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浪潮。7月9日,英伟达市值盘中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上市公司。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AI算力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年内涨幅超154%,台积电、ASML等产业链企业股价同步走强。彭博社数据显示,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计划将下年度资本支出增至3500亿美元,这些企业贡献了英伟达40%以上的营收。

英伟达的市值飞跃印证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回升,存储芯片作为典型大宗产品,其市场空间与需求刚性尤为突出。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DRAM合约价涨幅达13%-18%。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6970亿美元,存储芯片占比超30%,成为增长主力。
这一市场环境为国产DRAM龙头长鑫科技的IPO创造了黄金窗口。7月7日,长鑫正式启动上市辅导,计划以601.9亿元注册资本冲刺A股“存储芯片第一股”,其核心壁垒在于IDM模式构建的硬科技竞争力护城。长鑫已构建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的全链条能力,形成供应链自主可控、技术协同效应、产业链带动作用等核心优势。
在技术布局上,长鑫的13449项专利(位列集微咨询《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企业专利榜单》第二)和高达80%的研发人员占比,支撑其填补中国DRAM市场空白。产品已切入小米、OPPO等国产消费电子厂商供应链,同步覆盖服务器、物联网等高增长领域,DRAM的大宗产品属性也赋予长鑫广阔替代空间,公司有望借本土化服务优势抢占市场。
当前半导体产业竞争已从单纯产能扩张转向“技术生态构建”。长鑫的IPO恰逢三重机遇期:全球存储价格上行提供业绩支撑;AI与智能汽车爆发催生增量需求;半导体产业转移注入长期动能。若其顺利上市,其募资将加速业务成长与市场扩展,实现企业的“系统级整合”并以其“链主”企业地位带中国半导体动产业整体向上。
英伟达的4万亿市值印证了算力经济的价值重估,而长鑫科技的资本化进程,则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深度参与全球竞争中,正通过技术攻坚与模式创新,开启自主发展的新阶段。