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闽赣交界之处,屹立着一座生态瑰宝--总面积达 1280 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武夷山国家公园拥有浙闽沿海山地最具代表性、世界同纬度最典型的原生性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其“碧水丹山”的独特景观风貌,不仅使其成为华东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更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座国家公园还承载着独特的荣誉,是我国唯一一个既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组织,又冠名世界双遗产地的地方。

(图:风景秀美的武夷山国家公园)
为了守护好这片珍贵的自然家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始终秉持 “文化与自然遗产世代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的愿景,积极开展保护工作,不断深化改革举措精心统筹绿色发展路径,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努力提升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在自然资源保护、人为活动管控、野生动植物监测以及森林灾害预警等多个关键领域,稳步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如何更好地保护黄腹角雉、黑麂、金斑喙凤蝶、中华穿山甲、南方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已然成为系统监测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武夷山国家公园虽然初步搭建起了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监测体系,但在生态系统持续性监测方面仍重度依赖人力。当前的信息采集和分析主要依赖红外相机和人工巡查,在收集和记录山林中黄腹角雉、黑麂、黑熊、中华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活动情况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

(图:武夷山国家公园丰富的生态生境)
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些珍稀物种,2025年初开始,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团队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展多轮AI+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讨论,并于2025年3月启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平台试点。基于前期现场红外相机等终端设备采集的视频/图片数据,在福建省人工智能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基础上加持ISV伙伴的算法软件共同努力下,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注,通过AI完成训练及推理,将识别结果呈现在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平台之上。在AI的加持下,物种监测保护工作逐步走向智能化,整体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相比人工识别,AI分析处理数据的效率提升了3倍。同时,AI让历史影像等宝贵数据不再沉睡,让监测更加科学高效,有力提升科研及管理水平。

(图: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对地球家园的爱与责任,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家园,为后代留下一个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等重要保护地,每一个物种都在生态系统这张大网中都有着独特的位置,如何更加有效监测管理生物多样性更是关键,不同物种的存在维持着复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包括AI在内的数字技术支持下,通过对不同物种的的深度研究,科研人员能更深入了解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的情况,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创新思路与方法。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团队希望携手更多合作伙伴,用科技守护武夷山国家公园,守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