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现场直击列表 >> 正文

李司坤:开放合作 共谋发展

2012年8月21日 16:54  移动Labs  

    2012年8月21日至8月22日,中国移动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第六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聚焦于云、管、端、“台”,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索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打造移动互联新生活。以下为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产品主管李司坤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速记:

    李司坤:首先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我代表谢志远先生给大家至歉,他现在是严重的感冒,所以临时来不了现场,非常的抱歉。我是物联网基地的产品主管李富春,由我代替谢志远先生给大家进行今天的汇报和演讲。

    我们的题目是开放合作,共谋发展,各位专家都应该有体会,物联网这个词从前几年的热点逐渐转变成为到现在各个产品各个产业链以及各个领域都会逐渐地雨后春笋冒出来很多的物联网的应用,这些物联网的应用也逐渐在通过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对整个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逐渐加重的影响。

    简单举几个有意思的应用。首先大家都应该有知道,06年开始,耐克和苹果公司合作的“耐克家”运动系列,不管是运动鞋和跑步的玩表,都有专门的耐克的信息,包括采集到的运动的数据,可以通过高频的通讯2.4的通讯传递到我们的IPOD的手机,或者是IPOD的接受器中,通过不同的客户端的软件,用户可以对自己的运动的情况和身体的情况做实时的监测,还可以传递到后台的云处理的平台,为用户制定优化的运动的建议,这是很有意思的,可能从06年开始就作为前瞻性的运动医疗健康监控的应用。

    食方面,我们从整个实才或者是实物产品从总值、生产、运输最终到消费者整个的流程的环节,我们用到的物联网的技术和产品是非常多的,包括GPS的定位导航和流程运输流的监控,包括二维码的电子标签的食品的溯源,我们的消费者不太特别了解的情况,包括整个产业链以及最终的消费的环节都可以产生很多的各种丰富的应用。

    住的方面,后期也是很好的亮点和热点,包括家庭安防的应用,红外传感器、摄像头的监控,各种各样的应用也在逐步地增多,包括对家庭里的电器的设备,空调、窗帘做到远程的控制,我们会提出节能环保对智能家居会做使用模式上的设置,人如果在家相关的模式可能会更利于日常的生活,同时会对我们的电器的耗能的状况做到实时的检控和管理。

    行的方面,这个概念更接近我们一些,不管是前期说的智能交通还是后期针对大众车主的车联网的应用,都是基于越来越广大的车主的应用,提供的丰富的物联网的应用。前段时间我还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GE和以色列共同推出的针对乘坐者车辆的后始创做成娱乐的设施,后台的乘坐者可以用触摸屏做在线的应用。

    各种各样的丰富的物联网的应用,对日常的生活已经真切地得到了一些体会,但是这些体会实际上对我们来说,现在目前来说,它真正的要作为一个规模化的或者是产业化的物联网的应用,可能还不是那么有很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想,在整个的全国也好,还是全世界也好,我们认为目前的物联网的发展阶段还是作为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目前它的代表,我们想主要是有两个主要的现象,第一个现象,在整个的物联网的产业和产品以及各种应用的开发还是碎片化,还是以单个的应用为主体的,整体看起来一家做一个产品,或者是一家做一个行业,这种情况和局面,目前是主要的现象。

    因为现在应用丰富了,市场也开始逐渐培育起来了,第二个现象在整个物联网的基础应用上,特别是底层的标准上,开始逐步地整个产业链达成共识,针对基础的设计物联网的应用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地投入了重心,包括像国家层面的或者是地方政府层面的,都在大力推广物联网的技术标准以及地方性产业化的发展。这个发展的阶段对产业链各方都是比较重要的契机。

