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韩国宇宙航空厅与济州特别自治道签署协议,确定济州西归浦市河原科技园为“韩国定位系统”(KPS)地面枢纽建设选址。相关设施将包括综合运行中心、卫星控制设施、多个天线站和监测单元。作为韩国迄今规模最大的空间开发项目,KPS旨在减少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依赖,同时争夺全球航天领域技术话语权,助力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能力建设。
韩国对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布局可追溯至2018年。依据《第三次宇宙开发振兴基本计划》,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启动前期筹备工作。2021年,项目通过3.72万亿韩元(约合33亿美元)预算可行性审查,2022年正式进入研发阶段。受关键技术瓶颈制约,首颗卫星发射时间从原定的2027年12月推迟至2029年9月。为应对研发延期及满足地面系统建设需求,韩国宇宙航空厅今年已将项目预算上调至4万亿韩元,并明确将重新评估实施时间表,确保2035年系统全面运营目标不受影响。
按照规划,KPS将由8颗卫星组成:3颗部署于地球同步轨道,重点覆盖朝鲜半岛及周边区域;5颗部署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或低地球轨道,用于扩展覆盖范围至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提升整体信号精度。
在实施架构上,韩国宇宙航空厅统筹全局并负责地面系统建设,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主导卫星研发和项目落地,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负责预算申请和政策支持。企业层面,LIGNex1、DanamSystems等韩国本土企业深度参与卫星研发和设备制造,搭建产学研用体系。国际合作方面,韩美2021年签署“民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合作”协议,美国将为KPS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保障其与GPS实现兼容及互操作。
从设计性能看,KPS具有两个特点:精度上,单独运行时可实现厘米级定位,与GPS协同运行时可提升至2.5厘米;兼容性上,采用双系统型号融合设计,既借助GPS全球覆盖优势,又发挥自身区域高精度特点,同时保障紧急状态下的独立运行能力。
长期以来,韩国依赖的美国GPS在其境内存在10至20米误差,难以满足自动驾驶、城市空中交通等高精度应用需求。此外,美国推动GPS军事化的政策取向,使韩国面临服务中断的不可控风险。KPS建成后,将为韩国提供自主定位、导航和授时能力,助力其成为全球第7个拥有独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并带动可重复使用火箭等相关产业技术升级。
据韩国媒体预测,KPS项目将在卫星研发、地面系统建设、导航芯片制造及应用服务等环节创造约6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形成超过8万亿韩元的产业规模,成为韩国经济增长新引擎。此外,项目衍生的无人机物流、高精度地图绘制等新兴业态,附加值显著高于传统制造业,将推动韩国经济向技术服务导向型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 KPS项目仍面临技术瓶颈、管理协调和外部依赖等多重挑战,后续7颗卫星需在6年内陆续发射,同时需同步推进地面系统建设和用户终端研发。这些要求对韩国当前的卫星研制水平和航天发射能力构成较大压力,目标实现仍存在不确定性。(郭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