏,从屏幕的视角经历了一系列“反常识”的视觉体验:在强光下依然清晰可见的画面、暗夜里深邃画面依旧舒适柔和、长时间观看后眼睛毫无酸涩感、快速滑动时如丝般顺滑的操作体验……这场充满科幻感的体验背后,指向的正是屏幕技术的深层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中多次闪现“中国智造”等关键词。这些元素不仅彰显了国产屏幕在核心技术突破的背后有着中国智造的支撑,也传递出其面向高端市场、聚焦用户体验的明确信号。
而这场实验的主角,正是即将发布的天马“天工屏”。
更有意思的是,这支预告片的名字叫《小撒是块五星好‘屏’》——什么样的屏幕,才能配得上“五颗星”的评价?虽然他没有在镜头里直接揭晓,但已经为观众埋下悬念。究竟是哪“五星”,又如何定义“好屏”的标准?答案或许要等到9月19日 天马高端OLED技术品牌发布会,才能真正揭晓。
但我们不妨可以想象一下,就像日常给餐厅打出“五星好评”,往往意味着餐厅不仅菜好吃,还要环境舒适、服务贴心、性价比高,甚至能带来超预期的体验。同样,对于天马“天工屏”为何能获得五星,首先屏幕本身的显示素质与功能体验肯定是关键一环,如何能将看不见的技术融入看得见的日常,是每一家屏厂都需要思索的问题。
从终端消费者实际需求来看,护眼已经成为屏幕技术的必答题;另外iPhone 17 全系机型带来的高刷流畅,应当也是当下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而屏幕本身一定要真实好看,看清看透那就更不用说了。而这些需求方向,与目前天马对外释放的天工屏护眼、通透、高刷三大高端显示基调一致。
那五星的另外维度,高端智造方面必然也占有一席。作为中国显示工业的代表,天马深耕显示制造已经四十余年。当你走进这家中国工厂,便能理解“天工”五星品质的真正含义,通过传承智能工厂基因,构建起精密智造的硬核网络:从纳米级的像素排列,到微米级的薄膜镀层,再到全自动化产线运转,以及千锤百炼的严苛测试,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精密工程与匠心打磨。
这里不仅是屏幕的出生地,更是创新实验室和未来体验场,正是在这样的工厂里,中国显示技术才能不断突破,孕育出面向下一个十年的“五星好屏”。
还有五星的维度肯定与终端用户有关。当一块屏幕变成手机屏、手表屏、办公屏、汽车屏更甚是医疗屏,品质可靠肯定也是必选项。天工屏需经历-40℃~85℃极限温循、超显深显微镜微观质检、钢球极限高度跌落、几十万次弯折测试等各种极限生存挑战,方能变成终端用户手里的 “五星好屏”。
此外,据业内人士推测,天工屏可能还具备耐用性(如抗摔、抗刮擦的强化结构)、自适应(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自动调节显示参数)等额外优势,进一步拓宽“好屏”的定义边界。
撒贝宁参与的这场“屏幕实验”,最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所有谜底都将在9月19日的发布会上全面呈现。届时,天马技术将完整展示“天工屏”的技术细节与应用场景,重新定义“人与屏幕的第一触点”交互逻辑,用硬核创新回答“如何让屏幕真正看得舒服”的时代之问。
值得一提的是,“天工屏”的名字源自《天工开物》。这部明代工艺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工艺百科全书”,象征着东方智慧与匠心精神。如今,天马以“天工”为名,不仅是在致敬千年工匠精神,更是在以现代科技续写《新天工开物》大国智造的新篇章。
从“看得见”到“看得舒服”,一块屏幕的健康革命,正在这家中国工厂里顺势而发。9月19日,让我们共同聚焦发布会现场,见证天工屏 “屏实力 定乾坤”,开启高端OLED屏幕技术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