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芯片|物联网|量子|低空经济|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阿里云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 为中国企业“出海”铺路搭桥

2025年5月23日 08:01  证券日报  作 者:李春莲 梁傲男

5月22日,在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表示,阿里云将以战略级投入,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加速AI产品国际化,加强“出海”咨询、技术和服务团队建设,为中国企业“出海”铺路搭桥。

“走向全球是中国企业的发展必然。”吴泳铭表示,中国在5G、AI、智能汽车等领域已经实现了技术领先。中国企业的技术、供应链、服务和品牌能力已经形成外溢效应。未来,中国企业将在全球市场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打造新一代基础设施

新一轮的中国企业全球化需要新一代的基础设施。吴泳铭表示,接下来阿里云将在三个方面加大投入支持中国企业“出海”:第一,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第二,加速模型“出海”,加速AI产品国际化;第三,打造海内外一体的最优服务体验。

吴泳铭提到,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阿里云将加速打造覆盖中国、日韩、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的全球云计算一张网,一张具备最佳AI技术服务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云计算网络。阿里云将保持国内和海外基础设施统一技术架构、统一服务平台,为中国企业拓展全球业务提供“国内+海外”全局的最优化方案。

据阿里云CTO、通义实验室负责人周靖人介绍,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9个地域运营了87个可用区,可提供394款云与AI产品、59项技术服务,是亚太规模第一的云服务商。

在AI与大模型“出海”方面,目前,阿里通义已开源200余个模型,衍生模型数超10万个,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今年4月份开源的新一代模型千问3,在多个权威榜评测中,性能处于全球顶尖水平。

同时,阿里云正在加速AI产品国际化,在增加海外AI基础设施布局的同时,加速部署通义、百炼、PAI、大数据等AI应用所需产品。在基础设施层,阿里云灵骏将在海外多个区域开服务器;在平台层,PAI的开发、训练、推理服务已覆盖全球17个地域;在模型服务层,阿里云百炼国际站ModelStudio新增多项能力,为“出海”中企提供更高效实惠的模型API服务。

有电商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巨额资金的投入以及各项规划将逐步落地,从全球云计算网络的加速构建,到AI产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再到海内外一体优质服务体验的精心打造,将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征程筑牢新一代基础设施根基。

助力企业“出海”

2014年5月份,阿里云香港数据中心投入使用,标志着阿里云正式进军国际云计算市场。迄今,阿里云已经服务了25万中国企业“出海”,包括网易、米哈游、传音、小米、汇量科技、小鹏汽车、北汽福田、美的集团(79.360, 0.56, 0.71%)、三一重工(19.070, 0.06, 0.32%)、东方航空、广汽集团(8.060, 0.01, 0.12%)、芒果TV、固德威(39.110, -1.37, -3.38%)等,覆盖了各行各业。

例如,广汽集团采取阿里云规划的“区域中心+国家站”混合架构,解决了合规难题,海外车联网系统已在阿里云上建设完成。

“在中东地区,广汽车联网系统采用阿里云Lindorm大数据引擎后显著提效,数据处理成本较使用海外云厂商同类产品降低50%。”广汽集团基础架构负责人王麒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今,中企‘出海’趋势已经形成,客户的需求会变成阿里云能力建设的驱动力(11.610, -0.73, -5.92%)量,这是我看到的变化。”

5月15日晚间,在阿里巴巴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AI产品行业渗透在迅速扩大。除了比较快使用AI产品的互联网、智能汽车、金融、在线教育外,还有很多传统行业,如养殖业、传统制造业等,也均在积极探索AI应用,需求增长同样显著。

同时,吴泳铭还分享了AI领域的两大最新趋势:一是在大中型企业,AI应用开始从内部系统向用户侧场景渗透;二是积极使用AI产品的客户,从大中型企业延展到大量中小企业。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首席架构师韩鸿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全球布局方面,阿里云起步较早。在中企‘出海’这一浪潮兴起之前,阿里云就已制定了全球化规划并进行了大量投入,我们期望这些成果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字生活领域。”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早期接受阿里云AI服务的企业客户大多来自互联网、金融、教育或智能汽车行业,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开始应用AI,选择将数据迁移到云端上。

“在企业初期发展阶段,首要任务是让系统快速运转起来。而在提升系统运转能力方面,大家对AI寄予厚望,越来越多企业拥抱云服务。可以预见,在未来,尤其是相对新兴的领域,AI的应用将带来诸多新变化。因此,我们会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与建设,推动AI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发挥更大作用。”韩鸿源表示。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新闻              
 
人物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数智赋能 共拓中拉合作新路径
精彩视频
中国信通院赵爽: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 护航新型工业化行稳致远
【现场直击】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分享实践 碰撞未来!
中国信通院田洪川: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已涌现出上百种应用模式
中国信通院李海花: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驱动产业数字化变革
精彩专题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
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通信产业2024年业绩盘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