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视频专题飞象趣谈光通信人工智能低空经济5G手机智能汽车智慧城市会展特约记者

赋能新型工业化,三大运营商都做了啥?

2025年11月28日 08:09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易欢)“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逐步打造了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DT(数据技术)“4T融合”的技术产业体系,融合应用拓展至国民经济全部41个工业大类。“近日,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介绍称。在大会现场,三大运营商也就其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做出的成果进行了展示。

中国电信方面,全力落实AI赋能新型工业化,通过构建“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能云能力体系,自主研发星辰大模型和MaaS平台,为2万多家企业客户提供智能化服务。与中车携手打造“斫轮大模型”及13个高价值场景应用,打造国资委首批“AI+制造业”标杆。

此外,通过建设能源、纺织等行业超200TB高质量核心数据集,联合国家部委和头部大型企业打造工业可信数据空间,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在构建云智一体的算力基础设施层面,其自研的“息壤”一体化智算平台,全面支持多种异构算力的统一调度,为工业企业提供高效灵活的算力服务。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携手建设“工业+AI”智算一体化服务平台,助力41万工业企业、212万工程师对智算的便捷使用,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移动方面,积极落实工信部关于5G+工业互联网的部署要求,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AI for SLPG数智化发展体系(Science、Life、Production、Governance),聚力打造“AI+算网+数据+平台+安全+场景”一体化的AI赋能新型工业化新范式。

目前,中国移动已全面建强智能连接底座,加快网络与工业终端融合,将生产现场“哑”设备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可决策的“智能”终端。全面建强算网服务底座,打造“算网融合、端边协同、全栈自主”的算网智一体机,推动工业网络向“智能使能、自主驱动”跃迁,持续提升智能连接能力。全面建强平台能力底座,自主研发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整合数字孪生、低代码等能力,覆盖22个行业、服务数千家企业,连续2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

不仅如此,中国移动还全面提升工业数据能力,依托数联网,构建工业可信数据空间,沉淀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行业超30万项高质量工业图像数据、750万条产业工商数据。全面提升工业大模型能力,构建九天行业垂直模型体系,做深做优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领域行业垂直应用大模型,携手中石油打造行业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昆仑大模型”,全方位赋能勘探开采、炼化生产、销售服务等场景。全面提升工业安全能力,打造覆盖“云、网、边、端”的工业安全产品,升级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实现生产实时感知、过程可视可控、风险可测可防。

在AI+新型工业化场景应用上,积极落实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要求,构建工业智能体产品体系。全面深耕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孪生工厂、工业智能体、工业机器人等业态模式,实现智能生产闭环。全面深耕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加快行业垂直模型培育应用,推动工业软件与生产设备更加匹配,实现柔性生产、智能调度。全面深耕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加快无人设备自主巡检、高危作业替代、智能监控等技术突破,提升应急管理、矿山安全等智能化水平。

中国联通方面,全面提升了5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融合5G-A等技术,实现了毫秒级的时延,微秒级的时延抖动,“5个9”的高可靠传输,为机器协同等业务提供了确立性的网络保障。深化平台应用,为新型工业化打造了新引擎,中国联通全新升级了格物工业互联网平台,自主研发了工业软网关等产品,有效简化了设备接入的复杂性,帮助企业提升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交付周期。

中国联通还打造了元景工业大模型,支持合作伙伴实现零代码、低门槛、高效率的应用,让工业互联网应用更高效、更智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联通与国家能源汉川电厂共同建设了湖北省内首个5G新型智慧电厂,充分运用5G-A毫米波站的通感一体网络能力,在厂内部署全国产化基站,并设立电子围栏,实现了黑飞检测功能、毫秒级联动和厘米级定位。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基础、应用场景、现实需求均已发生深刻变化,立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的趋势,将为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路径借鉴。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阅读

精彩视频

精彩专题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联系我们隐私声明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5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