    物联网整个产业的情况我们认为它的发展的阶段主要是在向规模化发展的过渡阶段,主要是有以下的瓶颈暂时性会对物联网的产业产生了制约性的作用,最重要是产业化的问题。物联网是产业的概念,并不是单独的技术和产品。如何把规模化的东西实实在在作为产业化的应用去推广,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同时针对产业化的问题,以下可能有几个具体的问题,比如说商业模式、成本与规模发展的矛盾、一些核心的技术以及标准不够统一,产生核心的技术不够自主,这些问题都是放在面前必须要克服的问题。饭锅头来说这也是整个产业链各方在现在物联网发展的阶段所非常好的机会,通过这个机会实现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我们觉得应该是在下一阶段对各个产业链的合作伙伴都是很有利的时机。

    我们在整个产业链中,物联网的产业链是很长的,运营商作为整个物联网产业链比较重要的一环,应该是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以下主要的三个方面去做一些作用,帮助产业链各方去做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重要的推动的作用。

    第一、标准化。我们希望通过物联网专网的建设去帮助我们的产业链的各方去更好发展自己的业务和产品的研发。实现推动整个物联网技术以及底层协议的标准化。

    第二、希望能够去打造一个物联网的云服务的平台,能够去实现对各种能力的聚合,最终的目标是去帮助产业链各方提供各种各样的能力和开发的手段,为行业的合作伙伴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第三、也希望能够联合物联网产业的各个方面,能够去实现我们物联网产业联盟,推动整个联盟发展的方式去产生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的发展。

    如图,中国移动物联网业务发展的现状。简单罗列了几个数字,数据是截止到2012年5月份,从2012年1到5月全国的物联网终端数目前的数字是接近1500万台,同期来说,较2011年增长53%,这个数据实际上不仅是高于全球和国内的水平,同时也是个逐渐递增的过程。也可以看起来,我们正处于一个物联网的应用繁荣和规模化发展的转折点的阶段。

    它的收入上也是较2011年同期有30%左右的递增,目前整个的很多物联网行业中主要的两个比较大规模的应用,主要是在电力和交通物流行业,其他的行业也在逐渐的增多。

    下面是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的发展策略,第一是智能管道,第二是一句通,家庭安防市场上的产品和职能交通里的车联网的产品推出和代表整个物联网特色产品的发展。第三是希望能够搭建物联网的平台,基础性平台,为我们的行业合作伙伴提供我们的物联网的专网能力以及二维码的能力实现能力的开放。

    通过以上三点带动很多物联网其他各个行业的发展,来实现行业应用的不断的完善和拓展。下面就着重由前面三个内容包括我们的智能管道、特色应用和能力开放给各位做个汇报。

    最重要的打造智能管道第一点是物联网的专网,直接的体现是专网的专有的号码,10648和147开头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更加丰富的吗好资源和基础的物联网的基础的网络,来为众多的伙伴提供业务的个性化的需求以及整个全网统一运营的需求,通过基础网络的建设带动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专网三个基础的层面,一是基础性网络,包括短信中心为代表的,再往上走是专门的业知系统,再往上走应用层会建设我们基础性的运营支撑系统,包括我们的运营管理平台为后期的各个物联网的应用提供基础的能力调用和介入还有专用的业务的网关,向底层进行接入,这是物联网的专网的大致的概况。这样我们实现押管道向智能管道的通行。

    我们还能够基于我们的专网给用户提供通信的状态的管理,通信的健全等等丰富的智能管道的应用,代表性的产品是我们的GG卡是物联通。GG卡使用专用的号码,通过物联网的专网提供刚才给各位专家汇报的,状态管理、查询、健全、质量管理等服务的内容。有点首先是可靠性高,因为是基于物联网专网跟通过的通讯类的产品有所不同;第二类是提供强大的管理的功能,通过运营管理平台给用户实现一些终端的开关机的状态、在网的状态各种丰富的功能,通过专门的计费的系统实现灵活的计费,比如说流量池等等。

    物联通,是加载了终端的协议,通过这样的集成和组合能够实现除了GG卡所有的功能之外还具备可靠性高、抗振动、防电磁干扰、集成度高等优点,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终端管理协议实现终端的状态查询及远程配置的终端的管理的功能。

    整个的智能管道的产品体系里主要有三大类的产品的形态,第一种是GG卡,插入式SIM和天平卡,第二类模组类,第三大类是通用性的DTU的终端,前两个类型的产品我们的计划都是能够在2012年4季度,9月份的时候争取做正式的商用,第三个层面是希望在2012年底有商用的产品,同时我们的移动的研究院也正在研发中国移动自主的物联网芯片与物联网的模组。

    下面是特色的产品的汇报,主要是两块,一块是针对家居市场的宜居通,中国国内市场是很大的市场,我们的家庭的规模也是非常大的,现在家庭用户规模是4亿户,这是很大的市场。唯一的问题是如何满足市场的需求,真正找到家庭用户使用的产品,我们预计能够在2015年具有基本消费能力的目标用户群家庭规模是3500万户,整体的市场达到1240亿元的市场规模。针对家庭的应用的市场,结合了物联网技术的家庭数据的产品,职能的安防和红外结合在一起,家电远程职能控制和后期的宽带接入和家庭的丰富的控制,我们希望打造集中式的家庭应用的产品。

    整个产品的演进的路线有完善和清晰的规划,包括2011年已经商用的TD座机实现的够能是通信和安防,到今年的9月份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家电的职能控制也能够把产品做正式的商用。同时也实现能够有个网关版的产品的推出,这个基础上通过网关版的产品实现安防、职能控制以及宽带和无线上网的功能,还有包括TD的摄像头以及后期的LTE相关的产品。

    第二项是车联网的产品,前端的体系是各车厂合作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后端是推出面对车主的平民化的车联网的产品。整个后台的搭建上是希望提供一个开放式的车联网的云服务的平台,第一是终端接入形态的,同时我还可以跟不同的合作车厂去开放我们的能力和服务,也可以对行业合作的伙伴,车厂、保险公司等等提供我们的基础的数据的能力。

    面向车厂合作主要有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提供职能通道,第二如果自己有TS平台我们也提供职能通道和服务,我们的目标主要是直接面向车主提供面向用户的终端的产品,基于后装的产品也可以给保险公司个性化的保单和价值行为的分析的数据,也可以为4S店提供二次营销的数据分析的功能。

    第三是能力开放,主要是针对我们目前的应用现状,因为是烟筒式的,每个行业间相互的独立性比较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基础能力,包括物联网专网和二维码平台的建设,为各个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两项基础的能力。专网的能力,简单来说主要是三个代表性的产品为载体,第一是基础能力类的产品,通过GG卡和物联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我们的终端的管理能力和运营管理的能力也是基于专网的。

    针对二维码的能力,应用的案例很多,主要到我们的能力阶段,针对我们的二维码平台主要是提供智码、发码和解码,同时也可以给用户提供拍码和扫码识别等等的应用,我们是通过运营支撑方合作,现有包括方正等等五个公司,我们也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

    我们希望实现物联网云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三个层面,整个云服务平台主要是为了满足现在的三个不同的需求层面,一个是长尾市场带来的碎片化的应用的情况,第二是面对产业链整合的时机阶段提供更好的能力和服务,第三是基于比较统一的物联网的云服务平台更好地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商业模式创新上的功能。

    在整个云服务平台架构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针对开发和应用的人员提供比较重要的应用孵化的环境,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实现便捷的应用开发和部署,如果是自有应用的合作伙伴也提供应用运行环境提供应用托管和云服务,同时面向自己基础的能力,电信的网络能力、互联网能力和物联网专网的能力提供丰富的应用能力调用。最终通过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实现物联网的专网服务、云服务和应用孵化的服务,面向所有的行业伙伴进行合作。

    最后也非常期待和产业链各方的进一步的密切的合作,谢谢大家!

    (本文为现场速记稿,不代表移动Labs及中国移动观点)

编 辑:赵宇新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